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正>古代的楚国幅员广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就木料资源而言,“荆有长松、文梓、梗、(木丹)、豫章”等多种。楚人对于这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成王以子男之四封熊绎于丹阳后,就开始了“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因此,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形成了“车千乘”的国势。公元前五三四年,楚国建造了华丽无比的章华台。诸侯们羡慕,争相模仿。公元前四三二年,公输般为楚发明创造了新奇的云梯兵器,便被受侵伐的宋国惊恐

  • 标签: 楚国 纪南城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木工工具 章华台
  • 简介:中国铁路工业遗产植根于铁路百年风云,是中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铁路工业遗产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特有价值进行探讨,简要概述了世界铁路的发展和中国铁路的修建历史,回顾中国铁路工业遗产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基础上,阐述作为工业文明的一部分,铁路工业遗产正逐渐被重视,正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功能,焕发新的活力。

  • 标签: 铁路工业遗产 特有价值 文物普查
  • 简介:一、概说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是羌族的一支,秦汉魏晋以来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唐代初年,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族被迫内徙,东迁至陇山一带。安史之乱后,继续东迁,定居银夏诸州。唐代末年,党项贵族拓跋思恭因率部帮助镇压黄巢起义,被唐廷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11世纪上半,党项夺取灵州,巩固了在河

  • 标签: 磁窑堡窑 回民巷 白釉 黑釉瓷 拓跋思恭 瓷窑遗址
  • 简介:在东汉晚期以后的墓葬与古钱窖藏中,时有大量对文钱与綖环钱出土。它们的出土不但可以说明当时货币经济的状况,而且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凿钱工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物依据。1984年我们整理了一批对文钱与綖环钱。其中有21枚对文钱与綖环钱的半成品。这些钱的面或背上都有明显被凿具凿截过的痕迹。根据《洛阳烧沟汉墓》,“綖环钱出现于墓147及墓1035。它的年代应该是在灵帝和献帝时”。

  • 标签: 綖环钱 洛阳烧沟汉墓 东汉晚期 工艺浅析 对文 及墓
  • 简介: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被称之为“漆器”。生漆(亦称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戗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 标签: 漆器工艺 中国古代 源流 新石器时代 生活实践 工艺美术
  • 简介:目前为止可以确定为孙吴铸造的钱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干及大泉五千。大泉五百始铸于孙权嘉禾五年(236),形仿王莽大泉,初铸钱大而重,一般钱径30~31mm,重7~9.9g;后铸者小而轻,一般钱径26~29.6mm,重4~7g,钱文篆书,浑厚,古朴,风格粗放,布局多变化,有离缘接廓、离廓接缘、离缘离廓及接缘接廓等(彩4)。

  • 标签: 铸造工艺 钱币 孙吴 大泉 孙权 王莽
  • 简介: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铜、玉、石、漆、骨等珍贵文物约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陶片以及100余根完整的象牙。其中出土玉器总量已达到2000余件,制作极为精细,是目前国内所有遗址中发现玉器最多的一处。玉器种类有戈、璋、钺、矛、剑、刀、凿、凹刃凿形器、斧、锛、琮、璧、环、镯、箍形器、人面形器、海贝形佩饰、多边形器、梯形器、椭圆形器、珠体形器、镂空饰件、绿松石珠管、玛瑙珠及大量的美石、磨石和特殊玉器等;器物种类繁多,个别玉器还是第一次出土,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玉器 工艺 珍贵文物 文化内涵 多边形
  • 简介:安阳殷墟宫殿区发现有与制玉手工业相关的文化遗存,包括房址、墓葬、窖藏等,出土一批与制玉手工业相关的文物。证明在商代晚期王都,存在着由王室控制的制玉作坊,一些专业玉工在此制造包括玉器和高级石器在内的王室高级消费品。

