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西学传播是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谈到西学传播就不能忽略江南制造翻译馆所起的作用。江南制造翻译馆虽然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但翻译西书的主张却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有了。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指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林则徐在禁烟期间曾组织专人翻译西文报刊,为制订御敌策略提供依据。60年代初,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也提出译西书的问题,他

  • 标签: 江南制造局 近代中国 校邠庐抗议 西书 海国图志 桂芬
  • 简介:金陵机器制造创办于1865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年,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基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年,归并乌龙山机器。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该局已可生产劈枪炮,24磅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制造山炮、加托林轮转机枪、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等后膛枪,亦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其生产的枪械质量并不亚于西方,价格却便宜两三成,在中法战争中,供应清军军火起到一定作用。当时海口封禁,进口国外枪炮受制于人。

  • 标签: 制造 机器 金陵 徐建寅 配套生产 中法战争
  • 简介:发生在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折射出清帝国对江南的矛盾心态:满族政权对以江南为代表的汉文化表示羡慕,同时又担心自身民族特性在江南文化的同化下被汉化。叫魂妖术就是在此种背景下被建构出来的幻觉,借此机会,满族政权对江南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对自身的民族特性做出了刻意的保护。从这一事件中,也反映出帝国专制政权的潜在危机。

  • 标签: 江南 汉化 叫魂妖术 合法性
  • 简介:自晚唐而下,江南在历史上的地位日渐彰著,这种趋势到元朝形成一个高峰,特征是城镇连绵群的出现,从而凸显它的区位优势。

  • 标签: 晚唐 简论 元代 江南 高峰 元朝
  • 简介:6.遇见自己《遇江南》中,《可遇》《我在春天等你》《最好的时光》这三支歌是苏拉写的:对苏拉,我们并不陌生,20年前,她写了一首《晚秋》,那种感伤,美得深入骨髓。这次她是专为杨钰莹而写的。杨钰莹的歌喉与气质,特别适合为江南而讴歌。为杨压莹写歌,就是为江南而写歌,在苏拉的歌中,江南与杨钰莹是融为一体的。她们彼此已分不清谁是谁?

  • 标签: 江南 《最好的时光》 词话 《晚秋》
  • 简介: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此后,新声昆山腔扶摇直上,压倒其他声腔.一跃而为江南乃至全国剧坛盟主。“金陵吴趋余杭之里,邸第相望,鼓钟不绝,所奏伎乐皆尚吾邑魏良辅所定之昆腔”。人们的祭祀、喜庆、社交、冶游等活动中多有昆曲“伴奏”,甚者将其当做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 标签: 昆曲 江南 情节 嘉靖年间 日常生活 昆山腔
  • 简介:明代治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治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治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吏。终明之世,江南治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面负责秋粮的催征解运,但仍保有治农本职;成化九年再次复设后,又基本恢复到永乐旧制。明人对江南治农官的存在价值与实际效果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总体看来,治农官在"财赋尽出于水利"的江南地区看似不可或缺,但事实上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沦为病农、逋赋的负面因素。

  • 标签: 明代 江南 治农官
  • 简介:在有限的几部关于南唐史料的书籍中,龙衮的《江南野史》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是马令、陆游修撰《南唐书》时所依据的资料来源,①且与《五代史》互有异同,可资考证。更重要的是,此书眼光独特,保留了诸多人物的大量逸闻趣事,对于社会史、文学史的研究也极具参考价值。笔者曾从该书中发现一条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戏剧末脚的资料,对考察戏剧脚色的起源起了关键的作用。③然而,由于作者龙衮的生平不明,且《江南野史》一书散佚达半敷之多,成书时代又未能确定,从而影响了该书的利用。本文拟就作者的情况作某些探讨,并对其书作若干考辨辑佚工作。

  • 标签: 龙衮 《江南野史》 南唐 史料 中国 生平
  • 简介:民国前期江南地区的新式灌溉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往的研究成果重心多在农田灌溉形式的转型,本文则从生产资料供给部门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工促农”。民国前期江南农村对新式灌溉的需求带动了城市机械工业的发展,城市机械工业企业家则以其熊彼特式创新精神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农村的技术,保障了灌溉机械的供给,新旧部门间形成良性互动。然而,由于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迟滞,机械工业无法对农村经济社会施加更加正面的影响,产业间的联系仍相当脆弱。

