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藏学》编印出版100,是藏学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100是个吉祥数字。标志着一件事情圆满成功。二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办刊宗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众多的藏学研究刊物中,它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任务是繁重的,承担着宣扬党和国家有关西藏方针政策,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感言 “领头羊” 上级领导
  • 简介:早春二月,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24年前的那个早春二月,在党和国家的殷切关怀下,伴随着我国藏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藏学》诞生了!在迎来送往了24个春夏秋冬之后,当又一个早春二月悄然来临的时候,《中国藏学》迎来了创刊100。24个寒暑,100个脚印,《中国藏学》向前迈出的每一个步伐,都凝结着党和国家的关怀,离不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以及编辑人员的默默奉献……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创刊 纪念 百期
  • 简介:清末明初.在西北地区滋生出一股回族军阀势力,史称“西北五马”。这股回族武人集团大体上分为三个支系,即马安良、马廷黝、马廷贤家族一支,他们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河西走廊和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还有马海晏、马麒、马麟以及后来的马步芳、马步青家族一支.他们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青海:另一个就是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家族一支.他们的势力范围在宁夏。

  • 标签: 经济建设 宁夏 民国 势力范围 回族军阀 西北地区
  • 简介:在世界历史上,工6、17两个世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照以资本主义为主钱的世界历史体系理论,这两个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时期。依照以近代化及全球化为主钱的世界历史体系理论,这两个世纪则是世界的近代化或者全球化的开端。这些理论尽管差别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工6、17世纪及18世纪前半遣段时期中,西欧一些国家在社会、

  • 标签: 世界历史 运动 练兵 明代 军队 体系理论
  • 简介:我国目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认真全面的贯彻落实,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初见成效,独立自主自办教务原则能够被绝大多数宗教组织和信徒所认同并自觉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已经成为宗教工作的主旋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宗教更大程度地探索与社会的和谐己经成为各主要宗教的自觉行动和发展方向。甘肃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省份。

  • 标签: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社会转型期 社会和谐 甘肃 调查 宗教事务管理
  • 简介:《中国藏学》杂志是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集中反映、展示我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学术平台。学术界公认,《中国藏学》已成为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对于推动我国藏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着显而易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再创 学术刊物 学术平台
  • 简介:改革开放初,深圳经济特区甫一创办,便融人邓小平倡导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国统一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在香港回归谈判前后,深圳特区政治、经济内涵有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谈判中圆满实现了目标,在对深圳特区这个棋子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深圳特区在国家全局战略中的位置由此奠定。深圳与香港回归问题渊源194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下解放大军陈兵深圳以北樟木头一线,避免与香港的英国驻军发生接触。英国无意放弃香港。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针对香港问题明确“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广东省领导人在看待深圳香港关系问题上并非一以贯之。政治气氛缓和时期,比如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一些人间或提出,香港和深圳属于城乡关系。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香港回归 谈判 深圳特区 英国政府 中共中央
  • 简介:《中国藏学》杂志出刊100,值得祝贺。《中国藏学》是中国藏学研究的国家级刊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藏学研究 100期 中国 学术水平 最新成果 国家级
  • 简介:周宣王时期,基于井田私有化现象的出现,从而采取了“不修籍于千亩”、“料民于太原”和“锡田”等变革经济制度诸举措。井田从公有向私有化方向的转变,无疑意味着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周宣王在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还相当微弱之时,即已以共敏锐目光洞察到了社会深刻变化的苗头,进而采取经济变革举措,足见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奴隶制时代政治家。

  • 标签: 周宣王时期 井田私有化 经济制度变革 封建生产关系萌芽
  • 简介:边疆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类型之一。所谓区域开发,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的拓展过程。"区域开发"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展,即一种较先进的经济活动逐渐扩大其空间范围,由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扩展,

  • 标签: 边疆开发 经济开发 历代 区域开发 经济活动 区域空间
  • 简介: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前提条件,没有稳定发展的经济,社会稳定就缺失了其应需的经济基础,稳定与发展也只会是一句空话。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必须从甘肃藏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具体研究。

  • 标签: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甘肃藏区 经济基础 正比关系 实际出发
  • 简介:将唐末及宋辽夏金作为土族经济史的一个独立阶段,体现的是以土族为主体,而非以中原王朝和其他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原则。以土族生产方式的变迁、经济政治制度和土族族体的演变为土族经济史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才能凸显土族经济史的特殊性;强行与中原王朝保持一致,反而会淡化这种特殊性。

  • 标签: 畜牧经济 变迁 宋辽 唐末 吐谷浑 经济史研究
  • 简介:传统宗教学理论对宗教的研究多徘徊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精神领域内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宗教及其信仰活动其实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行为,即是说它是一个宗教产品的营销和供求市场,宗教的全部表现方式的总和与市场经济形式下的产供销全部环节的总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当下宗教及其信仰活动仍然存在的根本动因来自其世俗的根基,宗教具有经济本质属性。在宗教是有市场的前提下,作为宗教体系和制度所追求的最大目的是宗教经济租,进而纠正至今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著名论断的解释性误读,证明马克思的论断是正确的。

  • 标签: 宗教经济租 宗教及其信仰 宗教本质 经济行为 马克思
  • 简介:<正>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讲述"专栏播放了近代著名学者陶希圣之子陶晋生忆述其父当年叛离汪伪集团、揭穿日伪密约的全过程,观后使人感触良多。多年来,因陶希圣一度误入汪伪集团,又因他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长

  • 标签: 陶希圣 社会经济史 陶晋 食货志 使人 国民党中央
  • 简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巴克图口岸位于新疆塔城市郊,该口岸已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被迫中断。1990年10月20日重新开关,1991年9月起开始临时性过货,1995年7月向第三国开放。巴克图口岸及多个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畜牧、特色林果”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绿色农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成为带动塔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 标签: 巴克图口岸 塔城 口岸经济 农产品
  • 简介:黄南州作为青海省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十二五”时期,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把文化的张力变成地区的活力;把文化的影响力变成地区的竞争力;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地区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本文通过对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提出了以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以期对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文化产业 支撑 经济社会 发展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现状,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市场贸易虽然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状况以及阿拉伯国家市场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却不容乐观。因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内的西亚北非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为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一地区政治形势的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却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带来挑战。文章最后进一步提出促进中阿经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和各种协调机制,并特别强调要实现中阿经贸论坛机制化和长效化的途径在于细化配套措施,发挥论坛的倍增效应。

  • 标签: 阿拉伯国家 西亚北非 中阿经贸合作
  • 简介:2012年3月6日,我国首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经济区影像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志》首发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志》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地情影像资料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共27集,全面深入地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自然、历史、民族、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情况。

  • 标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首发式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建设管理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