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体开裂是危害花山岩画最严重的病害,会对岩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制定有效的灌浆加固措施,在对体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画区共有418处开裂病害,开裂体以风化开裂体为主,占69%,且构造开裂体的厚度大于风化开裂体;2)构造开裂体的钙质、钙质与泥质共同充填比例为78%,高于风化开裂体的52%;3)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均以小于6mm为主,可知当张开度大于6mm时,开裂体将发生剥离掉块;4)风化开裂体的危险性I级、Ⅱ级所占的比例为57%和22%,小于构造开裂体的64%和27%,但风化开裂体多发育于岩画存在部位,易出现开裂和掉块,破坏更大;5)构造开裂体的厚度较大、裂隙连通性好、危险等级高,而风化开裂体厚度较薄、裂隙贯通性差、危险等级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开裂岩画体灌浆加固及后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山岩画 岩体开裂 风化开裂体 构造开裂体 张开度
  • 简介: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胶东地区 石椁墓 画像石 汉代
  • 简介:自良渚文化早中期和大汶口文化早中期,中锋锯齿刃钺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作为一种有明显设计特征、使用以中小型墓葬为主的玉石钺可能形成了器物区隔理念,并被甲骨文记录成"我"。此类玉石钺至商周阶段时均发现于大中型墓葬,可能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仿制和收藏的理念,因此这类器物参与了文明形成阶段的阶层分化和固化过程。

  • 标签: 先秦时期 锯齿刃石钺 传承与发明
  • 简介: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 标签: 文物保护修复 汉代铜镜 科学分析 保护修复 湖北柳树沟墓群
  • 简介:内蒙古著名鲜卑史研究专家,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站长文平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文平先生的辞世,使我们痛失一位尊敬的老师和考古学与鲜卑史学研究的前辈,是我们内蒙古考古学界特别是呼伦贝尔文博界不可拟补的重大损失。文平先生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31年四岁刚记事时“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

  • 标签: 鲜卑人 嘎仙洞 拓跋鲜卑 考古学界 文平 呼伦贝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