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去年台北欧洲汉学史国际学术会议上,加拿大M.Dolezlova女教授的《欧洲现代中国文学之研究》指出:第一个在欧洲介绍及评介中国现代的是俄国著名汉学家阿列克塞耶夫(A.M.Alexeev)院士。这对我及其他参加该会的俄国汉学家启发很大。

  • 标签: 胡适 俄国 白话诗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作品
  • 简介:现代馆已经走过了辉煌14年的历程,是从它1985年正式开馆算起的。实际上,它还有近4年的筹备时期。我本人于1981年的年底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那时已有了文学馆的筹备委员会。我是学现代的,也就明确地到了这个筹备组织。所以论起来,我的一部...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巴金 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作家 书信集
  • 简介:本文截取法国后现代作家和作品个案,勾勒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互动的基本过程,爬梳隐藏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自由主义观念,考察并概括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说明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作为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法国后现代丰富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 标签: 自由主义 后现代文学 自由 人道主义
  • 简介:1952年7月1日,周文猝然离世。那时他正值盛年,刚过四十五岁生日。周文死在一个新世道诞生的第三年。那曾是他梦想一世,奋斗半生的世道。周文被定为自杀,党内除名。

  • 标签: 周文 现代文学 鲁迅 革命史 毛泽东 左联
  • 简介: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著述中浮现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民间文化。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现代功能进行阐发与张扬,利用民间歌谣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1899年,梁启超提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 标签: 中国 近现代文学史 客家诗人 民间文化 诗歌创作 黄遵宪
  • 简介:<正>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或文章片段加以比较,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的一种阅读形式,是将相同相近相对相反等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类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中,要掌握此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通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

  • 标签: 现代文 阅读形式 《爱莲说》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内容 学生课外阅读
  • 简介:我去到普定,是因为讨论建立穿洞博物馆的事。穿洞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在一座孤峰上,有一个南北对穿的溶洞,看去像是一扇巨大的天窗。在这里,出土了两具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属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16600年至8500年之间。它是“智人中的智人”,人类的智慧在这里闪现出耀眼的火花。大量的石器表明,“穿洞人”的技术有了长足进展,早期以锤击法为主,而晚期普遍使用“锐棱砸击法”。

  • 标签: 《普定县志》 中国 地方志 贵州 编纂工作
  • 简介: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地方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现代化为引领,全面开展地方志编修工作,促进新疆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文化 地方志 发展
  • 简介:制度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制度史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这在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毋庸讳言,既有的制度史研究常常陷入了纯制度研究的窠臼.由于“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所以,纯制度研究不仅不利于深刻认识和客观公正地评判一种制度,也难以提出较具建设性的意见.如何将鲜活的实践纳入到制度史研究中去,遂成为了制度史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甚至提出了“‘活’已经成为衡量制度史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的论点.令人欣喜的是,房列曙教授新著《中国近现代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就较好地示范了如何书写“活”的制度史.

  • 标签: 文官制度 中国近现代 制度史 评介 史学研究 制度研究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学人逐渐形成了努力发展现代史研究以与西方汉学竞胜的学术共识。受此信念驱动,胡适、陈垣、陈寅恪等人,在批判继承乾嘉汉学遗产基础上,借鉴西方汉学将文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语言学结合的治学路径,努力打破陈旧观念,发展出可与西方汉学界竞胜的现代史研究形态——新汉学,并试图将北大国学门、清华国学院打造成新汉学的中心。虽然这一努力遭受挫折,但其理念及积淀的经验与学术人才,对此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正是承接了前一时期新汉学发展的经验与人才,并将与西方汉学竞胜以争取国家荣耀的理念意识形态化,才迅速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文吏研究的领导机构,并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史研究的现代转化。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史之学 新汉学 北大国学门 清华国学院 史语所.
  • 简介:<正>什么是比较文学?我们一直在提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回答它了吗?我们已经展示的不断积累的材料给人的感觉多样而眩目。为了经得住比较学者所受到的尝胆似的引诱,——应当承认这一点,我想从对象与方法两方面重新把握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象大千世界那样复杂,而且又永远飘忽不定。它目前论述的是什么呢?

  • 标签: 比较文学 比较学 比较研究 对象与方法 文学社会学 文学关系
  • 简介: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的民间组织“老义学”,已和这个历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区共同经历了近150年的风风雨雨。

  • 标签: 义学 历史 红桥区 天津 回族 西北
  • 简介:托多洛夫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理论的先驱者。今天,他又提倡回到起点,意思是重新拾起传统美学教育的构想。与时代保持距离,托多洛夫也没有能避免面临文学本质和他化的问题。将解构发展到极致不能解决解构本身的荒谬。我们试图用中国的辟思概念来作为连接点,探讨一系列文学内所包含的成对定义。中国的古老思维是否能帮助文学摆脱其危机呢?

  • 标签: 法国文学 托多洛夫 “文学危殆” 文学他化 辟文辟思
  • 简介: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 标签: 法国人 法国文学 民族特性 宏观比较文学
  • 简介: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回族文学 中国文学 丰富 拓展
  • 简介:文学不但反映现实生活,而且也反映人的心灵和梦幻。从文学本文中往往能得到最直接、最深刻、最丰富的关于人的知识。因此,我选择从中国文学本文来讨论中国女性,并展望女性研究的前景。女性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也像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有着极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一向由男性定名、规范和解释。

  • 标签: 当代文学 女性意识 传统文学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文学”
  • 简介:  按照学术界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者叫做断代,诸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等.单元为什么这样划分?代为什么这样断?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这样的划分是以历史朝代的更迭为根据的,好像并未作更多考虑,但稍加分析又不尽然,因为它没有完全以历史学的断代而断代文学史,而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朝代放在一起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联合单元.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而不是其他,这其中又不能说完全没有文学研究者的理性设计在内.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绝对不仅仅为咬文嚼字,而是基于对一种文学史研究合理性的探索.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惯例"都不会横空出世的,它自有形成的原因和根据,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还要对其保持适当的警惕,因为"惯例"以其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往往可能造成对某些历史事实的"遮蔽".就文学史断代问题来看,断代是否标准,单元组合是否合理,直接牵涉到对相关文学史发展变迁的确认,特别是两个阶段文学史研究能否接榫、如何接榫的问题.有时候"惯例"制约着研究现实,研究者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强大的"惯例".如此一来,两者就有可能合力导致文学史研究与原生态的文学变迁产生隔膜.……

  • 标签: 两汉文学 历史变迁 变迁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