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这里,指主政者,志指方志。在原始社会,人们没有群落整体记事的载体。进入私有制社会,建立国家以后,撰修方志成为统治者的需要,自此肇始,为官主政者就和方志有了不解之缘。那么与志之间,究竟有哪些关系呢?

  • 标签: 方志 主政 统治者 立国 原始社会 私有制
  • 简介:在西汉的政治活动中,有一种'郎'经常出现在史籍中,所谓郎官,包括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等,它们隶属于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改名光禄勋)。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武官长,诸郎则为皇帝的侍从武官,平日担负着内廷宫殿的值

  • 标签: 侍从武官长 议郎 郎中令 光禄勋 九卿 比二千石
  • 简介: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26岁的林则徐。殿试高居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仕途。能吏林则徐授翰林编修七年后,南于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甘同流合污,便愤而辞职回乡。

  • 标签: 林则徐 官品 庶吉士 编修 翰林 嘉庆
  • 简介:<正>有关先秦职官的珍贵资料很多都保存在《周礼》一书中,随着出土文献材料的不断丰富,学者们很早就认识到将出土文献所载职官与《周礼》所记结合起来研究的重要性,创获颇多。笔者在整理出土战国文字资料中的职官时,对古玺所记齐职官略有心得,写就小文,以就正于方家学者:

  • 标签: 出土文献 古玺 战国文字 玺文 包山楚简 官玺
  • 简介:该玺与《玺汇》0002“邯(弋)易(阳)君铄”风格酷似,“弋阳”属楚境,“娠坪”无疑亦应属楚境。《玺汇》对该玺之隶定十分可信,其中“娠坪”应读“长平”。战国时代地名中有两个“长平”:

  • 标签: 楚官玺 中国 文化史 古文字资料 文字风格
  • 简介:秦汉时期的祝官属于奉常系统,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处于中下层,是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宗教性官员。《二年律令·史律》提供了祝培养和选拔的宝贵材料,是知在秦汉时期,祝通常由太祝令、丞以及员吏、冗祝、祝五更、祝学童等人员构成。从文献记载来看,秦汉时期祝的职事以祭祀鬼神为主,在祭祀礼仪中具体负责迎送鬼神、念诵祝词、献祭等,另外还包括为国君本人祭祀以求福免灾,或者帮助国君抵御来自臣下和民间的祝诅等。

  • 标签: 祝词 太祝令 祭祀 迎送神 秘祝
  • 简介:禅让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基本模式之一,禅让仪式也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众多官僚参与其中。这之中,以奉送玺绶的行事最为重要。汉魏禅让以御史大夫奉送玺绶,源自此前曹氏父子受封魏公、魏王时以御史大夫行事,目的除崇重禅让仪式外,亦象征着旧汉官僚向魏朝皇帝臣服。魏晋禅让以“太保+太尉”组合奉送玺绶,渊源有二:太尉源于东汉皇帝即位礼仪,太保出自《尚书·顾命》。两次禅让以不同官职奉送玺绶,显示出新王朝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曹魏重法务实,西晋则较重视儒家理想政治。魏晋以下,东晋南朝禅让行事多沿袭“太保+太尉”组合,北朝则在继承的同时出现一些新变化。和此前禅让一样,南北双方仍多以兼职行事,显示出王朝对禅让仪式表演功能的重视。

  • 标签: 禅让 行事官 御史大夫 太保 太尉
  • 简介:《市政法》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君士坦丁堡的金银珠宝、丝绸、香料等行业。瑞士学者朱尔斯·尼克尔最早在瑞士图书馆发现该法律手册,经过其整理、编辑后,于1893年出版希腊丈、拉丁文校勘本和法译本,这是目前国外拜占庭研究学术界认可的权威版本。本文即根据朱尔斯·尼克尔的希腊文校勘本,并结合弗雷什菲尔德的《市政法》英译本进行译注,意在提供更符合原文的、完整的中文译本。

  • 标签: 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市政官法》 译注
  • 简介:目前,编修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已进入将全面完成修志任务。同时,续修下一届方志的工作又将展开。在这承先启后的历史性时刻,充分分析全国修志形势,总结成败得失,对于把握下届修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官职” “官责” “官修”
  • 简介:是一种腐败的社会风气,也是封建社会一种久远的历史现象。本文以文带史,文史结合,通过对古籍中的一系列关键词语进行梳理,提供例证,加以诠释,从中窥见中国古代“跑风”之一斑。需要指出,文中围绕关键词语所举的例证,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一般不考虑是否出于始见书。

