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四川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组陶马车,是四川地区的一组东汉和国时期的文物遗存。在以前所发掘出土的东汉和国时期马车中均为二,这组陶马车属首次发现的,它是研究东汉和国时期交通历史和运输工具的实物资料,所以更为珍贵。它不仅将记载马车的历史提前,而且是中国人对马车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佐证;更让人感兴趣的事,有可能揭开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千古之谜。

  • 标签: 陶三轮马车 馆藏 三国时期 文物遗存 四川地区 实物资料
  • 简介:2000年,成都市新都区文管所在整理历年来抢救性发掘中出土的陶片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在河镇马家山砖厂出土的一批陶片象是一组陶车马俑残片。经考古专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初步判断为一组陶车马俑残片,且损坏很严重,残存陶片数量很多。经多次邀请省内外文物修复保护专家共同研究,

  • 标签: 出土 发掘 考古 东汉 马车 年代
  • 简介:本文从两周时期常见的青铜方盒的主体功能入手,分析了带方盒的造型特点和规律.认为这类方盒所设之“”异化为装饰性的“足”。青铜方盒是其时流行于贵族妇女中的储物盒。兼具“弄”器功用。并据史籍所载先秦丧礼载枢“辐”、“轴”、“蜃”的造型结构及相关文物资料所反映的先秦制、“辆车”造型.对四方盒为载枢“挽”说提出质疑,该说与史、实相悖,因而不能成立。

  • 标签: 四轮方盒 贵族妇女 首饰盒非“挽车”
  • 简介:<正>宝寺塔位于门峡市西约五公里处黄河岸边的陕州老城内宝寺旧址上,该寺早毁,仅存砖塔一座(见插图)。该塔是我国现存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站在塔的四周鼓掌或两石相击,可以听到类似蛤蟆鸣叫的回声,尤以距塔十几米的西、南两面的回音最为清晰而逼真。

  • 标签: 宝轮寺 回音建筑 三门峡市 砖塔 心室 大定
  • 简介:汉代文献可见“戏”的文字,联系后世文献“戏车轮”等记载,可知“戏”似即“戏车轮”,即以车轮作为舞弄道具的表演形式。汉代画象资料有反映“舞”表演的画面。这种曾经被列入“百戏”的演艺形式,体现了车轮制作工艺的技术环节受到社会的重视,其意识背景或与古人对于“人为”技术内心怀有的神秘感有关。后世文献所见“舞伎”或称“戏车轮者”,是‘锌”表演的专业演员。“舞”又称作“舞”。其基本形式是“取车轮…‘于掌上而跳弄之’’或曰“将一只车轮掷弄于手中”。此外,又有“檀”等特殊形式。认识和理解相关文化现象,应当关注当时的交通生产和交通生活及其对于社会文化包括娱乐方式的影响。追溯“舞”表演的早期渊源,或许可以参考醪毒“以其阴关桐而行”的故事。

  • 标签: 汉代 画象 舞轮 百戏 车辆制作 交通文化
  • 简介:1987年2月,靖安县广播电视局在县城东门钱家山建造电视差转台时,出土了一件带有图案的陶纺,残损。该纺系红砂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扁鼓状;一头大一头小,纵剖面呈梯形,大头直径为5、小

  • 标签: 电视差转台 陶纺轮 靖安县 红砂 城东门 广播电视局
  • 简介:通过对西周金文中“画”和“金豪”二种赏赐物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前者指“画呻(轸)”,即古车上的轸木;后者指古车上用来贯马辔的铜环。

  • 标签: 西周金文 车饰 考释 文献
  • 简介:江陵垱战国墓清理简报荆沙市文物处江陵档一号墓位于荆沙市荆州区纪南乡枣林村二组。该墓西距枣林铺集镇2公里,南距纪南城北垣1公里,西南距武昌义地楚墓群800米,北距纪北渠1.5公里。其四周地势高下不平,沟渠相接(图一)。1992年5月30日,原江陵县...

