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70年代初,我由宜昌调至咸宁双溪卫生院工作,当时政治活动频繁,会多、公差多,因此,偌大一个卫生院,仅剩一个医生一个护土。我当时既看门诊,又管病房,经常是内、外、妇、儿科都看,白天黑夜连续工作。当时,文化部“五七”干校的大本营在咸宁向阳湖,双溪大屋周住有一个连队,那里原有个煤窑,干校的同志一面搞“斗、批、改”,一面挖煤,以供向阳湖干校使用。连队没有医务室,因此,连里的同志们凡有病痛都得来卫生院,接触多了,许多人便成了朋友。大厦周离双溪镇虽仅三四里之遥,我却从未去过,~是由于工作太忙,走不脱;再者,也实在不忍目睹他们趴在煤窑挖煤的惨状。一天,我照例坐门诊,来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中等个子,穿着随

  • 标签: 沈从文 向阳湖文化 高血压 卫生所 卫生院 满足他的愿望
  • 简介:1978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经常听到启功先生的大名,可惜我在物理系读书,无缘看到先生的风采.

  • 标签: 启功先生 送别启功
  • 简介: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是山东省高唐县人,我也是高唐县人,是所谓小同乡。我在家乡时即已闻知他的大名。1941年来北京上中学,拜谒同乡前辈,开始认识他,从此到他1983年病故,同留居北京长达42年。我对他很敬重,他待我如家人,关系是很密切的。我常常想到他,我想,在北京(当然也不止北京),一定有许多人也在怀念他。谨把有关苦禅先生的一些琐细回忆写出来,和朋友们共同缅怀。祝寿大约是1971年,苦禅先生七十多岁高龄,被从下放劳动的干校放回北京。但是,他的夫人李慧文师母,作为美院的医务人员,仍

  • 标签: 李苦禅 山东省 高唐县 北京 中国近代史 医务人员
  • 简介:今年2月,一代书法巨匠刘炳森先生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与刘炳森先生的一段交往,至今还记忆犹新。

  • 标签: 刘炳森 先生 书法
  • 简介: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山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 标签: 残本 “文革” 自然 个别 普遍 一般
  • 简介: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老人走完了101岁高龄的人生之路。这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七届与第八届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随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在贵州湄潭县工作和生活了近七年之久。暮春时节,笔者赴湄潭采风,参观了湄潭的“浙大西迁

  • 标签: 苏步青 湄潭县 数学家 生平事迹 科学研究
  • 简介: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其与山西,有在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时的三访山西以及解放前后与一些山西人的交往和印象等,皆可一说。1954年5月24日,副院长及新兼生物地质学部主任的竺可桢自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入山西专程考察山西水土保持工作,后行程达河曲、神池、宁武、汾阳、柳林等地。在太原,竺一行受

  • 标签: 竺可桢 竺可帧 山西洪洞 水土保持工作 山西农村 生物地质学
  • 简介:冯友兰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3期《通论道学》一文中指出:道学从人生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人生的各种问题,归总为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人,二是怎样做人。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道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 标签: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 文中 道德行为 不等于 “格物致知”
  • 简介:张中行先生2006年2月去世后,很多人都劝我写一写文章,我却总是提不起笔来,除了参与起草老人的悼词,发表了一篇旧稿《张中行与通县师范》外,什么也没写。我想,人不在了也就不在了,写不写文章,其实已经和老人无关了。……

  • 标签: 张中行 先生 文章 老人
  • 简介:张中行先生2006年2月去世后,很多人都劝我写一写文章,我却总是提不起笔来,除了参与起草老人的悼词,发表了一篇IH稿《张中行与通县师范》外,什么也没写。我想,人不在了也就不在了,写不写文章,其实已经和老人无关了。悲伤在自己心里,写不写出来,其实也和别人无关——为什么非要写出来给别人看呢?陶潜诗云:“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如此而已。悼词定稿后,人教社张厚感先生曾来电,说落下一句很重要的话:“他的逝世,是我国教材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我回复说,老人已经走了,作为晚辈、友人,

  • 标签: 张中行 文化教育事业 人教社
  • 简介:著名古籍整理研究专家陈奇猷先生,因病于2006年10月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先生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光华大学诚明文学院等院校教授,宁夏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华文化研究所顾问等。

  • 标签: 先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讣告 辅仁大学 整理研究 文理学院
  • 简介:老舍是个恋家的人。他恋自己的老母亲,和她那个小而穷的老家;他恋自己的小家;他恋故乡,他恋咱们的国家。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强烈的恋家情节和他前半生的飘泊不定大有关系。32岁以前,严格的说,他没有一个象样的家。自打考上师范学校住...

  • 标签: 小羊圈 热爱生活 开始流浪 好不容易才 文物价值 写作环境
  • 简介:任可澄先生,贵州安顺府普定县(现安顺地区普定县)马官区,余官乡偏阳村人,落籍贵阳。原名文荣,字志清,晚号匏斋,为清末、民国时期省内外知名人士。他出身于科举、仕宦家庭,祖父焕奎,官至吴县(今江苏苏州)县令,有著作行世;父毓桢,顺天乡试举人,未入仕途。任先生受家庭习养,好学,为诸生时,在天津人严修(范孙)任贵州省提督学政任内补廪,成为资力较深的生员,并与清末具有维新思想人物有所接触。他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萃,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次年试授内阁中书。

  • 标签: 传略 县令 清末 内阁 仕宦 出身
  • 简介:<正>一、生平述略张荫麟先生是广东东莞石龙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一月生于那个镇上的一户“书香人家”中。他还幼小,母亲便去世了;父亲把他抚育长大。他的父亲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从他开蒙受书,便给他以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他把五经、四书、三传、史汉、通鉴、诸子书、古文辞……,一一熟读成诵。他天赋很高,有异乎常人的记性和悟性,对读书又特别爱好。到十六七岁他辞家赴北京时,他的旧学根柢已经很坚实,知识颇为广博了。同时,他追求新学新知;新思潮的洗礼使他很早就能出入旧学,不受传统局限。

  • 标签: 张荫麟 中国史 历史哲学 西南联大 中国通史 孔子
  • 简介:袁子琳(1899-1979)名森,以字行,渠县清溪镇人,川东名师、书法家。如论及渠县人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袁子琳先生。但去年上半年,当时渠县县志办公室特聘编审文兄从渠县来,言及将增修县志人物传一事,却道增补名单中无有袁子琳。我便说,此事大不可思议,在渠县,若论精于一艺而影响卓著之士,袁子琳在上一代人中,是无出其右的。袁老师兼长各体书法,而行书自成一家——可称“袁体”;

  • 标签: 缅怀 书法家 人物传 渠县 清溪镇 办公室
  • 简介:<正>顾颉刚先生,一八九三年五月八日生。今年正逢他的一百年诞辰,我们重温这位著名历史学家治学的一生,不胜怀念之情。颉刚先生是苏州人。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上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文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创办过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文讯》。解

  • 标签: 北京大学 通俗读物 边疆地理 燕京大学 齐鲁大学 禹贡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