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舒同,又名文藻,15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南征北战,历任党和军队高级领导,同时他又是著名书法家。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作为书法家,

  • 标签: 舒同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 书法家 学生运动 中国革命
  • 简介:提出“春节”的是一个贵阳人,这人就是跻身于《中国近代名人录》的朱启钤。1961年,周恩来亲自为这位民国第一位代总理主持90寿辰,并赠送了一篮茉莉花。今年农历癸巳年是春节的岁。寿诞。春节是按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每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的子时(23至I点)四刻交五刻之际,春节就算到了。春节在不同时代名称不同。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期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叫“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唐宋元明时期叫“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直到清代,才叫“元旦”或“元日”。

  • 标签: 春节 魏晋南北朝 宋元明时期 两汉时期 贵阳人 朱启钤
  • 简介:邹韬奋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刊物“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个性是一个期刊的活力所在,是期刊的生命,没有个性的期刊就没有活力。《年潮》要保持活力,就要有其个性,个性的实质是不断创新,《年潮》要在保持原有的个性上更加努力。

  • 标签: 个性 刊物内容 创新精神 邹韬奋 主义 尾巴
  • 简介:高启作为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成就是巨大的。他一生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高启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启面对代之际时的复杂心态。本文主要是探讨高启在明王朝时期既想追求独立的人生又对政治无法忘怀的矛盾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以此让人们能更加准确、真实地了解这位天才的诗人。

  • 标签: 高启 复杂心态 个体独立 矛盾 自适
  • 简介:一、回医药历史研究国内对回医药的研究始于民国年间的回族史领域,以穆斯林对中国医药的贡献为切人点,研究回医药的发展史。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回族史的奠基者陈垣于1923年在《国学季刊》第1卷第4号上发表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和1927年在《东方杂志》第25卷第1号上发表的《回回教传人中国史略》两文中考证了穆斯林在医药领域的成就,指出李殉、李弦世业香药,并知医术,与丁鹤年兼擅医术同,为回回风俗,并指出东师图书馆善本室有《回回药方》三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有《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卷。

  • 标签: 中国医药 《元西域人华化考》 《回回药方》 述评 《东方杂志》 1927年
  • 简介:广西蒙山县有2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以越民族语言“毋”字取名的自然村名。毋,越语即“广或大”之意。这些地名,包含着越民族在此居住时的房屋、居住地选择、生活习俗、渔猎、交通、语言,以及汉代越民族部分转为壮族,部分融人汉族后,越语演变成壮语和粤语等信息,是了解和研究越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 标签: 百越族人 地名 语言
  • 简介: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经历了一个从因袭先王之乐到创制新乐的过程。因袭先王之乐的过程,可见于《逸周书·世俘篇》;创制新乐的成绩,则见于《诗经·周颂·有瞽》。通过两篇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周初制改革的情况。

  • 标签: 《周颂》 《有瞽》 周初 乐制改革
  • 简介:回族作家石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院》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则表现了一种和谐、顺应的生命状态,暗合回族文化最本质的宗教意蕴。

  • 标签: 《果院》 回族文化 终极关怀 宗教意蕴
  • 简介:这些年,南京人喝牛奶是不用犯愁了。地产奶、外地奶、"洋奶"和"洋奶粉",干的稀的都有,各品种一大串,可任意挑选或订购,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喝到当天生产加工的鲜奶。可是你记得吗?就在1991年前,南京市民仍还处在已持续10多年"吃奶难"的困境中。南京地产奶业从1908年始,艰难走过了年路。

  • 标签: 南京人 奶业 生产加工 洋奶粉 产奶 地产
  • 简介:由于工作关系,我得缘结识一大批文学前贤和社会名流,诸如钱钟书、赵朴初、杨绛、胡絮青、施蛰存、萧乾、梅志、季羡林、柏杨、林海音、张充和、王世襄、苗子、范用、余光中等等,时都为七老八十、八老几十,乃至岁人瑞。