  • 标签: 战国墓 图版 墙板 江陵县 出土器物 战国中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制与中原文化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制研究对于古代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 简介:读了戴春阳先生的大作《礼县春秋秦墓出土四方盒非载柩“挽”考》①后,感想甚多。归纳起来。大略有点:一是戴先生详列出土器物.广引文献资料,对一件葬品的名称和性质作全面辨析.这种对读者负责的事业心和认真求实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二是文章以大量篇幅考证、引述古代制,告诉了我们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读者,我应致谢意:是文章中有些内容超出了探讨问题本身的范围,流露出一些在正常学术商榷中罕见的意气。使我惊讶。

  • 标签: 青铜 出土器物 文献资料 治学态度 学术商榷 事业心
  • 简介:<正>恩格斯指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为了获得食物,人类先后发明了采集、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了获得

  • 标签: 民族学资料 纺纱工 羊毛 形制 纳西族 工具
  • 简介:熊家冢墓地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马车遗迹,其中马车的木质部分完全腐朽仅剩下漆膜。根据现场展示需要,在保护发掘现场从环境控制入手,通过遗迹漆膜的清理、软化保湿、固定以及其载体土壤的加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作,为文化遗迹长久保存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熊家冢墓地 车遗迹漆膜 抢救性保护
  • 简介: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春秋晋卿赵氏大墓及车马坑的发掘报告业已完稿。作为分工撰述其中车马坑部分的笔者,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探讨古代制的一系列研究课题。由于发掘报告体例所限,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因而再为此文,作为补充。关于古代车马制度,目前的研究状况并不理想。现代学者的研究文献篇目有限而且

  • 标签: 车马坑 发掘报告 金胜 考工记车制图解 车舆 《考工记》
  • 简介:勒勒,又称哈尔沁、辘辘、罗罗、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最高者可达4米多.勒勒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 标签: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 简介:2018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ISAC-2018),将于2018年11月6~9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古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以大会邀请报告、一般学术报告的形式,总结交流近年来在古陶瓷科学技术、工艺、原料、测试方法、窑炉、考古、仿制、保护与修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古陶瓷科学研究及其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科学技术研究 国际讨论会 古陶瓷 青年科技工作者 文物保护 中国科学院
  • 简介:2016年6月7日,第七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来我馆出席会议。吕章申馆长在门口迎接克里国务卿,对他的到访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表示欢迎。在我馆西大厅,刘延东副总理和克里国务卿共同为中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签名。贵宾们在《愚公移山》大型浮雕前合影留念。中美嘉宾还一起参观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足球运动员 《愚公移山》 克里 了中
  • 简介:75、致陈宝箴(1897年11月16日)长沙陈抚台:湘鄂小一事,黄道嗣东自湘来,所言尚未明晰,鄙人酌中定议,极力推广,仍严定限制。现拟令湘鄂两省,通筹合办。行长江者准其拖货,行湖南者,仍不准拖货,外江内湖成本合凑,利益均分。湖北商股有限,湖南商股易集,尽可添入长江。至南北商本,孰多孰少,或南七北,或南八北二,均在所不问。其长江一路,上推广至宜昌,下推广至武穴,但不准出境至九江,以免与招商局章程有碍。惟长江小,只准拖货,不准载货,既免招商局阻拦,且不致夺厘金以归洋税。至船数多少,并不限制,多多益善。所以特准长江拖货者,日本新添长江十,加

  • 标签: 陈宝箴 洋税 电稿 南八 抚台 武昌城
  • 简介:<正>1981年初夏,焦作市郊区待王乡赵张弓村农民,在村西北地1里许抗旱挖渠道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出土“开元通宝”铜钱两枚和一件足罐。该墓为竖穴土洞墓。墓道宽0.8米,底部距地表2.7米,甬道处宽0.65米;墓室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45米。墓室内有人骨架一具,头西足东,仰式葬,停放在平铺的一层卵石之上,无棺木痕迹。两枚铜钱分别置于头部与手部(其中一枚已锈毁)。足罐置

  • 标签: 唐三彩 开元通宝 土洞墓 铜钱 墓葬 图案
  • 简介:从广义上说,唐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有唐彩烧造窑场的省份有河南、陕西、河北及四川等,其中河北窑场是指在当时以烧造白瓷而闻名遐迩的邢窑。如内丘县西关附近窑场曾发现盘、杯、罐、钵、盂、壶、鍑等釉陶制品,与白瓷、黑……

  • 标签: 瓷器 唐三彩 考古资料 白瓷 唐代 盛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