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上海造币厂在国民政府时代名“中央造币厂”,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后生产俗称“船洋”的国币。由于实施废改元政策,新制银元需要量极大,中央造币厂的生产供不应求,乃另铸厂对应。1934年8月开始生产成色九九九。每条含纯银重量等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银(即甲种厂)。因发行后不受欢迎。仅制成3621即告停产。

  • 标签: 上海造币厂 中央 国民政府 废两改元 供不应求 银元
  • 简介:<正>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一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石刻标语(图一、图二)来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一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一书(四

  • 标签: 红四方面军 嘉陵江 刻标 条石 中央红军 川陕革命根据地
  • 简介:钱的版别常以“”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小人”、“连山”、“十字”,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

  • 标签: 变化情况 “两” 半两钱 丁福保 马定祥 版别
  • 简介: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

  • 标签: 金银币 香港造币厂 上海 铜钱 货币 银两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岷县时,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优良的作风和顽强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据《中共岷县党史资料汇编》记载,为了支援红军作战和休整“寺沟乡立珠村农民寇三娃存粮丰余,红军向其借粮一千五百斤,羊一百多只及金银财物。朱德总司令在欠条上签了名……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朱德 收据 发现 纪律
  • 简介:2001年3月25日,武威市城西九岭煤矿办事处家属院内修建楼房挖掘基础柱坑时,在距地表3米多处发现一座魏晋砖室墓,市文体局及博物馆闻讯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此墓进行清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 砖室墓 简报 魏晋 武威 情况
  • 简介:《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者对“上海壹”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文资料.于此再做一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 标签: “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 古钱币 图案设计 制作背景
  • 简介: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概数北京的胡同。据近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共有1316

  • 标签: 北京城 胡同 元朝
  • 简介:宋、辽、金玉器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皆受中原玉器的影响却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依据近年来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结合传世玉器,对这一时期玉器的类型、工艺、用途、鉴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玉器 中原 出土 资料 时期 依据
  • 简介:历史上的白铜钱相对较少。笔者藏有枚北宋白铜钱。其一为宣和通宝小平钱(图1),钱径24mm,穿6mm,厚2.3mm,“宣”字较大,“和”呈斜势,“宝”字方贝。查阅诸谱均未见此品,应是宣和小平钱的又一版别。

  • 标签: 铜钱 北宋 小平钱 “和” 版别
  • 简介:我县文化馆藏有一枚西汉四铢半,径2.4、穿0.9厘米,穿上横郭(见图)。秦汉半钱,大多无记号。西汉文帝五年到景帝六年,国家、地方、官民皆可铸币,因而出现了品类繁杂的半钱,这时的铸币上偶尔出现一些记号,但是也并非无意而成,有的星月、竖

  • 标签: 四铢 景帝 郭五 文景
  • 简介:一、裴文中先生与史前陈列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1904年~1982年),于20世纪40年代曾度应聘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史前考古学,并筹建史前陈列馆.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件创举,今就这个方面作一些记述.

  • 标签: 裴文中 史前陈列馆 燕京大学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1884年6月6日,法国与越南在京城顺化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共19。主要内容为:越南接受法国保护;法国有权在越南各地驻军;法国设总监督,控制越南对外关系;保证保护权的行使;在东京各地设监督,节制越南官吏等。从此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 标签: 越南 银锭 对外关系 法国 国有权 殖民地
  • 简介:开元通宝钱自唐武德四年始铸.到南唐清泰三年停钱,前后共经历了二、三百年历史,铸量较多,版别丰富。开元通宝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种,即早期钱多为光背,但铸工较好。

  • 标签: 开元通宝 南唐 版别 经历 百年 丰富
  • 简介:一、中央造币厂造厂的定义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金业交易所平时实际交易以标金为主,标金以市平计算,合31.25克。虽然金业交易所把标金铸成长条式小砖,但那时标金交易不是用于支付手段.而是被投机者用来做投机交易。

  • 标签: 中央 20世纪20年代 戳记 版式 交易量 投机交易
  • 简介:黑釉凸线纹瓷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诸窑场中常见而具有鲜明特色的黑釉产品。本文以罐这一典型器类为切入点,根据其装饰特征和形制变化,并参考出土单位早晚关系等,将黑釉凸线纹瓷器的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繁荣、衰亡三期,年代分别为宋末至金代前期、金代中后期、金末至元代;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兴衰与磁州窑的市场地位、社会生活背景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此外,笔者推断黑釉凸线纹技法直接源自白釉凸线纹碗盘,后者可能是受定窑“出筋”技法启发而成。至于初创窑口,目前学界有“鹤壁窑说”“钧台窑说”“观台窑说”“磁州窑说”等四种观点,本文倾向于最后一种;其创烧年代应在宋末金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北宋中晚期。

  • 标签: 黑釉凸线纹 白釉凸线纹 瓷器 出筋
  • 简介:山西侯马东周、汉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在配合侯马市的基建工程中,我站分别于1957年夏、1958年秋、1985年春、1990年和1992年冬,在侯马市房管局商品房基地、铁厂、农业局、蔬菜公司批发市场等地发掘出东周至汉时期墓葬共28座(图一)...

  • 标签: 汉墓 随葬器物 五铢钱 灰陶 圈足 鼓腹
  • 简介:拙文《宋金银钱通考》曾发表于《钱币博览》2007年第4期,本文为其续篇。一、宋金银钱的铸造工艺金、银的熔点远高于青铜,以铸造铜钱的工艺来铸造金银钱,主要的问题是材料的耐热性和干燥度。耐热性不够,则表面易破坏,导致铸成品粗糙或不易脱模。相对铸铜钱适当的干燥度,在更高的温度下,残余水分大量气化.或进入型腔急剧升高气压使得金银液不得注满而形成铸缺,或直接导致材料崩塌使得型腔被破坏。

  • 标签: 银钱 两宋 铸造工艺 耐热性 铜钱 干燥
  • 简介:笔者不久前在赵泰老先生处帮助整理安徽泗县平山出土罐藏数千枚半钱时,拣出一枚花穿半。其径24.0mm,穿6.7mm,重3.3g,正八角型花穿(其中面穿向内有坡度),角与角对称精确,花型美观,平背光洁齐整。“半”二字含汉隶风格,方正严谨.“人”字短,钱文与穿孔八角形图案风格统一,肉好平坦、圆整,外廓有一点流铜注角,通体生坑锈色斑斓,包浆完整。从整体风格推断,此钱应为文景时代所铸。

  • 标签: 整体风格 半两钱 八角 严谨
  • 简介:笔者藏有枚异品古钱。一.面“工”字五铢钱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前后铸行7百余年,其版别十分复杂,更有人在币上进行“外科手术”,盗铜牟利,形成磨郭、剪边、埏环和对文等异常现象。笔者所藏系磨郭(边)五铢钱。

  • 标签: 古钱 五铢钱 外科手术 异常现象 “工”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