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 标签: 宋徽宗 画继 邓椿
  • 简介:“二重证据法”的提出推动了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的发展,但是对此方法的滥用也招致了批评之声。对考古学学科特点和考古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梳理,可以证明“二重证据法”应用于中国考古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有关西方考古学不使用历史文献以保持“纯洁性”的观点是一种误解。本文分析了考古学研究在使用“二重证据法”过程中存在的“滥用”和“不用”现象,指出该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范畴和操作程序,认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采用包括“二重证据法”在内的一切有效的方法,推进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考古学研究 反思
  • 简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又使得《文物保护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明确。作为基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贯彻实施《文物保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基层文物行政部门 管理体制 工作作风
  • 简介:2013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热热闹闹地来了,很多博物馆都会在这一天亮出家底,推出各式各样的“精品展”,一些博物馆还要组织各类主题的教育活动,或剪贴,或捏塑,或表演。但是,这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被多少人理解了?被多少人记住了?又被多少人在日后的博物馆实践中贯彻体现呢?面对这一主题,人们有太多的疑问,有太多的解读。其实,这看起来很新奇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博物馆特点,发挥博物馆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切实的学习发展机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行为主体 社会变革 教育活动 创造力 精品
  • 简介:晋侯苏编钟铭文反映了西周巡狩行为。铭文中“通省”即是周王的巡狩,与征伐蛮夷戎狄的军事行为相关。铭文反映的巡狩折射出西周晚期政治的种种特点,如蛮夷戎狄叛乱频繁,王权衰落,周王不得不进行挣扎,王师的战斗力下降等等。晋侯苏这样的大诸侯是周王巡狩的武力支持,他们有权力控制蛮夷戎狄,但仍臣属于周王,他们与文献中的“方伯”有共同之处。

  • 标签: 晋侯苏编钟 铭文 巡狩 西周 大诸侯
  • 简介:博物馆的志愿行为始于上世纪初的西方博物馆。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有零星分布,但真正兴起是在80年代。如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文化市场和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对博物馆的志愿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展志愿工作时,博物馆难免会遇到一些经济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加积极有效地实施志愿工作,是值得我们文博界的同仁思考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博物馆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博物馆志愿行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层面的意义,以期能够真正把握志愿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文化经济特征、主要内涵和内在规律。

  • 标签: 博物馆志愿行为 博物馆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问题与对策
  • 简介:土遗址边坡加固不同于一般边坡加固是在于其文物属性。对于高陡濒临倾倒的边坡一般采取"去头补脚"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土遗址边坡须遵从原状保护的原则。土遗址边坡加固后演化过程具有独有的特征。为此,边坡的变形监测资料对分析边坡变形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南瑞大坝全自动变形监测仪对交河故城51-3亚区濒倾边坡加固后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精度达0.01mm。通过对变形数据分析,阐明其变形行为特征,进而挖掘加固后边坡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加固后边坡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常态稳变和局部突变特性;变形可划分为明显的趋势性变形、周期震荡式变形和随机性变形。研究结论对于类似土遗址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陡濒倾 土遗址边坡 变形行为 非线性 周期性 随机性
  • 简介:敦煌写本解梦书和相面书主要的矛盾是占辞预兆与人事实现之间不统一,各种占卜方法如数量标准法等只能部分解决了其中的矛盾,因此敦煌占卜文书中提出了"行为决定论",这是敦煌写本占卜书对占卜活动的贡献.所谓行为决定论就是好相好梦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自己行为的好坏."人好自疑,勿为恶行","妖祥不胜善政,怪梦不胜善行."这样就把梦书里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全部变通.

  • 标签: 敦煌 占卜 预兆 行为决定论
  • 简介:博物馆在文化生活中已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博物馆不仅成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也通过积极引入经济学思维拓展资金来源,进而实现博物馆良性运营。2015年3月20日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与文化产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当今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学和文化分析双重框架内对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行为进行个案研究。

  • 标签: 博物馆 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消费 消费行为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林省和龙市柳洞图们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获得的石器石器的剥片方式、加工技术、原料利用情况等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的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测其属于东北地区以石叶、细石叶石核及其制品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工业类型,并与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滨海地区发现的某些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东北地区 剥片 图们江流域 古人类
  • 简介:观众行为研究是博物馆满足公众需求、做好公众服务的基础。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也是大势所趋。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了解观众在不同展项前停留的具体人数和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及其对展示设计的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博物馆展陈设计工作向贴近公众的需求方面发展。

  • 标签: 物联网 RFID技术 博物馆 展览 观众行为研究
  • 简介:展柜中的坭兴陶表面的霉菌污染会影响坭兴陶的展示。对坭兴陶污染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菌病害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取坭兴陶表面所处的展柜空气中的霉菌,坭兴陶表面获得8株霉菌,展柜空气中获得1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转录间隔序列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坭兴陶表面分离到的8株霉菌为青霉(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展柜中的空气分离到的18株霉菌则分属于青霉(Penicill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曲霉(Aspergillus),棒孢属(Corynespora)等12个属。结果进一步表明,坭兴陶表面污染的霉菌来自空气中。

  • 标签: 坭兴陶 霉菌 分离与鉴定
  • 简介:臣为奴隶,而古文字古文献中所见之小臣有社会地位甚高者,何以竟称为“小”?兹试作解释,就正于方家。一奴隶最初来源为俘虏。在尚无社会分层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方成年男子多被杀……

  • 标签: “小臣” 称谓由来 身份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自扑'相关的词语'举身自扑'、'婉(宛)转自扑'在汉译佛典和敦煌变文中频繁出现,但有关辞书未收这些词条并作出解释.对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查有关语料,对其进行探讨和解释.

  • 标签: 自扑 举身自扑 婉(宛)转自扑
  • 简介:在武威城北15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址.名叫“永昌路故城”。在距城1华里的南面屹立着2块通高6米多的巨石碑刻.其一名曰《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民国时移置武威文庙保存),简称高昌王碑;其二名曰《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这座古城碑刻虽在我国古代有它的一段辉煌历史,但今天却鲜为人知。

  • 标签: 碑刻 城址 神道碑 古城 石碑 文庙
  • 简介:袋状坑[1]是田野发掘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遗迹现象,相对于直上直下的筒状坑壁而言,袋状坑所呈现的遗迹现象有一定的"迷惑性"。正确认识袋状坑,不仅有助于我们发掘好一座灰坑,亦有助于对其它遗迹现象的处理和相关研究的开展。

  • 标签: 袋状坑 发掘 思考
  • 简介:略谈漆树漆利用源流熊松青漆树原产我国;是漆树科漆树属一种落叶乔木。现在主要分布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以及乌蒙山所构成的南北弧形地带。漆树所有器官均分布含有漆液的乳汁道,并尤以主干树皮韧皮部的分布密度为最高,故采割漆液通常都在主干树...

  • 标签: 漆树 漆器 《说文解字》 《山海经》 朱红涂料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