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3月,正定南城门修缮工程在瓮城外西南侧施工时,于地下两米深处发现一件石造像残座。此座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原座上佛像毁弃后,又将座之顶面重新雕刻为一佛龛。座之原始雕饰现仅存侧面四神王像和民间佛教团体“义邑”中都维那、维那、邑子题名。根据四神王及佛龛中残存菩萨像的造型特点,文章初步分析认为,此座原系北朝石造像底座,宋朝对其进行了再利用。

  • 标签: 河北正定 南城门 石造像残座
  • 简介:一、前言尼尔基镇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南部,现为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波状丘陵和河谷平原,东濒临嫩江,地势北高南低,隔江与黑龙江省纳河市相望.

  • 标签: 尼尔基镇 水利枢纽工程 金代 界壕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绍兴位于浙江省宁绍平原的西部,介于北纬29°41′~30°10′和东经120°18′~120°48′之间。北滨钱塘江口,西南是绵亘的会稽山脉,东北为一大片冲积平原,即山会平原。这里在远古是一片浅海,由于陆地的缓慢上升和稽北丘陵河流的冲积,曾为一片沼泽平原。曹娥江掠过其东境,浦阳江流贯其西境和北境,二江均在北部的三江口附近注入杭州弯(古称后海)。稽北丘陵有许多河流从山麓冲积扇北流进入沼泽平原,通过平原也流入后海。从南到北,从地形上看,形成了“山—一原—一海”的台阶式特有地形。因此,洪水下泻,海潮泛滥是

  • 标签: 宁绍平原 浦阳江 会稽 后海 三江口 台阶式
  • 简介: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境内雨量充沛,赣江等五大河系和鄱阳湖水道密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约18,400公里。除瑞昌、彭泽等地部分河流直接注入长江,萍乡、寻乌和定南部分地区分属于湘水与珠江流域外,其它各主要河流均注入鄱阳湖,最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农业出现之时起,水利便被人们所注重。水利的状况,可直接决定着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而人口数量,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亦能在一定程度

  • 标签: 水利史 湘水 粮食产量 寻乌 三年 定南
  • 简介:大渡河是长江流域岷江水系最大支流,双江口水电站为大渡河干流上游控制性水库工程.这一地区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文化通道和民族大走廊.此次调查、勘探所发现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特别是甘青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史前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渡河 双江口水电站 遗存 调查
  • 简介:从19世纪张澍发现西夏碑[注1]以后直至今天,西夏文字和历史成为国际上很多国家专家学者关注的研究学科,并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唯独农田水利建设等少数领域,由于资料奇缺,很难涉足。1988—89年,前苏联东方学家克恰诺夫教授把极其重要的西夏文法典《天盛鼎新律令》(直译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翻译、研究、出版,

  • 标签: 西夏文字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资料 东方学 专家学者 教授
  • 简介:五礼记碑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上)辛桂未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①,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据对修复后的石碑实测,石碑通高(自石龟呋底面至碑额顶部)12.34米,宽3.04米,厚...

  • 标签: 设计与施工 修复工程 截面面积 大名县 开成五年 纵向裂缝
  • 简介:<正>云梦秦简《日书》反映了秦昭王时期秦国五谷种植、六畜饲养业及渔猎业等状况,对当时的桑麻业、林业及民间的粮仓建置及水利设施等有关状况也不同程度的有所反映,为我们深入研究秦国当时农业提供了可信的资料。一、桑麻业《日书》甲种《秦除》篇、《门》篇,乙种《秦》篇,在五谷忌日中皆载有麻的忌日。麻子可食,麻杆可作纺织原料,麻织品

  • 标签: 云梦秦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日书 吕氏春秋 五谷 山林
  • 简介:黄帝祠位于河北涿鹿县矾山镇黄帝泉北一华里,为单檐庑殿布瓦顶建筑。檐下斗拱为单杪双下昂六铺作,八架椽屋抬梁式建筑,是根据山西佛光寺大殿式样而建的仿唐建筑,硕大的斗拱(斗口18厘米),深远的出檐,舒展平缓的瓦顶,早期吻兽,优雅美丽的飞椽起翘,协调的色彩对...

  • 标签: 黄帝 钢筋混凝土柱 木构件 角梁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构造
  • 简介: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东南15公里的惠宁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因修建水库进行了整体迁移保护.本文结合迁移工程,介绍了惠宁寺的地理民俗、历史渊源、建筑布局、形式及做法特点,谈了在此次迁移修缮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辽宁北票 惠宁寺 建筑布局 建筑做法 修缮特点
  • 简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未中断,这是世界文明古国中的孤例.关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学术界曾有商代说、夏代说、黄帝时代说.研究中华文明源头必须从夏商周三代向上推演,但是夏商周三代的确切年代,过去只能上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史书记载多有歧异,后代学者认识很不一致,因此,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 共和 纪年 西周晚期 三代
  • 简介:友人有几枚“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正面印“1973”,背面印“仅限内部使用”,“禁止市场流通”,多次寻问,总不得要领。《收藏》杂志发表我援越部队使用的“军用代金券”后,联想到喀喇昆仑山是中巴界山和七十年代修建中巴公路,有没有可能是修建中巴公路的人员在境外使用的“人民币”?从部队多方打听,终于初见端倪。

  • 标签: “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 形制 收藏价值 面值 市场流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