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这首著名的《雨巷》诗,成为现代白话诗的经典,他也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誉。可写出如此优美爱情诗的戴望舒,一生中却次陷入爱河,每一次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却每一次都遭遇背叛。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小说家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最终都与这个女性分手了。

  • 标签: 戴望舒 诗人 恋情 《雨巷》 白话诗 爱情诗
  • 简介:著名的苯教历史论,在过去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由土观法师最先提出。因为土观法师的著作中有关苯教历史的部分早先被译成英文在欧洲出版,藏文版又先于苯教历史文献于20世纪在中国出版,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发现这个学术观点早在600年之前就由噶举派学者玖丹贡布提出。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的影响,对它的实际内涵和事实真相进行了重新评判。

  • 标签: 苯教 三段论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止贡·玖丹贡布
  • 简介:人生“戒之”孔子提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颇富哲理。

  • 标签: 《人生“三说”》 李兴廉 中国 当代 杂文
  • 简介:读《文》注札记二则栗华1.《文》言部"訾,不思称意也。"①玉裁《说文解字注》于篆下补"訾訾",注云"逗,二字今补。"于"不思称其意"下注云:"《释训》云"翕翕,莫供职也。《毛传》云:"然患其上,然不思称其上,不思称其上者,谓不思报称其上之思也...

  • 标签: 《说文》 《玉篇残卷》 《毛传》 札记 段注 连绵词
  • 简介: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在北京历史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北京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宣南文化研究,更成为热点。宣南在历史上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现今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论及宣南文化同北京文化的关系时,形成种互相辅济的观点,即源头、缩影说和精华结合考察,可以窥见宣南文化的整体。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史 政治文化中心 宣武门 源头 独特
  • 简介:清华简《命》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 标签: 清华简 《说命》 《盘庚》
  • 简介:'浑言'(又叫'统言'、'泛言'、'散文')、'析言'(又叫'专言'、'对文')是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用得相当多的训诂术语。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注中使用'浑言'、'析言'的条目,共有251个,所涉及到的全都是实词中的名词(191条)、动词(56条)和形容词(4条)。深入研究注中'浑言'、'析言'所涉及到的词语,搞清它们之间的词义关系,对于正确理解'浑言'、'析言'这两个术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特点,进而剖析探讨氏的词义理论,加

  • 标签: 浑言 析言 《说文解字注》 段氏 专言 怨耦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也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许慎呕心沥血几十年,在博考通人达者、广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宏伟巨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许沖《上(文)书》)。全书共收正文9353个,重文1163个(大徐本正文9431个,重文1279个)。许慎以极其复杂、严密、科学的条例,把所有这些字都有条不紊地加以安排胪列,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史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清代著名小学家玉裁(1735-1815),在其殚思竭虑大半生所写成的《说文解字注》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大徐 山川草木 段氏 据形系联 许书
  • 简介:西晋陈寿所撰记述汉晋间魏、蜀(汉)、吴国史事书,自《隋书·经籍志》以来的公私簿录,着录时都是以《国志》作为名称,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学士,诵读研治其书,大多亦若此称谓,至少尚未有人提出过不同说法,正如缪钺所云:“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然而,覈诸西晋李唐间相关记述以及传世早期版本,可知这并不符合当日实际情况,流俗相传,不过积非成是而已。

  • 标签: 《三国志》 陈寿 经籍志 西晋 公私 称呼
  • 简介:探讨地方志的性质,从方志、类方志书、方志工作重性质出发,阐述地方志机构除了编纂地方志书以外,还编纂各类地情读物,进行方志理论的指导与研究、地情开发等工作.这种称谓使地方志的工作范围、任务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利于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 标签: 方志机构 类方志书 方志工作 性质
  • 简介:本文就敦煌摩尼教写卷《下部赞》之首音译诗偈,在西方学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参合汉文音译习惯,着重依据传统汉籍、汉译佛典以及近年霞浦发现之新资料,藉助传统史学的考据法,首先申论《下部赞》辑入音译诗偈之原因,继而讨论第一首音译诗偈,指出其由於多有文字脱落,复缺题签,因而尽管学界就其残存文字有所复原,但多难确定,更无从确认该诗偈之内容;然作者在写卷意译诗偈中发现该偈名称遗迹,通过对偈名之辨释,蠡测其大体内容。就第二首音译诗偈,作者在把握音译意群大体含义的前提下,比照汉文摩尼经的意译用语,加以拟译;同时,辨释该偈本来之名称。至於第首音译诗偈,虽然题签完整,但为西方学者所误读,作者商榷有关之观点,论证该诗偈乃摩尼僧特为华夏信众编撰音译,不能以胡文本为准,简单进行“参校”;另对诗偈的错筒进行辨析,加以调整,重新解读全偈意蕴。

