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卢斯飞教授是广西的著名学者、教授,也是广西民进会员中的优秀代表。在卢斯飞教授八十寿辰之际,广西师范学院在这里举行“文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卢斯飞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学界的晚辈、广西民进的后来人,我感到十分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与卢斯飞教授相识,是先闻其名,后识其人。

  • 标签: 学术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 著名学者 文学教育 教授
  • 简介:陈寅恪1931年发表的《吾国学术现状及清华责任》一文,尽管常被学界引用,但此文言简意赅,实值得仔细研究。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是国民政府北伐之后将清华从一所民国初年成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制为一所国立大学,学校的制度和学科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陈寅恪此文正反映了这一变革过程中对中国学术的反思和对清华发展的总结与期待。一方面,陈寅恪在到清华任教多年之后,其背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非常看重民族与学术的独立;另一方面,他又不忘以他在海外游学多年的观察来评判中国学术过去从旧学到新学的转变中所存在的得失,对中国学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反思性看法。

  • 标签: 陈寅恪 《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 疏证
  • 简介:唐武宗用兵泽潞之前,跋扈昭义刘从谏于洺州罢废清漳、洺水二县;用兵期间,朝廷于河阳建置孟州。两地州县置废主导权的转换,可以展现朝廷重新控制昭义与持续牵制河朔的历史实态。朝廷成功平定刘稹的两条关键线索即何弘敬和王宰均与李德裕控驭有方密切相关,王宰趋磁州以迫魏博何弘敬出兵,遂有肥乡役,以致山东三州归降;孟州建置后,刘沔镇河阳以迫王宰,终致昭义使府潞州底定。李德裕控驭之本在于宪宗平藩重建的中央权威在武宗朝得以维系并重新整合,此后直至唐末,藩镇与朝廷的实力消长也在悄然改变。

  • 标签: 唐武宗 州县置废 孟州 肥乡之役
  • 简介: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 标签: 天下精兵处 宗王出镇制度 隋炀帝巡幸山西
  • 简介: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大变动。以往研究,多探讨明清兴亡的过程及原因,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因应明清鼎革而引起社会观念即"华夷辨"的传统民族观念的大变革。本文阐发"华夷辨"的内涵及其由来与发展,至清入关前,清太宗首倡"满蒙汉一体"的新民族观,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清入关及创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正确解释新的民族观是正确评价明清兴亡与清朝历史地位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明清鼎革 华夷观
  • 简介:一直以来,客家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没老婆。"可见,"崇文重教"理念不仅贯穿于客家人的生活,而且深深地镌刻在客家人的心中。在这深厚文化底蕴的孕育下,客家地区涌现了无数杰出人才,客家院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期开始,我们将根据地区、学科领域等标准选取部分院士,整理并展示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风采,为读者了解客家院士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李国豪 客家地区 崇文重教 名誉校长 教育基金 桁梁
  • 简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方志事业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机遇,明确提出了2015~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呈现出鲜明的跨越性、顶层设计性和统筹整合性,具有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我既备受鼓舞,也深感压力。

  • 标签: 《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发展规划纲要 方志工作者 承前启后 设计性
  • 简介: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所在即仙界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 标签: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
  • 简介: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古镇仙桃及襄河下游两岸,活跃着一支由普通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初始,他们仅以麻袋作武器,摸敌哨所,徒手夺枪。有了枪后,他们在襄河、东荆河、通顺河一带截寇船,拦敌车,袭宪警,抢洋行,炸碉堡,拆电线,毁公路,剿匪顽,捉汉奸;所到之处,日寇龟缩,匪伪潜踪,缴获的武器弹药、日钞等源源不断地送往新四军15旅及国军128师,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后

