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文献有关夏王帝宁(杼)曾以老之地为其都的记载是可信的。从夏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分布范围来看,夏都老的地望应限定在今河南省境内。今豫西北、豫西、豫南等地不可能是老所在,老理应在今豫东的开封地区境内。文献有夏都老位于开封县陈留镇以北的记载,今开封东北的国都里一带和陈留镇东北的王陈寨一带值得重点关注。王陈寨虎丘岗遗址位置与文献记载较为接近,遗址本身地势较高,范围较大,文化堆积厚,年代早,其为老故地的可能性较大。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中晚期的都邑—斟寻,中间未曾中断或废弃。夏都斟寻与老并非一都制前提下的前废后兴关系,二者有一定的并存期,前者应为夏王朝中晚期的主都,而老则为夏王朝一段时期内的辅都。便于统治和东方军事战争的需要是夏王朝设立老辅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夏都 老丘 开封县 辅都
  • 简介:<正>太二号汉画像石墓,位于永城县西北23公里太中学(老君堂旧址)院内。该墓与一号墓南北并列,早年被盗。1987年9月,商丘地区文化局组织永城县文管会和商丘博物馆文物干部,联合调查太汉画像石墓保存情况后,对M2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太二号汉画像石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纯石结构,坐东向西,墓室距地表4.17米。由墓门、前室、中室、南侧室和后

  • 标签: 汉画像石 商丘地区 博物馆文物 墓葬形制 石结构 文化局
  • 简介:<正>太汉画像石墓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的太中学院内(图一)。1978年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共两座,南北并列,相距1.5米。县文管会于1979年4月下旬清理了北边的一座,暂编为太一号墓。当时,该墓右中室顶部盖石已揭开,墓室内积满泥水、碎石等杂物。左中室北壁有盗洞一个。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标签: 汉画像石 画像石墓 腹径 前室 底径 布纹
  • 简介:山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位于都昌县杭桥乡横渠口村以南的山坡上。这里紧靠鄱阳湖,遗址山坡地成半岛,遗址东西两侧各有两条水系自北向南流过,在山坡地南端汇合于鄱阳湖。因山坡地似船形故名船山。遗址长50、宽40米,总面积2000平方米。土质为灰红色,文化堆积约40

  • 标签: 商周 丘山 文物普查 山坡地 灰红色 横渠
  • 简介:华蓥驾挡宋墓群是2001年永兴中学建设施工发现的,其中M1、M5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南宋墓葬的典型特点。整石打凿的石棺和出土部分精美实用瓷器为研究四川地区宋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标签: 华蓥市 宋墓群 发掘 简报
  • 简介:《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刊载《有关〈三年大将吏弩机考〉的灋问题》一文,对吴镇烽、师小群先生《三年大将吏弩机考》文中所持“灋”即“废”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认为法是人名,可能是齐人法章的后裔。我们从音韵学、文献学、先秦工官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认为其提出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不足以推翻吴、师两位先生的推测。

  • 标签: 三年大将吏弩机 灋丘 废丘 铭文
  • 简介:2001年6月,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汉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鸟饰”,造型别致精巧,鲜见于中原地区出土汉代文物。本文通过对文献、汉代图像及实物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鸟饰”即胜的观点,同时对“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汉代 金鸟饰 金胜
  • 简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和由英国丘吉尔·温斯顿策划、组织的外国武装干涉(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里)时期(1918-1920年),推行“战争共产主义”(也称军事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宣布“全国为军营”,“一切为前线”。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工业实行实物供给制;

  • 标签: 军事共产主义 卢布 贸易 苏俄 国内战争 苏维埃政权
  • 简介:<正>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笔者撰写《郢爱新探》时,前后四易稿,方有一九六五年打印本分送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当时尚末见到整版楚.近十多年来,楚大量出土,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楚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楚国 黄金 寿春 东迁 安徽 左传
  • 简介:2007年,包头博物馆承接了文物商店送来的一件破损的皮质唐修复业务.这是一件用鹿皮制作的唐,是文物商店从房屋拆迁队手里征集所得,唐因皱摺破损,不能展示,失去了观赏价值,于是便送交我馆进行修复.

