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明清时期.随着市民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思想文化界一度活跃。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文人士子。人称“丰骨”的李贽(1527--1602)是其中代表之一。这个“异端”文人,无视世俗非议。招收女弟子。惹得舆论沸沸扬扬。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如此,他还在思想界公开为妇女辩护,锋芒直逼那钳制人性的陈腐道学。

  • 标签: 妇女观 李贽 思想文化界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明清时期
  • 简介:他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襄阳之战后,他还活着,却被《大公报》"详细"报道成"襄阳之战中康泽殉难"。在蒋介石心里,他已"壮烈成仁"。真相是什么?康泽到底又是什么人呢?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党 襄阳 共产党 样板 人民解放军
  • 简介:——我是这样走过来,还将这样走下去。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的艺术道路就不同。我出生在1924年,从小到现在,国家一直处在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之中,正是风云迭起,轰轰烈烈的伟大历史时期。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受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的冲激,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在谷底。我虽然不是弄潮儿,但,毕竟是在这洪流之中。

  • 标签: 生活经历 艺术道路 时代潮流 大变革
  • 简介:格勒峡谷地处青海高原上的昆仑山区.它东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公里,宽约33公里,海拔3200--4000米.

  • 标签: 峡谷探险 峡谷神秘 探险纪实
  • 简介: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选择和作文写作的主要考查形式,这一作文命题方式渐趋成熟,渐显优势。但是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来源十分广阔,且不限定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因此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

  • 标签: 作文材料 多元分析 解读 智慧 作文写作 高考作文
  • 简介:在洪山城区的腹地,有一块方圆4公里的地段--卓泉,它东望碧波荡漾的东湖,南倚风景秀丽的伏虎山,西靠渔舟唱晚的南湖,北临万木葱茏的桂子山.珞喻路、卓泉路、卓肿路(卓泉至省肿瘤医院)、卓豹路、雄楚大街纵横穿插,连通了卓泉地区的大街小巷,使得卓泉这块古老的土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日趋繁荣.难怪人们感叹:这里变化之大,真是今昔迥异.

  • 标签: 武汉 卓刀泉 史料
  • 简介:走进小靴制作室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来到温宿县温宿镇艾肯博依村的一个小巷子里,探访制作姑墨小靴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买合木提·毛拉吾提。买合木提·毛拉吾提的小刀制作室是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制作室的正中央放着一张方桌,方桌两角放着两个大型手动老虎钳子,中间放着一台手动打孔机和一台电动打孔机,方桌上的空隙被形状不一的锉刀,大大小小的宰子,长长短短的钉子、铁锤、钳子、夹子、锯子等工具塞得满满当当。墙的一角放着两台电动打磨机,另一角的木柜旁凌乱地放着一些钢板和铜板。

  • 标签: 制作 温宿县 传承人 第四代
  • 简介:不少年鉴界同行多次发出感叹:目前年鉴出版了上千种,质量高的年鉴不乏。全国组织了几次评奖会,能连续获得特等奖、称得上是精品的为数不多,中央级年鉴里仅有《中国出版年鉴》,省级年鉴有《广西年鉴》、《上海经济年鉴》,城市级年鉴有

  • 标签: 《杭州年鉴》 年鉴学 年鉴编辑工作 培训工作 创新精神
  • 简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立足本地实际,把握聚焦发展“都市农业”这条主线,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品牌化、科技化、国际化和融合化“五化协同”,积极探索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和创业链“五链重构”,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突破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坊子样板

  • 标签: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样板 振兴战略 都市农业 坊子区
  • 简介:《文选·张衡〈凹愁诗〉》:“美人赠我金错,何以报之英琼瑶”有关“金错”的解释,笔者所见有以下三种:1.钱币。《文选·张衡〈四愁诗〉》李善注引《续汉书》曰:“王莽造大钱,又铸金错,以金错其文。”诗中美人兴张衡互赠美好之物,钱币世俗,殊为不伦。

  • 标签: 《续汉书》 张衡 李善注 美人 文选 钱币
  • 简介:按:窃以为“金错”指错金剪刀。“金错”指错镂黄金,杜府《樱拂广》“荧荧金错”,师尹注:“大抵古人之於器物以黄金错之皆谓之金错,如秦嘉妻以金错盌奉其夫盛水之类。”

  • 标签: 文史 历史 作品 《“金错刀”臆考(下)》
  • 简介:清康熙三年(1664),蒲松齡的摯友張篤慶《和留仙韻》七律其二有句云:"司空博物本風流,涪水神不可求。"這首詩對研究蒲松齡何時開始創作小説有重要價值,因此多爲研究蒲松齡的學者引用。

  • 标签: "涪水神刀不可求" 康熙皇帝 清朝 蒲松齡 《和留仙韻》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援助中国抗H1944年11月29日,美国盟军飞机轰炸日军的天河机场,美日双方战机展开激烈的空战、美军一战机被击落,飞行员阿活(译音)跳伞落于沙河镇棠下乡山麓:阿活在山上的坟墓里躲了一天一夜,后来遇上砍柴的乡民潘留太。

  • 标签: 日军 一战 坟墓 抗日战争时期 援助 美军
  • 简介:《日本歌》为欧阳修所作,抑或司马光所作,今人谭彼岸《〈日本歌〉作者新考》,《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王水照(《〈日本歌〉与汉籍回流》,《半肖居笔记》,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宁群娣(《关于〈日本歌〉作者及其影响的考证》,《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均有所考证。谭文较早,故近来出版之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以其为最早考辨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页1370)。其实,前人对此早着先鞭,兹就此略事鈎沉,以见学术递嬗之迹。

  • 标签: 日本刀 考辨 上海古籍出版社 《社会科学战线》 《沈阳大学学报》 史事
  • 简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大刀进氟曲》,被人们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这首雄浑悲壮的歌曲,是专门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将士们写的。

  • 标签: 《大刀进行曲》 国民革命军 抗战 抗日
  • 简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葬俗。1991年9月12日,笔者在广西龙州县金龙乡贵平村峒坪屯,见到了当地壮族孝子背守孝、出殡、入土尽孝的独特葬俗。

  • 标签: 龙州县 孝子 葬俗 壮族 广西
  • 简介:鲍义志先生撰写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发表后,在青海文史界引起反响。文中提出“喇家遗址极有可能是大禹生活过的地方”,特大石磬和巨型玉是“国之利器,权力的象征”等观点很有创见。于是,笔者便写了一篇有关石磬的小文发表。但觉得意犹未尽,故就大禹与巨型玉及有关遗迹等再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大禹治水 日月山 父子 喇家遗址 石磬 遗迹
  • 简介:夏克登(1900—1960)谱写了传奇的人生:从担任德格土司属下的涅巴起步,曾组织民众抵抗、阻止藏军在德格土司地界横征暴敛,进而驱逐藏军;1936年红四军来到甘孜等地时,他由“误会”转而拥护共产党,参加“博巴政府”、支援红军;在德格等地各地方势力矛盾恶化、水火难容之际,他于1947年公开宣称废除土司、取缔差役,得到民众拥戴,势力大增,解放前基本控制德格、白玉、邓柯及石渠等地:闻讯新中国成立,他即派人到北京献旗致敬;甘孜解放后,他主动要求建立藏族自治区,支援解放军经由康北进藏;甘孜藏区进行民主改革过程中,有过动摇,最终接受了民主改革。

  • 标签: 夏克刀登 民族区域自治 支援解放西藏 民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