  • 标签: 通顺河 东荆河 抗日游击队 亡国灭种 危难关头 惊天地泣鬼神
  • 简介:《鬼神明》刊载于上博简第五册,主要讨论鬼神"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问题。自竹书发表后,不少学者曾就其学术派别的问题作出论述,当中有认为《鬼神明》为墨学作品,但亦有持反对意见,以为竹书是反墨、墨学异端甚或是儒学之作。本文透过《鬼神明》内容的剖析,指出篇中虽然提及鬼神"有所不明"之说,但所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实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鬼神观有所不同,且部分更与墨家有暗合之处。此外,本文通过篇中思维方式与《墨经》逻辑学说的相参照,提出两者实有不少可比观的地方。

  • 标签: 上博简 《鬼神之明》 《墨子》 鬼神观
  • 简介:在参观了作为德国的象征之一的新天鹅城堡后,车往西南方向行驶约二小时,已穿过奥地利、列支敦士登两个国家进入瑞士境界。因自费游人数凑不够20人,游列支敦士登的计划告吹。这里容我插叙一下看来的资料,以弥补心中的遗憾。

  • 标签: 文化体验 瑞士 列支敦士登 欧洲 印象 奥地利
  • 简介:钟惠澜(1901--1987),著名医学家。祖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家 热带 客家 纽约州立大学 协和医院
  • 简介: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主角,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关于其许多历史问题,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宋江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仅仅散见于有关史料,以至于世人对宋江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文章试针对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在宋江问题研究上的一些新观点,考证大量史料,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再次论证历史上的宋江及其有关问题。

  • 标签: 《水浒传》 宋江 方腊
  • 简介:钱澄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钱澄之 史学观 易学思想 经世
  • 简介:博物馆是我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地方,对挖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眼于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如今文物损害严重、博物馆环境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改善保存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力度、科学管理等措施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并且根据现状展望了关于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的发展前景,最终做到文物管理的科学化、全民化和制度化。

  • 标签: 文物保护 文物管理 博物馆文物
  •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文献材料,特别是清帝御制诗文来考察圆明园中的清朝皇家祖祠——鸿慈永祜(即安佑宫)的制度渊源、陈设和功能,揭示出该景观在本质上继承汉宋制,其陈设和功能体现儒道之影响,清帝有时在安佑宫祭祖具有代替谒陵的功能,或践行告祭先祖礼,并进一步剖析相关御制诗文所体现敬祖、勤政的政治理念。

  • 标签: 圆明园 鸿慈永祜 安佑宫
  • 简介:在钦明文思的帝尧之世,却有十日并出之难使得世间如炼狱一般,亦有妖兽横行攫老弱、食颛民,这还不算同时又有漫天的洪水为孽于世间。堪称圣德的帝尧之世,黔首却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何其怪哉!水、火两重天的灾难同时发生在帝尧之世那?悲哉!亦奇哉!笔者认为,帝尧之世即没有十日和众妖兽,也没有漫天的洪水,它们所喻指的乃是帝尧末年的战乱局势,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亦如近代的军阀混战等历史时期一般。在此期间中国人即受外族欺凌,又饱受列国争霸所带来的战火连绵之苦,黔首生活惨烈犹如身处烈火、洪水。该段历史经过近千年的流传,渐与本有的神话母题“十日”“帝(神)禹治水”“英雄与野兽”,黏合在了一起,最终遂形成了今日的“后羿神话”和帝尧之时的洪水故事。

  • 标签: 后羿射日 洪水与战争 神话与历史 帝尧 禅让
  • 简介:李绛(764~830),字深,唐赵郡赞皇人,元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九年罢相,以敢于直谏闻名。关于李绛的传世文集,《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七记载:"绛所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孜以授蒋偕,次为七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44页),率先指明蒋偕参与李绛论事集编订的史实。刘禹锡为李绛文集作序,评价其为文:"肇自从试有司,至于宰天下,词赋、诏诰、封章、启事、歌诗、赠饯、金石、扬功,凡四百余篇,勒成二十巻。上所以知君臣启沃之际,下所以备风雅诗声之义。洪钟骇听,瑶瑟清骨。其在翰苑,及登台庭,极言大事,诚贯理直,感通神祇。龙鳞收怒,天日回照。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标签: 李绛 刘禹锡集 蒋偕 李深 论事 一言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