  • 标签: 古籍 “跑官” 关键词语 “攀附” “干泽” “干禄”
  • 简介:晚清山东灾荒严重,灾荒发生后,清政府即派官员赴灾区勘灾,审户,实施救治。当时主要采取施赈、调粟、养恤、除害、遣返灾民回籍、赎地贷给籽种、蠲缓赋税、禁止酿酒等善后措施,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办理仓储、开垦荒地等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对救治晚清山东灾荒发挥了积极作用。腐败的吏治使晚清山东赈救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晚清政府毕竟担负了山东赈灾救荒的重任,发挥着主导作用。

  • 标签: 晚清政府 山东 赈灾救荒
  • 简介:宋代吏部尚书兼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两制、门下省、地方、东宫、中书门下附属、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等,其中以经筵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 标签: 宋代 吏部尚书 兼官 经筵官 修史官
  • 简介:曹菊如家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条幅。据曹菊如爱人石芝说,这条幅跟随他已30年。打自1949年6月起,曹菊如奉命到首都京城任共和国金融就一直跟随着他,即使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他被迫疏散外地,生活动荡不安也没离开过。“艰苦朴素”既是曹菊如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也是这位金融先驱一生的真实写照。

  • 标签: 曹菊如 中国 思想品德 金融事业 福建
  • 简介:<正>1927年12月3日《北洋画报》刊出了一名国民党官员伸手要的一封信的影印件.笔者读了,不由得感到吃惊.卖自古就有;走门路,通关节,求取官职,也古已有之.但要这种只能在背后干的勾当,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公诸报端,恐怕是闻所未闻.《北洋画报》刊载上述影印件时,加了一个标题:《国民党人物求差使之一封书》.并介绍有关背景如下:此函乃奉军作战时,所获敌方函电之一种.系直隶国民党党部代表魏树鸿致晋军第二军军长杨爱源书.可以窥见所谓党员者,亦不过以猎为务.而阎军内部之争执,亦可于函中窥见之.本报辗转从他方面觅得原函照片,特附刊于此.

  • 标签: 《北洋画报》 国民党党员 感到吃惊 走门路 国民党人 中国国民党
  • 简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教育群臣曾专门编撰了一本名叫《臣轨》的书,集中讲述德修养等,今天读来仍意味深长。

  • 标签: 官德修养 中国历史 武则天 女皇帝
  • 简介:金代亲王府属官名称多以唐宋辽制为参照,虽较唐宋简化,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金代亲王府属,除《金史·百志》所明确记载的属外,还有王府同提点、王府掾、王府教读,王府祗候郎君等。金代亲王府属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其职能由最初"傅导德义"变为"检制王家"。亲王府属和职责的变化与金代章宗以后强化皇权、严防王爵越制的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 标签: 金代 王府属官 职责 皇权加强
  • 简介:至少明清以降,中国就奉行对官吏的“薄俸”之策,除非皇亲国戚.一个真正清廉的官员,靠那点菲薄的俸禄往往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其中鼹典型的,莫过于海瑞,一直到死,其积蓄也只有近一个月的俸禄,白银十几两,还不够殓葬之资。

  • 标签: 俸禄 官吏 官员 清廉
  • 简介:我省文化名人、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先生,提出民和亭为大禹故里的观点后,引起省内史学界、考古学界乃至官方人士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发表文章进行有益的探讨。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 标签: 故里 大禹 政协副主席 文化名人 史学界 考古学
  • 简介:这是清朝光绪年间发生在河南的一件大案。为了一个年仅15岁孩子的性命,竟牵动朝野上下,久审不结。其中的奥妙玄机,说来令人嘘唏感叹。清朝光绪年间,河南多劫盗案件,治安不好,各州县纷纷招兵买马,增添捕快名额,大县如滑县、杞县,捕快竟多达数千人。人多混杂,有...

  • 标签: 朱光第 潘祖荫 镇平县 光绪年间 绑赴法场 深文周纳
  • 简介:关于唐代后期的散试,李锦绣的《唐代'散试'考》有开拓之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对散试的认定上,指出:散试并不是试散,而应该是散和加官的结合体。同时分析了散试的来源,认为散试是从唐后期阶性质的试演化而来的。本文还探讨了散试在唐后期官制中的地位,指出散试在地方相当活跃的情况。

  • 标签: 试官 使职差遣 官制 唐代后期 唐代墓志 蔡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