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梅县松镇生产麦芽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适合体弱、冷咳、胃寒者食用。麦芽糖口感香甜不腻,入口即软,是近百年来松人常吃的茶点、零食,更是众多客家侨胞的思乡美味。麦芽糖有四种口味:原味、花生味、自芝麻味、姜味,价钱都一样。花生味道的好卖,但不易久留,容易走油"臭马屎";原味的比较稳定,放上三年都不会坏:芝麻味的,须炒熟芝麻;姜味,以前加入姜水,现在改为姜粉(将姜晒干,再磨成粉)。

  • 标签: 麦芽 芝麻 花生
  • 简介: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国人对晋商、票号有了更多认识,我突然想到,笔者的祖厝“宝庄”,似乎也属于福州闽侯传统的钱庄“老字号”。闽侯县荆溪镇关东村下垄自然村,古时称福州西门外关里。

  • 标签: 民国初年 钱庄 《乔家大院》 电视连续剧 “老字号” 自然村
  • 简介:土族的族现在有三种学说:一吐谷浑说,二蒙古人或以蒙古人为主融合霍尔人等各族说,三阴白鞑靼说和沙陀突厥说。但研究表明:土族的先民们最早驻牧于祖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内外。后来,他们赶着羊群南下阴山,再到贺兰山,最后插帐于祁连山南北,落脚于黄河、湟水、浩门河及隆务河沿岸。这个论点普遍被各方专家学者所接受承认。对于这个命题,作为土族的一员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彻底解决它。在此,我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各方查寻,用严谨的历史知识与科学的方法演说及论证。

  • 标签: 土族族源 考证 科学的方法 大兴安岭 专家学者 历史知识
  • 简介:2016年是已故“民革”前中央副主席彭清先生去世13周年。数年前,在一次友人的聚会上,笔者听到了彭先生生前好友讲述的一桩轶闻,感慨系之。这多少是众多中国知识分子在曾经的岁月里的不幸遭际的一个缩影。

  • 标签: 中央副主席 民革 中国知识分子 去世
  • 简介:众所周知,清代中期,尤其是乾、嘉两朝是汉学(或称考证学)极盛的时代。梁启超则指出,乾隆后期的"《四》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四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①他说的不错。今天我们翻开《四全书总目》就可以发现,那些表彰汉学、贬抑宋学的文字可谓俯拾皆是。其中卷37经部《四书》类的《四书反身录提要》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四书反身录》是明末清初陕西理学家李颙(字中孚,号二曲,1627—1705)的作品,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李颙 《四库提要》 吕原 二曲 《四书》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土族族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认识方面也逐渐趋于一致,达成一些共识。逮至2002年土族学者吕建福教授的《土族史》问世,在土族族的认定方面便似尘埃落定。这主要是缘于《土族史》重视和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凭借坚实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基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追溯考证,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使得《土族史》具有了学术上的权威性。土族源于吐谷浑的结论,不仅为青海土族研究会所采纳,也为广大土族群众所接受。实践证明,土族族的认定,对挖掘土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族学者祁进玉先生近期出版《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一书,重新拾起土族族认定的话题。作为学术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研究和探讨,只要探讨的价值取向正确、探讨的方法得当,自然是应该鼓励的,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祁进玉先生的专著出版之后,引起学界的一些反响,本刊特刊载桑吉仁谦、程起骏、任玉贵等的文章,自然是学术上的一种回应。本刊无意由此再引起一轮土族族的争论,只是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性的学术氛围,以期呵护学术领域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 标签: 土族族源 历史记忆 重构 《土族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术态度
  • 简介:《四全书》的编纂是清初以来崇儒、重道的必然结果。《四全书》的编纂表面上彰显了乾隆时期的文治之盛,实际上是朝廷为了解决朝野、南北学术思想的对立而进行的政治举措。具体而言,乾隆时期官方意识形态——理学日益固化而江南考据之学却日益盛行,为了消弭南北经学、儒学之差异、分立,朝廷急切需要整顿思想,重新树立中央权威。为此乾隆敕命编纂《四全书》,以此来整合当时南北、朝野思想之差异,通过重建、统一以经学为核心的学术体系——清学,进而实现对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随着《四全书》纂修完成并颁行全国,清学成为了当时普遍的学术范式,由此也赢了江南儒士大夫们对清廷的文化认同。

  • 标签: 清朝思想 崇儒重道 《四库全书》 清代学术
  • 简介: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过去无法收集与分析的数据都被新的技术手段赋予了可能性。大数据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各行各业已经非常明显。因此,谁能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会在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 标签: 微课 数据时代 时代微
  • 简介:图书馆、书店与书摊是民国上海知识群体从事图书阅读与消费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图书馆不仅承担阅读功能,还兼具社会交往等功能。福州路、北四川路等城市新兴地带以售卖新式出版物为主的书店与城隍庙地带以售卖线装书、古籍为主的书铺和书摊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新旧之隔与等级之分,它们面向的顾客群体也有所不同。当书籍的阅读与消费跨越知识群体与非知识群体的边界时,知识群体通过对旧书、旧书铺与书摊的歌颂,建构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本,使自身与普通市民群体相区隔。在上海知识群体的书籍消费活动中,以书会友与在商言商的两种交易方式既体现出近代上海图书出版市场古风犹存的一面,也反映了近代上海图书市场开始以市民为主要消费对象,传统'回头客'比例降低的一面。知识分子个体所处阶层位置的差异不仅塑造了知识群体内部截然不同的书籍消费习惯,也开启了现代中国精英知识群体与边缘知识群体渐行渐远之端。

  • 标签: 公共空间 知识群体 场域 精神生活
  • 简介: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在《重构》一书中,祁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认定工作,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并加否定。在《绪论》中写道:中国也从部族国家进入公民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国家政治整合的进程中纷纷由部族共同体进入民族共同体的行列,那么理应是自然过渡的共同体被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彻底打乱了自然演变的步伐,从而演变为政治过渡,这种过渡究竟省略了中间的什么环节?

  • 标签: 民族识别 土族族源 《重构》 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 民族共同体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危机治理 三江源区 绩效评估 风险识别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一、地方志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界定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产品 地方志 开发利用 方志资源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