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过去我有一个习惯。每年11月30日都会从日程中留出来.留给化先生。这天是先生的生日,这天晚上,与先生最亲近的学生、朋友都会相聚一堂,为老人家祝寿。起先是轮流做东,后来先生年岁大了,走动不便,便固定在他住所的小餐厅里。

  • 标签: 王元化 历史 中国 文化复兴
  • 简介:1861年9月10日,山东道监察御史董醇所上《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引发了震惊晚清朝野的滔天巨浪,真可谓是大名鼎鼎。但除此之外,学界对其则知之甚少。其实,董醇科举入仕后,先入翰林,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本是清廷一个不稂不莠的中级官员。辛酉政变后,董醇虽多次上书言事,力图能够再次引起最高统治者的关注,但却未得到清廷的重任,很快匿迹于政坛,实属不起眼的小人物。

  • 标签: 董元醇 辛酉政变 晚清
  • 简介:自明朝中后期以来,国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早期银元称为“银圆”,以其质为银、其形为圆而名之者也。因为“圆”字笔画多,书写不便,加之自古就用“元宝”来指代货币,故“银圆”又称“银元”,元宝一枚谓之一。当然,银元一枚又叫“一块”,也是根据其形状命名的,因此在我们现在日常口语中,一更多地叫“一块”。

  • 标签: 货币单位 中国 “元” 明朝中后期 日常口语 银元
  • 简介: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成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陵基,字方舟,生于1883年,四川嘉定(现乐山市)人,是四川地区民国以来资格最老的实力派军人、国民党将领,抗战时期做过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后来紧跟蒋介石,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和信任。1948年,蒋介石亲自将他从江西省主席任上调回四川,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 标签: 精锐部队 国民党将领 胡宗南 平津三大战役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 简介:近日因翻检宋人陈造《江湖长翁集》,见四库馆臣谓元人申屠尝为其作墓志,《全宋诗》陈造小传亦云申屠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一文。但《全文》未收此文,亦未为申屠立条目,显属遗漏,《元史》亦未为申屠立传,今就翻检所及,略述其生平,并将所见之申屠文附后。

  • 标签: 元文 陈造 《全宋诗》 《元史》 文考 四库馆臣
  • 简介: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次就贸然到民族学院研究部去拜访请教,他和蔼地接待我并给予详细的解答。8年后,1960年,我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以下简称民研所)工作,先生也在这所,可以说欣然再遇,我印象里先生面貌神态自此一直没有显著变化,头发浓密,只是白了更多。

  • 标签: 固始汗 院系调整 语文系 因明入正理论 对我说 因明学
  • 简介:对《典章》中“速纳”一词,学界均认为即“圣行”,无异议,但对“做速纳”的理解则产生分歧,有认为是按教规行事,有认为是“圣行拜”。实际上都不正确。据考证,“做速纳”的本义是婉指“割礼”。

  • 标签: 速纳 木速蛮 蒙古习俗 伊斯兰教规
  • 简介:朱雀披身,玉圭执手,冕旒冠头。正逢山开路,疏洪入海;遇洼筑坝,蓄水涵瓯。树立标杆,九川归道,戴月披星十数秋。承天意,救尧民脱堑,舜甸出沟。仰观禹宝座,魂尚在,痴心解众忧。有夏君跪拜,秦皇伏祭;宋祖颁诏,清帝铺稠。《尚书》陈勋,《史记》颂业,隆名清誉遍九州。

  • 标签: 尧民 九川 沁园春 玉圭 陈勋
  • 简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人,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文章宏富,版本繁多。晚年编订《带经堂集》,对早年诗文集加以修订,抽换和删削部分作品,以致许多诗文遗佚。后人代有辑佚,如乾隆间张承先辑士禛古今体诗一百二十余首,编为《渔洋山人集外诗》二卷(有乾隆四十二年钱大昕序刊本及光绪二十年《观自得斋丛书》本)。今人整理的《士禛全集》(1)全面辑录了渔洋诗、文、杂著等作品,被誉为'一代诗宗著作的全景展

  • 标签: 佚文考 王士禛 禛佚文
  • 简介: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历代统治者大都推行钳口政策,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逼迫民众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国语》所载的周厉王姬胡,即是史上最早的钳口政策施行者。被孔子赞颂为"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到厉当权时就衰败了。残暴的厉胡作非为,引发国人诸多非议、批评,执政官邵公都看不下去,认为百姓已不堪忍受、要出乱子。但厉对那些非议、批评声音十分恼怒,专门找来卫国的巫者,派去监视老百姓,只要卫巫一有举告,便立即将批评者逮捕处死。

