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上曾有南虢、北虢两虢之称,清人王先谦认为南北虢实属一虢。若从南北虢两虢说,则必有南虢都城与北虢都城之别;若从南北虢一虢说,北虢之“下阳”则为虢之都邑,虢之真正都城应在上阳。关于上阳城的具体位置,目前考古界有李家窑址说和陕州故城东部说。本文拟就虢、焦与陕的地望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一讨论。

  • 标签: 南北虢国 虢城 焦城 陕城 考证
  • 简介:《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日老城。《阚驷十三州记》中记载:蒲坂,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这里所记载的地方,便是指今蒲州一带。尧帝时曾在此建都,后来迁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蒲州也称为尧的旧都。

  • 标签: 《水经注》 《通典》 尧都 记载 平阳 蒲坂
  • 简介: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湿产品与纤维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湿产品与纤维湿板均有较好的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 标签: 文物保存微环境 调湿材料 调湿性能
  • 简介:平恩小考尹建兵1987年春,笔者与省文物研究所孟繁峰同志到邯郸市各县收集墓志资料,在曲周、邱县境内发现三方(合)唐代墓志,其中均提到了历史上的平恩县城。据文献记载:汉宣帝时封许广汉为平恩侯,平恩为侯国所在地,东汉为县,属魏郡,晋及北魏属广平郡,隋...

  • 标签: 墓志铭 史思明 唐代墓志 邯郸市 《资治通鉴》 历史沿革
  • 简介:<正>大获(“大”古读太、至今人称太获)在苍溪县城东北20公里的大获山,属云丰山支脉。雄峰突起,四周崖峭壁,天生奇险,三面环宋江,一面通铜鼓山,为南宋抗元据点之一。

  • 标签: 遗址 苍溪县 玄妙观 阆州 题款 巴州
  • 简介:在秦国近六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建有八座都邑,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座,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秦自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677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是秦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座都城,先后有十九位国君在此征战经营,逐渐确立了雍作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地位,为秦争霸中原及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秦汉 雍城 艺术 瓦当 关中平原 文化中心
  • 简介:凉州.昔匈奴故盖臧,后人音讹名姑臧。姑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北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是民族文化交汇的熔炉。东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前凉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城垣进行了扩建.

  • 标签: 古代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政治 经济交流 民族文化
  • 简介:邛崃市,东径103.4°,北纬30.4°,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之西南75公里处;西倚邛崃山脉,东靠成都平原,河源众多,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现有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66万有余。其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出产富庶,古迹颇多,堪称是一处值得留恋的地方。

  • 标签: 邛崃市 古迹 成都平原 季风气候 成都市 四川省
  • 简介:2009—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信阳市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工作,基本搞清了城址范围、城内布局以及部分城墙的年代,为城址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 标签: 信阳市 城阳城遗址 布局
  • 简介:  前言  绥远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至今有268年的历史,作为保障边疆安定之城,其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于大漠南北影响深远.……

  • 标签: 兴工竣工 城兴工 档案查考
  • 简介:文物古迹篇邛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扬2300百余年,历朝历代遗存文物古迹繁多。先辈们所留文化遗产,永远是一笔宝贵财富,奈何由于历史的与自然的因素,使得许多文物古迹湮没无存,即使中古时期以后的宋、元、明至清代,地面古迹亦毁损严重。举如清人钟登甲《蜀景汇考》书中所载邛州白鹤山宋代读易亭、信美亭、万竹亭;

  • 标签: 文物古迹 邛崃 文化遗产 中古时期 历史 宋代
  • 简介:砥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村西北沁河之中的一块巨石之上。沁河古称泊水,砥泊构筑之地呈半岛状伸人沁河之中,成砥柱中流之势,故名砥洎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县 山西省
  • 简介:<正>关于吴遗址的分期、族属、以及发展系列、社会性质等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探讨。本文拟结合最近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加以综合介绍,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补充阐述,以期大家对一些重大学术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商文化 二里头遗址 新发现 江西 中原地区 青铜器
  • 简介:敦煌所出唐景龙三年(709)张君义立功公验中所记之"白寺",不见史籍记载.本文据库车出土汉文文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指出今库车西面、渭干河东面的玉其土尔遗址,即唐代龟兹"白寺"的所在地,该城属龟兹都督府统辖下的一级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这一考察对深入认识张君义文书及唐景龙年间的西域政局变化,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张君义文书 白寺与白寺城 玉其土尔遗址 夏克土尔遗址
  • 简介: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继承了高句丽的渤海,从七世纪末到十世纪初存在两百余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很大发展,以海东盛国而闻名于世。”正确理解渤海初期的制和墓制,对阐明渤海的继承高句丽以及渤海的强大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又与如下情况相牵涉,即在一部分人当中把渤海的制和墓制同落后的靺鞨搅在一起而予以说明,便极大地歪曲了渤海初期的发展史相,于是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 标签: 渤海初期 文物考古 城堡 朝鲜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古代城市,迄今始见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龙山时代,商周时期的城市也有一些发现。东周时期的楚,不仅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而且这些楚的兴起和发展,还与楚国的崛起、兴盛与衰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东周时期楚国城市故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

  • 标签: 考古调查 纪南城 东周时期 护城河 楚国都城 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