  • 标签: 殷墟宫殿区 玉石 手工业遗存
  • 简介: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为稳定东北局势、安定东北边防以及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创办以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航空工厂为代表的一系列军工企业。与国内其他军工企业相比,东北的军事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很快便后来居上,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具有种类多、规模大、覆盖广、设备优、技术新、产能高等多种特点。尤其是张学良主政后,将部分军工企业转向民用,开创我国工业近代化建设的多项第一,成为民族工业的领跑者。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东北城市近代化进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东北军事工业张作霖张学良
  • 简介:<正>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著称于世。本文系就“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花纹钢及王麻子、张小泉刀剪这三种传统工艺作一简介。一、“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在我国古铜镜中,有一些历经一、二千

  • 标签: 花纹钢 传统工艺 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工艺 我国古代 小泉
  • 简介: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精心策划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共展出从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遴选的约350件工艺美术作品,是工艺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一次艺术大展,是工艺美术艺术化的一次导向性展览,是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次大展。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心策划 保护意识
  • 简介:传统书口镶金工艺是一种在欧洲传统手工豪华精装书中使用的书籍装饰工艺,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可使书口呈现金色镜面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内西文古籍修复工作的逐步开展,修复人员需要面对的书口镶金类西文古籍会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此工艺及其修复方法进行研究与总结。笔者对传统书口镶金工艺的发展简史、主要流程、相关工具、材料、技术参数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为西文古籍的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书口镶金 精装书 装帧工艺 古籍修复
  • 简介:中国早期金银工艺初论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迅速发展是在隋唐以后,此前可称为早期阶段。但是早期阶段考古发现的许多金、银器及其演变和成就,为隋唐以后金银工艺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中国古文字中的“金”字,原始意义是指铜,大约东周以后古文献中...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文物考古工作 发掘报告 省博物馆 战国时期 满城汉墓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铸造古币最早的国家,生产古币的数量也居世界之最。但中国古代铸钱却一直采用手工制作即用范铸,这种制造工艺至到清代末期引进西方机制工艺后,才告终结。因此了解古币的铸造生产过程,对于确定古币的真实性,古币的版别以及研究历代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冶金、铸造业的发展,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 标签: 古币 铸币工艺 铸钱 版别 中国古代 终结
  • 简介:一、提出问题(一)吉林扶余县拉林河桥底出土蒸汽机车2005年3月中旬,在由中铁九局路桥工程处负责施工的吉林省扶余县拉林河铁路桥的重建工程中发现了约100年前埋于桥下的蒸汽机车,这是吉林省近现代文物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进行产业考古。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产保护 产业 工业 蒸汽机车 近现代文物
  • 简介:根据恩格斯的观点,手工业是在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以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部门,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和壮大.在中国历史中,由于受到厚己薄人的封建史观、重本轻末偏颇思想以及地理、文化、语言等诸多差异因素的影响,文献中对于古代北方草原的经济发展轨迹,尤其是手工业的发展只有零星的片段,没有整个行业发展完整、清晰的文字线索.因此传统歧见中,在农业不占据主导地位的北方草原地区,手工业发展被认为是落后简单和零散粗放的,其生产规模和效率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北方草原考古的勃兴,为世人呈现出了旭丽多彩的手工业制品,揭示出了北方草原不容小觑的古代手工业发展实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北方地区古代手工业发展轨迹的简要梳理、考述,对北方草原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北方草原 古代 手工业发展 发展轨迹 农业 经济发展史
  • 简介:本文根据1980至1994年三个研究单位有关邢窑的青瓷测试资料,对邢窑青瓷胎釉的化学组成与烧成后的胎色釉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邢窑青瓷的胎质及其呈色可以分为深灰、浅灰两类,釉质及其呈色可以分为青黄、青绿、青灰、青褐四类。

  • 标签: 邢窑青瓷 分类 胎釉化学成分
  • 简介: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著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 标签: 中央造币厂 “船洋” 货币 中国 铸造设备 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