  • 标签: 百岁老人 钱钟书 赵朴初 施蛰存 季羡林 林海音
  • 简介:编者按王景芳,1909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雹神庙。1925年参加东北军第三方面军,1930年入东北讲武堂第1l期学习。九一八事变后,随刘多荃105师进驻北平。1936年12月参加西安事变捉蒋行动。七七事变后,在河北沧州与日寇血战7昼夜。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作为副营长率部与侵华日军坂垣师团某部血战。1939年在南岳游击干训班任沙盘战术组组长。抗战胜利后,他奉命在河南开封,作为庞炳勋的副官、40军副军长参加日军受降仪式并接收上缴物资。

  • 标签: 抗战胜利后 访谈录 老兵 侵华日军 九一八事变 台儿庄战役
  • 简介:张建安:马老,您好。上次您谈到1949年率部起义,请您继续谈谈当时的情形。马士弘:成都解放前,我是国民党罗广文兵团下属一。八军二四一师代师长。军长李维勋想把兵再往西带。我和其余两个师长都反对,部队再拖就垮了,没有人还想继续打仗。我的兵大多是四川兵,打日军都很凶。但打中国人,不行11949年12月25日,我率部跟随罗广文兵团起义。

  • 标签: 百岁老人 访谈录 1949年 解放前 国民党 中国人
  • 简介:刘香成先生习惯于把自己淹没在成堆的照片中,整理、修复、核对、出版。在这个位于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之间的四合院里,62岁的刘香成先生每天晚上10点入睡,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浏览新闻,有时候在两个公园间游走散步,或是搭乘609路公交车去国贸附近的健身俱乐部游泳,但更多的时候,他习惯于把自己淹没在成堆的照片中,整理、修复、核对、出版。作为曾经的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得主,他的家中却极少悬挂自己的作品,就连登上全世界无数家报纸头版头条的"戈尔巴乔夫扔稿子"也不例外。正是这张记录了苏联解体时刻的独家照片,使他成为了获

  • 标签: 刘香 中国历史博物馆 摄影记者 摄影奖 普利策 新闻摄影
  • 简介:这几乎是韩松最奢侈的时间。写作被安排在凌晨,不管睡得多晚,他总是4点左右起来,一直写到6点。在位于宣武门像铅笔形状的新华社新闻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韩松先生盯着一只在微波炉里盲目地爬着的嶂螂,他的手边放着一瓶威士忌和一盒治头疼的药,桌上摆着几份《人民日报》。

  • 标签: 韩松 科幻小说 布雷德伯里 新闻发布 柯云路 全国新闻界
  • 简介:宁夏美术事业的主要倡导人和推动者,著名国画大家曾杏绯先生因病于2013年7月26日上午10时许在宁夏银川逝世,享年103岁。曾杏绯,女,回族,原名曾瑜,回回名阿依莎。江苏常州市人,生于1911年3月26日。曾杏绯先生以毕生之力,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对当代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从画80余年,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八届美展和《年中国画大展》。

  • 标签: 百岁老人 回族 女画家 中国画创作 辞世
  • 简介:本文认为《续汉书.官志》存在如下基本体例:源自束汉“官簿”的“正文”叙述职官及其官属的名称、员额与秩级,西晋司马彪所作“注文”则叙述职官的职掌与沿革。以此为标准,本文对“郡太守”条的两处疑文作了重新检讨,并连带梳理了“司隶校尉”、“州刺史”、“县令长”、“诸侯王”等条的文字。《续汉书.官志》的这一撰述方式,继承和发展了东汉後期以来崇重《周礼》的官制撰述新动向,在汉晋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续汉书 百官志》 官簿 《周礼》 郡太守
  • 简介:为纪念中央民族大学已故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王锺翰先生年诞辰,促进国内外清史、民族史学界的交流切磋,2013年8月26日至28日,“纪念王锺翰先生年诞辰暨清史、民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教授,副校长青觉教授出席。参会者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内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以及王锺翰先生家属、故交,中央民族大学师生等,计200余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百年诞辰 王锺翰 民族史 清史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