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1996年5月8日,专程为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来江西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庐山美庐别墅.国际建筑专家德·席尔瓦对第二展厅中宋美龄留存的三幅油画感叹不已,离开美庐时欣然命笔:了解过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未来的历史.后来,原国民党幕僚长陈布雷最小的儿子陈砾先生在参观美庐时,特别仔细地观看了他父亲的照片和有关史料,百感交集.他也在宋美龄留下的三幅油画面前伫立良久,很希望宋美龄能回大陆看看庐山"故乡".

  • 标签: 三幅油画 宋美龄留在 庐山三幅
  • 简介:用敬重与自豪打磨目光的犀利,回眸'洪水滔滔,禹迹茫茫'往昔,啊,留在青海的点点足迹,是一首刻在地球第三极的神秘音符?是一串闪烁智勇却又散落的珠玑?哦,找到自我的青海又在寻寻觅觅……

  • 标签: 大禹足迹 寻觅留在 留在青海
  • 简介:我的祖国,有黄山青松;叶剪乌云,干柱苍穹!我的祖国,有峨眉云海;东海涌潮,西岭雪晴!我的祖国,有巍巍昆仑;俯视人寰,昂首天庭!

  • 标签: 《唱给祖国》 散文 中国 当代文学
  • 简介:执著、挂碍是佛教经典中经常提到的两个词汇,追求去掉执著心,去掉挂碍心,明心见性。不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做到这些,所以有选择地执著,有策略地挂碍,也不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执著 滞留 单词 曲别针 问题解决 佛教经典
  • 简介:2009年,我家迁居纪念塔,住房离纪念塔原址估计不到8米。儿孙们问我,纪念塔在哪里?我俯身指给他们看,就在窗子底下。他们又问,纪念塔是什么样子?我把儿时曾经目睹过的塔描述给他们听。但由于语言的描述不直观,他们听了也还是很难想象出塔的雄姿。

  • 标签: 纪念塔 记忆 2009年
  • 简介:在西安市莲湖公园档案室里,有一块原镶于墓碑上的铜牌(上图)。牌长51.5厘米,宽34.5厘米,厚1厘米,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刻着“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面对这样一块堪称文物的铜牌,我的思维几乎凝结,恍若隔世。芬次尔何许人也?搜寻记忆中所有的遗存,脑子里一片茫然。直觉告诉我:这块铜牌在沉睡于档案室之前也曾熠熠生辉,它的主人一定非比寻常。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民国报刊。几经周折,搜集起一段段尘封多年、令人感动的往事。曾是贫寒少年芬次尔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邦努连堡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智过人

  • 标签: 中国西部 农林专科学校 德国科学家 林务局 国民政府 于右任
  • 简介:国土是国家第一资源,海岛为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88—1995年全国海岛普查,我国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计6536个,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3%;其中450个岛有常住居民,人口4152万(2000年测算数),占全国人口的3.2%。

  • 标签: 海岛 行政管治 国土资源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李达编著:《台湾风云名人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如今,这位世纪老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传奇的一生,坎坷的经历,特别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却石刻铁铸般永远印烙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回顾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和平统一,息争御侮'是他一贯的思想、终生的追求.从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直至身陷囹圄,为之奔走和不能忘怀的都是祖国统一大业.有学者说得好:'张学良是中国统一的象征.'(胡玉海:《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8期)追忆张学良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统一的象征,更是祖国统一的伟大践行者,是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 标签: 张学良 调停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西安事变 将军
  • 简介:惜别北大,是为了“把一切献给党”1953年7月暑假的一天,我正独自抱着书坐在北大未名湖畔的树下阅读,学校的高音喇叭突然响了,叫我速到教务处去。到了那里,我才知道爸爸到了北京。这真让我喜出望外,没想到刚刚分开一年,父女俩就要在首都北京重逢了!

  • 标签: 祖国 教务处 北大 北京 学校
  • 简介:在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是史观问题。这里的史观问题,不仅是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意义上讲的,而且更多的是从方法论意义上讲的。确立方法论意义上的台湾史观,需要建立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祖国史观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离不开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与大陆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只有这样的历史认识方法论,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才能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台湾历史。

  • 标签: 台湾史 国史观 一个中国 方法论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 简介:定居山西太原的泰国归侨翁一鸣(原名翁兢扬),祖籍广东潮阳(汕头市的一个区)义英乡。这里是岭南著名的侨乡,翁一鸣的祖父翁镜湖就是因家徒四壁难以为计,才加入移民大军到泰国谋生,定居曼谷。他成了翁家的第一代华侨。

  • 标签: 祖国 牵挂 汕头市 第一代 泰国 定居
  • 简介: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是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早已根植于心、融入血脉。从小我就接触了许多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各民族的同学和朋友。工作后,又接触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同事和朋友。我们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然而,近些年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信口雌黄,睁着眼睛说瞎话,靠颠倒是非.

  • 标签: 民族团结 各民族 中华文化 维吾尔族 文化观 地方志办公室
  • 简介: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把祖国的宝岛台湾拱手献给了侵略者,使台湾与祖国分离开来。但是,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深厚民族感情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始终与祖国人民休戚与共,永不屈服于日寇铁蹄之下。爱国的台湾同胞前赴后继,不断地开展抗日斗争。

  • 标签: 台湾同胞 祖国 八年抗战 《马关条约》 民族感情 抗日斗争
  • 简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雄壮有力、大气磅礴的《歌唱祖国》,是世界上会唱者最多、传播地域最为广阔的歌曲之一,恐怕在中华大地,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尤其是那些寄居海外的华人,每当他们听到那激昂的旋律时无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支歌。

  • 标签: 天安门广场 祖国 颂歌 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 抗日救亡歌曲
  • 简介:回回医学自唐代以后,由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联系,大量回回医生携带着医书和药材进入中原地区,随着元代对回回实行开放管理政策,逐渐形成"回回遍天下"的历史新局面,与此同时,回回医学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比较广泛地影响着汉族医学的发展,并构成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光辉而巨大的历史贡献。

  • 标签: 回回医学 祖国医学 历史贡献
  • 简介:如果我不看《青春中国》,还真不知道这位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也爱写新诗。以前老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也喜欢写诗,只是他以写旧体诗为主。我读李肇星的诗,觉得颇有新意。身为外交部部长的他平时日理万机,根本就无暇静下心来写诗,所以,我发现他写诗多跟他生病有关。大约,

  • 标签: 李肇星诗集 眼睛读 诗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