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花溪,是贵州最美丽的山水公园。青山绿水,令人向往留连。战时来黔主政的吴,年迈操劳,血压升高,医嘱每星期日必择地休养,方能维持下周工作精力。他非常喜爱花溪,称她“山水酷似江南”.择定公园碧云窝岩头别墅小人休。1939年10月28日。在妻子陈适云.以及女儿、女婿、外孙辈的陪同下,每逢星期日清晨乘车而去。

  • 标签: 吴鼎昌 花溪 闲笔 公园 山水 星期
  • 简介:什么叫做"尸谏"?据《韩诗外传·卷七》云: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以直言敢谏著名。在他病得快要死的时候,对其子说:"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于正堂,殡我于室(内室)足矣。"其子遵父遗命,殡于内室。卫君问他为何不在正堂

  • 标签: 穆彰阿 林则徐 道光皇帝 鸦片战争时期 军机大臣 嫉贤害能
  • 简介:(1884—1950),字达铨,笔名前溪,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1884年生于四川华阳县。1937年11月至1944年12月,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贵州全省保安司令。他主张“省政的关键在于县政”,大批任用贤能,重视民生,发展教育,对贵州的建设可谓功勋卓著。

  • 标签: 吴鼎昌 花溪 1937年 发展教育 吴兴区 浙江省
  • 简介:读了2002年12月9日《陕西日报》刊载的《蒲城高起胜要建林则徐纪念馆》一文后,深为高起胜的激情所感动,但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劳此之举。因为林则徐并未“特意向道光皇帝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守丧以表怀念”。究其原因有以下诸条:

  • 标签: 蒲城 林则徐 皇帝 怀念 纪念馆 《陕西日报》
  • 简介:据南阳出土仲鼻父等,知周夷有未嗣位长子监伯,其後为监氏。监伯女监姬嫁新宫叔硕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铭纪年为三十七年,记山任为司饮酒职务。由监伯以下年龄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属於周厉,从而证明《史记.周本纪》厉年数是正确的。

  • 标签: 周厉王 膳夫山鼎 年代学
  • 简介:对林则徐是否来蒲城为守丧,《陕西史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牛济先生的《林则徐未赴蒲城为守丧》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问题研究了近30年,提一点不同的看法,仅供参考。林则徐蒲城之行虽未见诸文字资料,但决非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其理由如下:

  • 标签: 林则徐 牛济 王鼎 蒲城 王益谦
  • 简介:1938年5月,蒋介石为阻止日军沿陇海线西进,下令掘开黄河大堤,执行掘堤任务的是陆军第三十九军;1947年,该军军长由集团军副总司令退役后,在枞阳县筑长江内堤围湖垦殖。这位从纵水为患到垦田兴利的国民党陆军中将,便是曾被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及的安徽肥东人刘和

  • 标签: 刘和鼎 淮军将领后裔 北洋军阀 马祥斌 桂系
  • 简介:今人研究清朝"武甲",大多依据朱彭寿所著《旧典备征》中"武甲考"的记载。但该书记载清朝"武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记载不全,如有16位武状元籍贯缺载,榜眼和探花缺载人数也分别达到19人和22人;二是记载不确,如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武探花,该书记载为"普承尧,云南新平",但实际上,该科"武甲"仅取中状元、榜眼二人,并未有探花。本文通过查阅内阁小金榜、武进士登科录及地方志等档案文献的记载,对《旧典备征》缺载和记载不确者进行考补。笔者所得清代"武甲"的情况为: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5人,武探花101人,武科三甲共315人,有籍贯可考者310人,其中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1人,武探花100人。

  • 标签: 清代 武举 武鼎甲 武进士
  • 简介:黄万机的《黎庶评传》(以下简称《黎传》),是迄今研究黎庶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著。它以流畅、生动的笔触,论述了黎庶的家世、经历及其政治思想、学术成就、散文特色等,并附录了黎庶的年谱简编和著作简介,

  • 标签: 黎庶昌 维新思想 辛酉政变 同治中兴 经世之学 驻外使节
  • 简介:黎庶于一八八一年出任驻日公使,明年恰好是一百周年。他在日本从事外交活动,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朝野知名人士有过广泛的交往接触,博得了美好的声誉;日本天皇还颁赐一枚一等旭日绶章,表彰他的功绩。在《黎钦使讌集合编》中,载有几百首诗和几十篇叙文,用文学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的情景,我们在百年之后来读这些富有深情厚意的

  • 标签: 黎庶昌 文学艺术形式 钦使 讌集 驻日公使 外交活动
  • 简介:陈吕浩早年参加革命,曾两次去苏联,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总政委。孟力,从小就到延安参加革命。她经组织推荐考进人民大学,1952年至1957年先后在人民大学俄语师范翻译系和北京俄语学院学习,正是俄语专业把她和陈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她因为深爱自己所学专业而舍不得丢掉它,经组织推荐由中国科学院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工作,从而认识了编译局副局长陈浩,1965年7月和陈结婚。

  • 标签: 陈昌浩 中国科学院 人民大学 大学俄语 红四方面军 俄语专业
  • 简介:<正>《金代的开封》(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六期),内有“五月”,张邦被“赵构杀于归德”语,实误。查《宋史》卷二十四,《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五月)壬辰,以张邦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辛丑,诏:张邦知几达变,勋在社稷,如文彦博例,月两赴都堂.”“壬子,进张邦太傅。”再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建炎元年,五月)壬子,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张邦以覃恩迁太傅.”可见,从建炎五月庚寅(初一)高宗即位、改元,到五月壬子(二十三日),赵构对张邦还是重视的,其官秩一直在晋升。只是到了“六月已未朔,

  • 标签: 张邦昌 军节度使 文彦博 赵构 金代 史学
  • 简介:皮焕先生的身影已经远去,往事一幕幕。睹书思人,先生的精神和文化生命一直在延续。去年8月,回贵阳参加在孔学堂举办的国学图书博览会。我在筑期间与老朋友扬杨相聚,他得知我在外浪迹多年,对家乡文化感情笃深,说要投其所好,将十几本收藏的黔版书籍赠送给我。我就不客气,请他在见面时带来。

  • 标签: 黄季刚 尹炎武 白棉纸 先秦散文 华夏文明 亲传弟子
  • 简介:浩,号岛山。1878年出生于韩国平安南道江西郡草里面七里凤翔岛。其始祖是高丽王朝末期的著名学者文成公安,他不仅首先将中国南宋的性理学传播至韩国,而且在韩国开了创办书院之先河,对于韩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安氏的后裔中也是人才辈出。安浩的父亲安兴国是个以务农为生的儒生,家境清贫。安浩12岁时,父亲即去世,他是在祖父的照顾下长大的。7岁始,他在父亲的亲自督教下,接受了传统的封建儒学。至9岁时,他的汉文水平已在私塾里出类拔萃,深为当地儒学家李锡宽等赞赏,后来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安浩为妻。由于安家经济困难,安浩自9岁至15岁一直给人放牧,过的是半工半读的生活。1894年,安浩17岁

  • 标签: 韩国临时政府 韩国独立运动 李承晚 新民会 中国东北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同公主医案的始末,认为医难的形成是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所至,已远远超出了一桩单纯的医案;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懿宗朝中,韦保衡、路岩等人借机制造了一场排除异己的政治争斗,而最初骇人听闻的处置医官事件,则成了其中的一步棋。

  • 标签: 同昌公主 医案 唐懿宗 刘瞻 韦保衡 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