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规定以泰国文字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这一政策的推行决定了此后汉字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奠定了秦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秦文字的研究一直是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秦文字为重点,对近年来的秦文字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就今后的秦文字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出土文献 秦文字 研究回顾
  • 简介:蕃占时期敦煌的奴婢除原有奴婢、杂户外,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唐蕃战争中的唐朝战俘以及被抄掠为奴的普通民众;二是民间人口买卖中沦为奴婢的贫苦百姓。当时除官府和豪室外,寺庙、僧人和军队均占有大量奴婢。吐蕃统治者对这些奴婢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除颁布法令禁止地方豪强抄掠百姓为奴外,主要的监管手段有二,一是对私属奴婢进行登记;二是模仿唐朝市券制度给奴婢买卖颁发公验,管理民间的奴婢买卖。这些监管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压良为奴,保证吐蕃中央政府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吐蕃中央与地方势力争夺人口的矛盾。

  • 标签: 出土文献 吐蕃 敦煌 奴婢
  • 简介:11月2日,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中国文物研究所古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主办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骨干培训班”在京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抢救、保护、整理出土文献而举办培训班。

  • 标签: 骨干 开学典礼 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 整理 出土文献
  • 简介:一、鹰鼎,造型优美,型态逼真,自1959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中展出后,深受观众赞赏,也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这件珍品是1957年发现的,至今已逾40年,不少学者一直盼望有关发掘经过资料早日发表,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杳无音信。作为参与发...

  • 标签: 泉护村 庙底沟类型 文化遗址 生活用具 双耳瓶 历史博物馆
  • 简介:历史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至迟在战国时期,灯已经被广泛使用。《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汉代时写为“烃”,由“金”和“登”字组成,“登”字下从“豆”,可见最早的灯应该由豆发展而来。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制作技术较为成熟,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在战国基础上,汉代灯具进一步发展,品种多样,数量众多,材质丰富,

  • 标签: 汉代 灯具 出土 山东 战国时期 历史文献
  • 简介:<正>沔阳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铜钱 天启 铸铜 文字 公元 中国与日本
  • 简介:广元市豫剧团基建工地曾出土佛教石刻造像13尊,时间从北魏至唐代,其中北魏延昌三年造像、北周刘约造像碑对研究广元北朝石窟的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广元市 石刻造像 佛教 艺术风格
  • 简介:1980年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路食品研究所,在基建工地发现了十七世纪明末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的铜币'永昌通宝'一枚,直径2.4,厚.01厘米。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西安建立政

  • 标签: 永昌通宝 农民起义军 食品研究所 永定门 立政 十七世纪
  • 简介:常乐寺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鼓山脚下,为著名的北响堂后密附属建筑。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551—559),其后历代兴盛不衰。1947年被毁。现仅存白塔及废墟。1960年以来,常乐寺遗址不断出土石刻造像,1979年,邯郸市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大批唐代造像残体。其后几年仍断断续续有造像出土,其中不乏成型之作。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

  • 标签: 常乐 齐文宣帝 石刻造像 镇东 峰峰矿区 残体
  • 简介: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最近赣榆县宋代故城遗址“城址”村附近,距地表30厘米处出土六件宋代银锭,其形制、重量基本一致,唯铭文有所差异。银锭为束腰硅码形,两端宽约9.5、腰宽5.5厘米。锭面略凹,边沿微卷如砚,有竖列砸印铭文,其中一件铭文为“密州侯家”、“诸...

  • 标签: 江苏赣榆 蜂窝气孔 钱币研究 银锭 赣榆县 重量基
  • 简介:近几年来,凤阳屡有古钱出土。兹将笔者近期所获若干唐、元古钱介绍于次。一。2005年10月,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城池东南吕家村农田改造中,在约1米深土层里挖出一窝200余枚唐开元通宝钱。因入土时间长,锈蚀严重,有的已粘结成块,绿锈间杂蓝赤,部分可见石灰质,现从中撷选部分星月异品略述。

  • 标签: 凤阳县 唐代 古钱 出土 元代 农田改造
  • 简介:<正>陶俑是一种随葬品,但又是人物雕塑艺术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阶级关系、等级制度、风俗习惯、服饰装束以及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研究古代历史最直观、最形象的实物佐证。俑的制作由来已久,它是从奴隶社会人殉、人祭制度演变而来的。据考古材料得知,人俑的制作殷商就已经开始,在安阳殷墟第十五次发掘时,曾发现三个带手枷的奴

  • 标签: 陶俑 洛阳 随葬品 北魏 等级制度 安阳殷墟
  • 简介:文章就中与饲养牲口及行程有关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以补充等大型辞书收录词语的不足.

  • 标签: 吐鲁番文书 词语 考释
  • 简介: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铜器共470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35.69%。铜器数量多,品种较丰富。下面拟从铜器的类别、装饰与制作、文化内涵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一、铜器的类别按器物学原理分类,首先将铜器分为几何形、像生形、彝盛形三大类。几何形器中按形制特点又可分为直方形和圆曲形两类,像生形中有人物形、动物形两类(表一)。

  • 标签: 铜器 金沙遗址 出土器物 文化内涵 人物 首先
  • 简介:以女真族为主体的金王朝是十二、三世纪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政权。综观金代历史,女真族及金代的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以本民族文化为主流并广泛吸收各族文化,特别是辽文化和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源文化”和“金文化”时期。金源文化是公元11世纪女真本土的文化形态,其实质更多地反映出女真旧俗。

  • 标签: 金代 女真族 金源 出土 文物 金文
  • 简介:梓潼摇钱树1970年出土于四川省梓潼县宏仁羊头山。树干断面为椭圆形,长径2.6厘米,短径1.9厘米,树干壁厚0.2厘米,树叶厚0.1厘米,树干共分6段,每段高为21厘米,树干中央有一圆雕人像,高9.8厘米,

  • 标签: 摇钱树 出土 修复 梓潼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