  • 标签: 摩尼教 帕提亚语 中古波斯语 回鹘文书 霞浦科册
  • 简介:"涿"字在《国志·张裕传》中用为隐语,旧指人之肛门,实误,应指男性生殖器。因"涿"所从之"豕",与"蜀"字同声相通,而"蜀’’字与从"蜀’’之字(如"劅"、"屬"、"燭")正有此义。可以假借;且此义也与此传上下文之恶谑丝丝合扣,肛门义则全不合。

  • 标签: 男性生殖器 应指 部司马 郭舍人 汉代文献 近幸
  • 简介:古代文献中的“喝水”,其含义与今天通行的“饮水”之义有很大不同。本文分析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喝水”的诸种用法及含义,并探讨了它与古代道教、佛教法术的关系。

  • 标签: 喝水 喝令 法术
  • 简介:从国务院参事室传出“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以后,“雅量”成了2009年冬天人们谈话的高频词。这说明当今社会太需要提倡“雅量”了。

  • 标签: “雅量” 领导者 参事室 国务院 高频词
  • 简介:当由衷地感到欢畅兴奋的时候,古人常提到一个“快”字。如宋玉的“快哉此风”,如李贺的“青钱白壁买无端,丈夫快意方为欢”,如金人瑞(圣叹)在《西厢记》评点中的三十六则“不亦快哉”,“快”之一字自始至终具有一种极其丰富而又直观明了的内涵。这在明末清初的小品杂俎、书信尺牍以及小说戏曲的评点文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快”之一词不仅用来吐露某种衷怀,如“快何如之”、“大呼快快”、

  • 标签: 《西厢记》评点 明末清初 大学图书馆 小说戏曲评点 文震孟 《虬髯客传》
  • 简介:“宰”、“相”之称,分别见于殷、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于战国。如《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秦汉以后,宰相制度确立,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历代统治事务中发挥了仅次于君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宰相制度 “相” 韩非子 君主 统治
  • 简介:“通”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种种联系的基础上.将大脑储存的知识经验“盘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为人处事、治学作艺中发挥积极作用。“通”在“经验转移”、“思维统摄”和“通感”个层面上的表现,要求既敏锐又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达到“通”的境界.首先必须“突破一点”.即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中“弄通”,进而达到“一通百通”。

  • 标签: 知识经验 客观事物 思想方法 “盘活” 融会贯通 为人处事
  • 简介:'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它主要固然是在优美的诗歌中体现,但也并不限于诗歌一体。我国的许多意味悠长的文学作品,都是饶有神韵的。这是为什么呢?正因为有'神'才能富于生气,有'韵'才能饶有余味,让人读了以后有蔗境回甘之乐。谈到神韵,许多人总是首先想到清初以'神韵派'驰名的王渔洋,好像'神韵'就等于'神韵派','神韵派'人物也只是王渔洋,而王渔洋的诗篇就都是以神韵见长的作品。其实这都是不全面的。'神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作为一种诗歌艺术理论,它的

  • 标签: 神韵派 王渔洋 审美范畴 诗歌艺术 之乐 客观景物
  • 简介:雇,本义为一种农桑候鸟,今假借为'出钱请人替自己做事'义。据《玄应音义》卷十五释《僧祗律》第十卷僦赁此《通俗文》云'雇载曰僦',~①可知东汉时俗语已借'雇'记音以表此义。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女徒雇山归家。'李贤注:'《前书音义》曰:‘《令甲》:女子犯徒遣归家,每月出钱雇人於山伐木,名曰雇山。’'又《桓谭传》:'其相伤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又《章帝纪》:'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稟,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雇为其时的俗语记音字,早於东汉时则已有记其音写作'顾'表此义的,如《汉书·平帝纪》:'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颜师古注:'如淳曰:‘以为当于山伐木,听使入钱顾功直,故谓之顾山。’应劭曰:‘旧刑鬼薪,取薪于山以给宗庙,今使女徒出钱顾薪,故曰顾山也。’'又《爰盎晁错传》:'如此,敛民财以顾其功,而民不恨者,知与

  • 标签: 说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