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孔子与孟子,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无论是孔子的“德治”,还是孟子的“仁政”,从根本上说,也都旨在使权势人物能够称王天下,故孟子又称其为“王道”。变“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变“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在孟子那边,王道就是以仁(义)服人,霸道就是以(实)力服人。他说过:“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 标签: “王道” 鲁迅 先王之道 “仁政” “德治” 儒家思想
  • 简介:胡适向何键“卖廉耻”了吗?“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侯门”泛指达宫贵人之门。此处实指何键门下。何键(1887—1956),湖南醴陵人,终生反共。去世时蒋介石亲题挽额“懋绩永昭”。瞿秋白撰写《王道诗话》时,何键的职务是湖南省主席,并自兼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 标签: 瞿秋白 胡适 诗话 王道 湖南省 司令部
  • 简介:儒家本以学做人为教;学做人,必当治心。身心相连,心气相使,惟心气兼治,始能变化气质,堂堂做人。宋、明儒有取於内丹家调息之术者,以此。内丹家旨在性命双修,炼神还虚,即悟元子刘一明所谓“修天赋之性,以化气质之性;修道气之命,以转天数之命”。若所欲化所欲转之性与命,不限於一己之小我,而推搪及於人间世,乃至全宇宙,即王船山所谓相天,闵一得所谓医世也、船山为儒宗,一得乃道士,时间相距百余年,而皆主以内丹术为功於天地,其所祈向所经验者,颇有类於基督教传统中之冥契主义(mysticism)。然二人虽同有冥契经验,其内容终究殊异。船山之终极关怀,不在一己之得救,而在人类全体之福祉,此其所以为儒宗也。

  • 标签: 内丹术 王船山 闵一得 相天 医世 冥契主义
  • 简介:《鹖冠子·博选》篇写于秦代,其主要思想是五至论。本文由该篇入手,探讨五至论的理论渊源,五至论所涉及的先秦诸子帝道、王道、霸道说,以及各学派对帝道、王道、霸道的不同看法,并对产生此三道说的时代背景做简要论述。

  • 标签: 《鹖冠子·博选》篇 五至论 帝道 王道 霸道 先秦
  • 简介:古代广东唯一一部天文学专著,叫《寰天图说》,是清代李明彻所撰。现存广东最古的观象台,为广州河南纯阳观的朝斗台,也是李明彻所建。李明彻,字大纲、云飞,号青来。祖籍江苏松江县(今属上海),先世入粤,系籍番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出生于广州。他自小家境贫困,而品性端庄,勤奋好学,且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李明彻颇有抱负,立志寻仙访道,十二岁时,征得父

  • 标签: 李明彻 天图 纯阳观 青来 纯阳殿 恒星图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