  • 标签: 机械制造业 灌溉 江南 以工促农 熊彼特式创新
  • 简介:赵朴初老人从1960年11月至1988年6月.28年间,四次登临峨眉。留下了七阕绝妙好词,都是调寄《忆江南》。这不是赵朴初老人对这一词牌的偏好.也不是无缘的巧合。

  • 标签: 《忆江南》 赵朴初 老人 巧合 词牌
  • 简介: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是甘肃省惟一一个长江流过的地方?而且,陇南地处西秦岭南麓,由北秦岭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三部分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它独有的地貌和南北兼有的自然风光。

  • 标签: 陇南 江南 大山 长江流域 嘉陵江上游 自然风光
  • 简介:西漳船是近代内河传统木帆船优秀船型之一。首产于民间造船业最为集中的江苏无锡丁降里徐氏工场。无锡,地处水运要冲,居江南运河中心。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有“米码头”的称誉;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朝廷办漕中心,江浙两省在此采办漕米年均300万石,占两省应征漕粮数十之八九,继而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民国时期,粮食年吞吐量达800万石,为全省之冠。

  • 标签: 江南地区 名舟 西漳船 中国 形制 制造工艺
  • 简介:郭沫若在青年时期,由创造社成员周全平陪同,从上海启程赴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一带,进行平生第一次江南农村社会调查。这是他在日本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后所付诸的接触生活水平线下民众的行动。调查中,军阀混战的恶果、江浙农村的悲凉、百姓遭殃的苦难使他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郭沫若生前对此次调查的记录仅留下《到宜兴去》、《尚儒村》两篇散文,且其中一篇《到宜兴去》没有写完也未发表,故这一历史鲜为人知。这次调查,对他能在大革命失败后,不少知识青年彷徨歧途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革命征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行动上的落实

  • 标签: 郭沫若 浙江长兴 江南 中国共产党 创造社 江苏宜兴
  • 简介:清代儒学以江南为主要活动舞台,“一代学术几为江浙皖三省所独占”。江南学术群体有三个特点:一、私学成风,父子相传,蔚然成风。顾炎武秉其继祖和继母之教;惠栋“受家学,益弘其业”,氏“四世传经”,咸有著述;庄存与幼承家学,五岁起由父亲、伯父和族伯教导;刘师培出身于仪征经学世家。二、各群体之间广泛接触,

  • 标签: 清代 江南地区 学术群体 特点 儒学 文化史
  • 简介:江南"三织造"是贡奉朝廷所需绸缎匹料的主要产地,与清宫内务府关系密切,负责清帝御用盔甲和八旗盔甲的制作,并分期分批将其运送紫禁城皇宫收贮,以便备操阅兵使用。本文旨在探讨御用盔甲和八旗盔甲制作目的,及其制作、改造过程。

  • 标签: 三织造 御用甲 南边绣作 钦定绵胄制
  • 简介:光阴似水,岁月如歌。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2008年,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历经磨砺、创造辉煌的江苏方志人,和全省人民一道,在2008年的征程上,挥洒艰辛与汗水,开拓峥嵘与希望。

  • 标签: 《江苏地方志》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江南水乡,曾经乡村的许多旧影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故乡的昨天在我心中依然是那么永恒,不能忘却。那牵着大人的衣角乘坐航船走亲戚赶集市;柴房里传出阵阵欢歌笑语伴着的春米声;换糖担儿那红红绿绿饴糖散发的甜香……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蓸乾石
  • 简介:“扫叶山房”是江南一家历史悠久的书坊,从明清到民国,刻印了大量书籍,在近代“其出版各种古书之多,为全国同业之冠”。许多版本流传至今,在中国出版界享有很高声誉,对保存传统图书典籍起过一定的作用。扫叶山房的主人便是江南的席氏家族。席氏家族以经商起家,素称殷实,其子弟博雅好古,尤嗜收藏,藏书、读书与刻书相连,这个家族营造了一方浓郁的书香氛围。本文围绕江南席家与扫叶山房的关系,依循着这家著名民间出版机构的演变,探讨家族文化与人文传承问题。

  • 标签: 席家 扫叶山房 连续性 人文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