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当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应青海省考古所之邀,我有幸参观了青海省湾博物馆。9月上旬,我们一行三人乘着绿色的吉普车.披着朝日的彩霞,离开了高原小镇乐都县,西行约17公里到达了久慕的湾村。

  • 标签: 柳湾村 青海 博物馆 中国 藏品 半山类型文化
  • 简介: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 标签: 考古调查 柳行遗址 仰韶文化
  • 简介:<正>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官至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汉书·武传》称他“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之善,……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可见他是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后来,为王莽诬陷,被迫自杀。武墓的所在地,历来有两说:一说武自杀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一说葬于县,其实两者并无矛盾。

  • 标签: 何武 西汉 政治人物 自杀 洛阳 河南
  • 简介:新都《雪碑》原存放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龙藏寺,寺始建于唐代。清朝中叶以来,寺内历届住持都爱好诗文和书法,其中以僧含澈(雪)最为著名。几十年间,他不余遗力,遍求历代的书法珍品,特聘名工巧匠摩刻于石上并建亭、阁嵌立,名”龙藏寺碑林”。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碑刻遭到了毁损。为了文物的保护和文物的管理,以及便于对外展出,新都区文物管理所于1980年初,将一些残存的碑石迁到桂湖并建桂湖碑林加以保护和对外展出。2006年底至2007年初,又对自然风化的石碑加以科学保护。在文物保护工作者努力下,《雪石勒以及其它碑均得到妥善保管,使这批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 标签: 文物管理所 科学保护 文物保护 新都区 成都市 四川省
  • 简介:长治观音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明代彩塑,包括圆塑、壁塑和悬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彩塑保存现状堪忧,逐渐出现了残缺、颜料层脱落、粉尘污染、褪色、裂隙、断裂、龟裂、起甲、泥渍、动物损害、划痕、倾斜、不当补塑等多种病害,对彩塑的生命延续构成严重威胁,亟待进行保护修复。本文在实地调查观音彩塑保存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建议。

  • 标签: 观音堂 彩塑 病害 保护修复
  • 简介:<正>双桂位于四川省梁平县城西南12公里的金带乡双桂村,地处梁(平县)垫(江县)公路西侧。占地110亩,其中园林面积77亩,建筑占地33亩。山门向西,呈长方形四合院,四周红墙环绕,寺内殿宇七层,依次是大山门、弥勒殿(包括韦驮殿),大雄宝殿、戒、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包括舍利塔)。厢房众多,左厢有报恩(供有护

  • 标签: 破山 西南佛教 古寺 祖庭 藏经 舍利塔
  • 简介:常熟彩衣建筑彩画是江南地区古建筑彩画中的杰出代表,可一直存在彩画的部分色彩与传统图案用色难以对应的问题。为明确彩衣彩画蓝色颜料的使用情况,在前期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采集的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彩衣彩画使用了蓝色有机颜料花青和矿物颜料石青,蓝色纹样处一般只有作为底色的花青残留,从而使得显现的颜色与传统图案用色无法匹配。

  • 标签: 彩衣堂 建筑彩画 蓝色颜料 花青
  • 简介:本文通过征考文献,揭出邢澍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源流。于前辈学者的邢澍研究以拾遗补阙。并对编纂《守雅稿辑存》的陇右学者冯国瑞的生平学术贡献予简要评介,以表彰这位坎坷经历的西北学者的学术地位。

  • 标签: 守雅堂稿辑存 邢澍 冯国瑞
  • 简介:一、概述及说明青海乐都湾遗址位于湟水中游北岸.自1974年至1986年共发掘史前时期墓葬1732座.由于《青海湾——乐都湾原始社会墓地》①(以下简称《湾》)出版时间早,而且仅收录了1974~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其中,有符号的陶器至少679件,出自226座墓②.1978年以后发掘的M1501-M1732也出有一批带符号的陶器,但资料尚未公布.

  • 标签: 乐都柳湾 墓地彩绘 彩绘符号
  • 简介: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庄遗址进行试掘。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 标签: 绛县 柳庄 夏商遗址 东下冯
  • 简介:安岳石刻《居士十炼窟》内容初探傅成金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石羊镇塔子hJ崖,距县城45公里。计有龛窟6个、造像465尊。其入门处1号窟雕刻“本尊居士十炼”,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十炼窟》呈长方形敞口,面北,时代...

  • 标签: 柳本尊 居士 榆林窟 安岳县 石刻 卢舍那佛
  • 简介: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是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寺内现存的《宝贤集古法帖》和《古宝贤法帖》分别为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晋世子朱奇源集刻,和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太原知府李清钥从李氏家藏法书中选镌而成,20世纪80年代从傅公祠迁置于永祚寺碑廊。本文以二部法帖为例,通过校勘诗文刊本、先贤手迹和散佚书论,阐述了二帖的文献价值,并从二帖的异同对比说明了其艺术价值。

  • 标签: 《宝贤堂集古法帖》 《古宝贤堂法帖》 异同 文献价值 书法价值
  • 简介:《中条山靖院道铭》碑,建立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王颜撰文,袁滋书碑。原石在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今藏芮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螭首,龟趺,碑文篆书,19行,满行36字,共650字,碑文叙述道民王颜家世及道教在当地盛行情况。其碑文如下:

  • 标签: 中条山 芮城县 山西省 博物馆 碑文 家世
  • 简介:辛亥张耀西昌起义与失败高履龙孙中山组织和领导的同盟会,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已遍及全国,特别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实行新政,派遣留学生,单以西昌而言,留学日本的就有28名,不少留学生大都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参加了同盟...

  • 标签: 西昌市 张耀 起义军 失败原因 孙中山 传教士
  • 简介:1987年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南响石窟区靠山阁后迁工程,清理了第1窟、第2窟门前的堆积物,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残体。同时,在第2窟洞门外的左右侧发现了一通碑刻,即本文将介绍的《滏山石窟之碑》(以下简称《滏碑》),这是响山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有详细开凿纪年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滏山 佛教造像 堆积物 县功曹 残体 天统
  • 简介:南响石窟损坏形式和保护设想次立新南响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5公里,峰峰矿区纸坊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隔河与彭城镇相望。石窟始凿于北齐,隋唐两代又于洞窟内外雕凿小龛,宋金时期也开凿不少窟像。现存北齐时期的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图1、照1)。明清时...

  • 标签: 损坏形式 云冈石窟 石窟保护 石雕 降尘量 采石爆破
  • 简介: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一、关于《绛帖》

  • 标签: 古法帖 南村帖考 怀素 大观帖 高闲 全帖
  • 简介: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刘东光LyinginGushanMount.HandanCity.HebeiProvince.xiangtangshanGrottesconsistofthreegroupsofgrottoesinNorthernXiang...

  • 标签: 响堂山石窟 北齐 鼓山 续高僧传 水浴寺石窟 石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