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渭南文集》最早的刊本为宋嘉定十三年(1220)陆子通溧阳学宫刊本。明代流传的弘治本、正德本、万历本和汲古阁本的源头,均出於嘉定本。弘治本用活字版重新排印,对文本有所校改,也造成舛误,但对文集的传承贡献至伟。正德本则做了不适当的增删,且脱误严重,但对文集的传承仍不可或缺。万历本沿袭舛误,乏善可陈。汲古阁本用弘治、正德二本互校,取长补短,基本还原了嘉定本原貌,并使之更臻完善,成为《渭南文集》传承的最大功臣。

  • 标签: 陆游 《渭南文集》 版本考辨
  • 简介:《明孝宗实录》与相关明人文集都是研究明孝宗在位期间历史之重要史料。其中《明孝宗实录》所收奏疏虽多删节,而记载了该时期之基本史实,全面而系统,相关明人文集所收奏疏则记载了与文集撰写者相关之史实,虽着眼局部,而具体详细,为局部特写,两者有互相补充之益。二者在记载史实方面又皆因体裁限制、抄写不慎、主观因素等影响,而各有其不足,包括史实失误、避讳隐瞒、文字不确等,将其相关部分进行对比,更可校正失误、求得真相.总之,在历史研究中重视《明孝宗实录》与相关明人文集所载奏疏皆予利用,极为必要。

  • 标签: 《明孝宗实录》 相关明人文集 奏疏 价值比较
  • 简介:汉晋之际的巴蜀学术,以地方志的撰述为洋洋大观。据刘琳先生《华阳国志校注》的统计,在常璩之前,其成书者即达三十余种。时全国方志亦不过百余种,巴蜀方志(分属历史、地理、人物三类)就占去约l/5的江山。其中有八种《蜀本纪》(作者分别为扬雄、司马相如、严遵、阳城衡、郑廑、尹贡、谯周、任熙),三种《巴蜀耆旧传》,二种《益部耆旧传》(陈术、陈寿),二种《蜀书》(陈寿、王崇)以及来敏《本蜀论》,李尤《蜀纪》,常宽《蜀后志》,谯周《益州记》《三巴记》,黄容《梁州巴记》,祝龟《汉中耆旧传》。

  • 标签: 汉晋之际 巴蜀 学术 地方志 司马相如 谯周
  • 简介:宁波大学方祖猷研究员主编的《万斯同全集》八大册,作为国家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在去年底出版了。《全集》,共收有万斯同已发表和未发表著作二十三种,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收有宁波天一阁、浙江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收藏的万氏稿本《明史列传稿》,抄本《天下志地》、

  • 标签: 万斯同 学术价值 全集 抄本 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简介:即使以1980年代中期作为新方志编修的正式启端,经历了两轮修志,至今也有超过30年的历程。尽管方志界每年都召开规模不小的理论研讨会,相比于新方志启动之初的热烈气氛,理论研究的风气却似乎越来越淡,大概是有些话题由新鲜渐渐成为旧话;有的争论由激烈渐渐觉得无所谓;有的主张由要辨个水落石出渐渐觉得无妨各说各话;有的观点由认真研究渐渐不作理会志书照样编纂出来。

  • 标签: 方志性质 新语 前言 论文 语系 方志编修
  • 简介:2013年7月5日至7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史学月刊》杂志社、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自杀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自杀问题 中国社会 近现代 研讨会综述 《史学月刊》
  • 简介: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下,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为了解读百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总结中国乡村建设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该领域研究,

  • 标签: 思想与实践 乡村建设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学术 现代化发展
  • 简介: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

  • 标签: 客座教授 学术顾问 社会学家 郑杭生 逝世 社会学理论
  • 简介:2014年11月8—9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德国(海德堡)约翰·拉贝交流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法、德等国的外交人员、专家学者、难民代表等共90余人与会。会议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主持。

  • 标签: 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平民保护 战时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历史学会
  • 简介: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分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国文学研究会2014年度学术讨论会”,于2014年10月25日至26日在绍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吴岳添,副会长、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真华、副会长罗国祥,越秀外国语学院常务副校长叶访春、副校长朱文斌,以及研究会秘书长谭立德和理事等近40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学术讨论会 法国 绍兴 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
  • 简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客观真实地记述城区发展变化十分必要。一本好的城区志。“将为我们党委和政府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为制定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城市区志既要按照市、县志记述要求,记述城区基本情况.也要结合城区志自身要求.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合理安排各篇章,以彰显人文环境.突出城区特色。全面记述城区功能应从三方面人手.做到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全面提高城区志的学术品位和文化价值。

  • 标签: 文化价值 学术品位 榕城区 城市化进程 城区发展 客观真实
  • 简介:2014年6月6日至8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明清史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联合举办了“明清史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暨东北地区明清史专业研究生交流研讨会”,报告暨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邀请常建华、葛金芳、牛建强、孙卫国、何孝荣等知名学者就其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分别进行了主题讲演。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明清史专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与会,与讲演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交流。常建华教授的报告《清中叶的闯关东与移民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从社会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角度解读清中叶以后“闯关东”移民的生计模式与社会关系。孙卫国教授的报告《“文化移植”与“文化触变”—以关公崇拜之东传朝鲜为中心》,系统考察了关公崇拜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嬗变,并以此为线索透视了朝鲜半岛在接受中国文化过程中逐渐演生“本土化”的意涵。牛建强教授讲演的《明代河南地域社会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从河南地方文献的鉴别筛选切进,对明清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方法做了独具心得的阐述,并从特定的视角,指出了河南区域社会研究的文献、问题特点。葛金芳教授的讲演《唐宋至明清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从经济结构变迁角度着眼,论证了其关于两宋以降江南地区迈入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与开放的市场经济间过渡阶段的“农商社会”门槛的学术主张。何孝荣教授以《明朝宗教的特点》为题,梳理分析了明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多元融合的历史发展特征。

  • 标签: 明清史研究 交流研讨会 东北地区 学术报告 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
  • 简介: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王建朗所长、代表近代史研究所领导班子祝贺《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的顺利召开!向分别来自南京、福州、厦门的崔之清教授、谢必震教授、陈小冲教授,不远千里积极参加我们的会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北京大学臧运祜教授,以及来自本院各所的专家学者代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历史研究 台湾史 创刊 欢迎词 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