  • 标签: 鹿皮 唐卡 修复 文物商店 破损 观赏价值
  • 简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化的特殊载体,它见证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具极高的艺术研究和历史、保存价值。唐是藏区特有的藏传佛敦的绘画艺术,在我国绘画历史遗产中占有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绘画艺术和风格,赋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恪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绘画、自然科学和社会习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唐卡 中华民族文化 绘画艺术 保护 民族文化传统 历史文明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留九个卷号《籝》残卷,根据我们研究分类,大约有五类,即张景球改编之《略出籝》、阴庭诫改编之《籝》、失名人改编之《籝》、李若立原著本《籝》和《籝金字书》,本文就各种《籝》的写本特征、抄写时间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敦煌 籝金 张球 阴庭诫 李若立
  • 简介:笔者于2010年在吐鲁番三堡乡征集到一枚“日月光”钱币,直径20mm,穿径7mm,厚2mm,重量4g,青铜材质(见图)。

  • 标签: 钱币 鉴赏 2010年 吐鲁番
  • 简介:摘要:为制定临安水氏墓出土的三件唐代越窑青瓷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其病害状态进行分类,结合对同期、同类青瓷标本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瓷釉XRF分析、瓷器表面附着物的XRF及离子色谱分析等,以期对这三件越窑青瓷文物的病害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批出土越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生烧的器物,其胎和釉比一般瓷器较为疏松,更易受考古出土环境中可溶盐的侵蚀。存在的裂隙甚至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加剧。在此基础上,定义并且绘制病害图例,对其病害类型进行区分,以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措施,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具科学性、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越窑青瓷 病害分类 标本 检测
  • 简介:濬,明代琼州府琼山县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侍学讲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明孝宗朱佑樘御赐濬"理学名臣"的荣衔桂冠。其卒后,被追封左柱国、太傅,谥文庄。濬墓修建于明弘治八年,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今海秀镇水头村),坐落在一处较平缓的坡地上,北面不远处有海瑞墓,东约5公里为明琼州府旧址—府城。该墓坐南朝北,今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北面紧邻一水塘,俗称公塘。"文革"中该墓遭到严重破坏,1986-1989年间重修。此次濬墓园的考古发掘是为了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和制定修复保护工程设计规划,发掘出土了花纹砖、地砖、滴水、板瓦、青石条等明清时期修建和修缮该墓的文物,基本明确了墓冢前神道的建筑布局情况,发现了拜亭等相关建筑遗迹,为濬墓园的文物维修保护提供了实物依据。

  • 标签: 明代 丘濬墓园 考古发掘 享堂遗迹
  • 简介: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开始至公元1521年西班牙殖民占领为止,瓦哈地区的人类历史分别经历了石器时代、村落时代、城镇时代(又称为城址时代)和城邦时代,这四个时代又被统称为“前西班牙时期”,是瓦哈的土著居民的发展史,也是中美洲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 标签: 墨西哥 瓦哈卡 考古工作 历史文化 历史文物
  • 简介:墨西哥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大约在距今3.5万年以前,亚洲人的一支从欧亚大陆的越过冰封的白令海峡,之后呈扇状分散到美洲各地,开始在新大陆的人类活动,其中的一部分沿北美洲西海岸南移来到了墨西哥。根据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所发现的从亚洲迁徙而来的最早的移民属智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已经发育完善的、与同现代人十分相近的人种。

  • 标签: 墨西哥 瓦哈卡 文物考古 文明起源 人文地理
  • 简介:白沙宋墓一号墓的棺床中央留有一个扁方形小孔。该孔的性质,《白沙宋墓》的作者根据相关文献及实物资料推定为“穴”和“井”。分析史料记载和墓葬形制结构,并与类似遗存比定,可知此扁方形小孔既不是清代地宫中的“井”,也不是“穴”位,应为“穴中”。

  • 标签: 白沙宋墓 金井 腰坑 穴中
  • 简介: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画梅大家,农的梅花极富魅力。他以画梅为参禅,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禅境,引人入胜。

  • 标签: 禅境 金农 扬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