  • 标签: 周厉王 言论自由 闭口不言 《国语》 郁郁乎文 姬胡
  • 简介:《孔子家语》的辨伪肇端于学与郑学的一场论争。此文由《圣证论》马国翰辑本入手,对“郑之争”的具体情况及双方策略有所考察,进而认为马昭谓“《家语》肃所增加”只是在无法以常规方式反击经学质难时的无奈选择。清代学者因推崇郑玄而希望回应肃的质难。《圣证论》的亡佚使得从经学上进行回应变得难以完成,而效马昭之故智,考证“《家语》肃伪作”成为了可行的办法。分析可知,清人的疏证乃是由证明《家语》伪作,进而否定其内容记载的真实性。期间,他们的判断标准和思维方式又往往来自经学。因此,疏证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传世《家语》不具备充当经学证据的资格。这是一种经学研究,绝非客观的文献辨伪。

  • 标签: 《孔子家语》 王肃 郑王之争 清代 辨伪
  • 简介:焕镳先生是著名的中国文史研究专家,著述极丰,长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后进。笔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受业于王师。八十年代初,应杭州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专程去王师寓所拜望,岂知返宁后不过一年,即惊悉先生已驾鹤西去,至今也已三十余载。每每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恍如昨昔。

  • 标签: 王焕 驾吾 编纂者 八十年代 杭州大学 五十年代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后期汉人文臣沂的诗文集《伊滨集》羼入他人诗作之由,并透过《伊滨集》考察了沂生平事迹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伊滨小考 元人王 沂伊滨
  • 简介:明代重臣琼嘉靖初年出任陕西三边总制,在边四年间,整饬军务、修筑边墙、吟咏唱和,所撰部分奏议诗文,在同时期编篡的(嘉靖)《固原州志》、(嘉靖)《宁夏新志》两部地方志有幸得以保存,其中五篇别书失载,对研究琼此段生平提供了新材料,也使客观评述其在宁夏修边得失有了更多参照依据。

  • 标签: 王琼 佚文 宁夏 修边得失
  • 简介: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传教士安礼逊(ASMore.Anderson)创办泉州培中学,解放后改名泉州二中,我是1954年从洛阳镇小学,经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人读泉州二中的。鉴于培中学的同盟会组织学生队。在泉州辛亥革命中作出突出贡献,

  • 标签: 中学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统一招生考试 1904年 1954年
  • 简介:天津卫三宗宝——南开、永利、《大公报》。这里所说的"南开"指的是南开学校,包括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小学部。提起南开学校,一般人大都知道其创办人是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而对南开学校创办人之一、山西人益孙协创学校的感人事迹却了解甚少。

  • 标签: 南开学校 人王 张伯苓 创办人 《大公报》 中学部
  • 简介:有明一代,宁海的方孝孺与义乌的祎一家非常有缘。方孝孺乃天下读书种子,于明代“靖难之役”时,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威武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株连而死者达873人。清齐周华说:“胜困品学正者,莫若方孝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孝孺。

  • 标签: 文史学家 方孝孺 读书种子 靖难之役 明代 朱棣
  • 简介:胡适似乎对宠惠有些不满。1961年4月1日.在同当过宠惠特别护士的徐秋皎谈起宠惠时,胡适说:“过去我和亮畴(宠惠字亮畴)先生闹翻了的。司法一贯独立的制度。从前清起到民初,一直到罗文干、董康几个人,都能严格维持下来。到了亮畴先生,他手下的两个人在上海的胡闹.把这个制度弄坏了,我很生气。”

  • 标签: 王宠惠 胡适 制度 个人 民初
  • 简介:记者:校长您好,在"全球最美教师"雷夫中国行的活动中,有人这么向雷夫提问"现在的孩子会玩的不会学习,会学习的又不太会玩,我们怎么才能培养一个又会玩又会学习的孩子?",同样的问题,我今天也想听一听您的看法。殿军: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比较聪明的孩子都喜欢玩,他们反应比较快。"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课堂或者我们的教育有时候有点呆板,所以形式不太受这个年龄层次的

  • 标签: 王殿 年龄层次 王校长 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老师 大学附属中学
  • 简介:右家,生于20世纪初,湖北人。小学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毕业后入春明女中、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之后曾只身赴美读书。1931年左右回国,往来于上海、北京等城市间,周旋于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富商巨贾之间。风华绝代的右家是著名报人、民盟创始人罗隆基的婚外情人,后来成为罗的妻子,同时她又是著名作家曹禺塑造的《日出》女主角陈白露的生活原型和灵感源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曾风光一时……

  • 标签: 《日出》 生活原型 罗隆 富商巨贾 附属小学 四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