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4月24日,朱怀津先生在山东昌邑用一枚银永乐通宝交换泉友的崇祯通宝背“Ⅱ”铜钱。此钱系购自威海乡间农民手中,黄铜质地。面径26.4、背径25.9、面穿宽4.8、背穿宽6.2、厚1.6、背郭宽4.0毫米,重5.2克。面文扁崇、示祯,双点通口头,尔宝开足,背右“”,左“Ⅱ”,宽背郭,肉间绿锈。精湛、秀美,有官炉风貌。是一枚少见的折二钱(图一)。

  • 标签: 崇祯通宝 版别 中国 明朝 图谱 形制
  • 简介: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 满汉畛域
  • 简介:<正>我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支裔繁多,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爱。探究这种说唱艺术的渊源时,我们不应忘记敦煌遗书中的《捉布传文》(伯三六九七)。关于这一题材,敦煌所出共有十个卷子。其中有的冠以“词文”题目,如伯三三八六卷《大汉三年布骂阵词文》。《捉布传文》一卷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可见,当时已有专门从事这种说唱艺术样式的艺人——“词人”的称呼,而“词文”在说唱中也已成为独立的一种。敦煌变文卷子中有的唱词记有“平调”、“侧调”、

  • 标签: 敦煌遗书 刘邦 敦煌地区 汉书 渊源 汉高祖
  • 简介:对敦煌本《老子说法禁诫经》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经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经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 标签: 敦煌遗书 《老子说法食禁诫经》 道教
  • 简介:<正>潘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万历二十年(1592),潘驯曾经四次任总督河道。他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工地,对黄、淮、运三河进行大量调查,提出综合治理的原则:“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于入海,则治河、淮

  • 标签: 潘季驯 河防 石刻本 万历十九年 全图 两河
  • 简介:姬方尊铭文中“姬”被赏赐的二十六家“佃臣”为宗族聚落。其中,名为“丁”的“师夫”作为族长领导生产,剩余二十五家为庶民家族。铭文中显示随聚落被赏赐的牲畜数量很大,反映了此聚落从事的是耕作与畜牧相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 标签: 季姬方尊 铭文 宗族 畜牧业
  • 简介:枚,字吉臣,胶州(今属山东)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枚是清朝前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见于记载的,从最早康熙三十年至康熙三十五年参与《康熙南巡图》的绘制直到乾隆七年的受赏。枚有多幅画作存世,主要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作品风格细致工整、色泽华丽,对以后清朝的宫廷绘画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叙述了画家枚的生平及其画艺,并利用内务府遣办处的档案资料,证实枚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期间,出于种种原因,是被排除出宫的,只在宝亲王弘历的王府内作画,直至乾隆元年才重返宫廷供职,对枚的画家生涯作了新的补充。此外,枚不仅工人物、界画,神佛、罗汉、仕女等能够各尽其妙,而且根据现存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画同样具有深厚功力,而其动物画更于传统之外有所创新。文章还考证了画家枚有两个儿子:鳢和铨,由此补充了画史的记载。

  • 标签: 宫廷画家 焦秉贞 国朝院画录 内务府造办处档案
  • 简介:茶马古道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道路,但其内涵外延、历史沿革则众说纷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实证的角度出发,2011年8月组织考察队徒步调查了茶马古道川藏线新添一碛段,通过现存古镇(街)与文献记载中的驿名、地名的对应,来考察茶马古道这一小段的历史、走向,并着重考察沿途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道路的现存状况。

  • 标签: 茶马古道 文化线路 实地调查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致宗元札》是其早年书法真迹,研究者对其书写年代说法不一,以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说影响较大。信札内容反映的官职任满待迁及日常政务繁冗、督责严苛等现象,对比元朝官员任期和职权来分析,符合赵孟頫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职兵部郎中时的实际情况。信札中提到赵孟頫获见大量唐宋绘画名作,也应是在大都任上才有此机会。故此,《致宗元札》书写年代应为至元二十七年。

  • 标签: 赵孟頫 致季宗元札 圆座署事 大都
  • 简介:2018年7月1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承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在我馆举行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等出席发布会。

  • 标签: 发布会 说话 国宝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
  • 简介:敦煌文献《捉布传文》当中对布打马球的描写一直以来都仅仅被当做文学描写看待,而实际上这关系到汉代是否存在击鞠这一运动的学术话题。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信击鞠至少在东汉已经流行,而这也给中国古代马球起源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

  • 标签: 捉季布传文 汉代 击鞠 马球 起源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