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末,我市老年人口急剧增长,规模大,来势凶猛,已先期进入老年型行列。为此,必须积极面对,科学谋划对策。本文就这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 标签: 老年人口 政策措施 龙岩市 中国 福建
  • 简介: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据“五普”资料显示,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简称2000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2130人,占登记总人口的比重已达7.16%,比全省平均6.45%高出0.62个百分点,比1990年“四普”时的5.20%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对照国际标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属初期的老年型。

  • 标签: 中国 福建 西部地区 人口老龄化 人口规模 增长速度
  • 简介:<正>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总人口为465.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52.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75%,约占当年全国回族人口总数860万的17.67%。全区总人口平均年龄为25.02岁,年龄中位数为21.86岁。全区少年人口系数为33.73%,成年人口系数为62.77%,老年人口系数为3.50%。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36%。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较,宁夏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宁夏老龄人口的绝对数仍逐年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已由1953年的4.5万人增加到1964年的近4.8万人、1982年的12.4万人和1990年的16.3万人。因而搞好宁夏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就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

  • 标签: 回族人口 伊斯兰教 老龄工作 老龄事业 宁夏回族 清真寺
  • 简介:“传槽”是元曲中常见的一个俗语,在《全元曲》中多次出现:1.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二煞]:“看破你传槽,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2.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东原乐】:“我是你心头,你是我眼内钉,都是那等不贤慧的婆娘传槽。你子牢砟着八字行,

  • 标签: 《全元曲》 《金线池》 关汉卿 云雨
  • 简介:裘锡圭先生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下文简称“《集成》”)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全部简帛资料①。这次重新整理,全面吸收了近四十年来学术界对於马王堆简帛资料研究的各种成果,《集成》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阅读学习过程中,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 字词考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 中华书局 七十年代
  • 简介:糖尿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个人类健康杀手.医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恨据传统藏医学的基本理论,对糖尿(尿消症)的定义、病因病理、分类和不同症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探讨了藏医对糖尿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藏医药治疗糖尿的作用和价值。

  • 标签: 藏医 糖尿病(尿消病) 认识 治疗
  • 简介:公共卫生事业与全民健康休戚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虽然社会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但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艾滋就是这样一种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和彻底治愈药物的传染病,它的传播与流行不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艾滋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 标签: 艾滋病毒 娱乐场所 预防 公共卫生事业 武汉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晚明社会多为史家所关注,在于其政治上处于末世,而社会经济等仍在发展之中,而此则恰为社会转型之特徵。晚明松江府相对於全国其他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较为兴盛,然而面对着建州女真压境、军备目废、民生日困、民变屡兴的末世,松江士人对於整个社会也有着较多的思索。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聚集松江,共同编纂了《明经世文编》,

  • 标签: 经世文编 批注 权变 社会经济 社会转型 建州女真
  • 简介:我国流行学的先驱、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和病理学家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原籍广东省新宁县(今台山县)。其父为谋生而来到槟榔屿,在金银首饰店当学徒,出师后开了家首饰店。母亲则是当地客家华侨的后裔。伍连德7岁进入当地初级学校接受十年制的普通教育。17岁时考取英国女王奖学金,赴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学医。

  • 标签: 中国 伍连德 流行病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人物传记
  • 简介:一、引言在卫生部公布的我国艾滋流行高发地区中,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云南、新疆、广西、四川等省区)艾传播情况严重,对当地人口生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巨大挑战,近年来学界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回应,研究成果丰富。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艾病防治现状,学人们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其中比较典型的应用研究案例包括:

  • 标签: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艾滋病 中国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研究成果
  • 简介:目前,16个对口援藏省(市)、云南省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同心其铸中国心、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等社会团体组织的461名专家进藏,与本地医生一起共同组成了626个筛查组,在7市(地)74个县(区)的各乡镇及各村全面铺开了筛查工作。截至9月14日,全区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已完成2466151人次,完成目标人群的83.9%;检出病例23456人次,其中确诊病例13621人,疑似病例9835人次,包虫病患者救治等工作在稳步推进中。拉萨、林芝两市已完成人群筛查工作,日瞎则、山南等市(地)筛查也已完成70%以上。

  • 标签: 筛查 藏包 中华慈善总会 社会团体组织 社区医疗服务 目标人群
  • 简介:随着慢性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人类学关于慢性病的研究正逐步展开。本文在全球现代化及国家对慢性病控制的背景之下,分析村民对“”的分类及其对慢性病的理解。村民根据经验给出了正与外、大病与小病、慢与快三种分类。村民对这些分类的使用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而慢性病这一历史性事实却处于尴尬的位置。与此归类问题对应的是患者对于病因解释的不确定性。这种解释的不确定性不仅是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患者理解上的困惑与模糊,而且有其实践意义。不确定的解释与生物医学的精确性的冲突提醒我们:在防治慢性病的工作中,应该抱有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尝试理解患者的困惑与不解,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医疗方式应对疾病。

  • 标签: 分类 慢性病 不确定性解释
  • 简介:凡悲慨之气,皆产生于主体在现实中的一腔宏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慨之情,从而借助于艺术形式将其物化为艺术审美的结晶——诗。对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悲慨》一品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现实中,理想的政治日益衰微,雄才志士被弃一旁(“大道日往,若为雄才”),故而产生心情痛苦到了极点,悲哀无法排遣(“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的悲慨之情,由此,那个有才难展的壮土,才一面拂拭宝剑,一面唱起了“浩然弥哀”的慷慨悲歌。这样的悲歌能令人振聋发聩。如齐梁时代,梁朝武将曹景宗《光华殿侍宴赋“竞”“”韵》诗云:

  • 标签: 曹景宗 悲慨 二十四诗品 齐梁 诗云 艺术审美
  • 简介: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和《有疾》两篇《日书》,是战国末期中国医学思想待形成期的一种有趣产物。它在占卜形式上实现了龟卜到择日的转变,内容上承商周以来的鬼神致病观,下启中国医学五行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研析这两篇《日书》,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医医学思想形成早期的变化历程,同时对中国医学理论中的一些内容也能获得不同角度的认识。

  • 标签: 日书 医学思想 睡虎地秦墓竹简 商周 五行理论 湖北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