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刊2001年第4期发表了赵君平同志《唐杨元卿墓志拓本跋》,对洛阳新出土的墓志作了介绍,偏重于书法的研究。这方墓志记载的唐后期平定西藩镇割据的重要史实,引起历史学界的格外关注。赵振华等同志以墓志为纲,参稽文献,对裴度撰志作了客观详实的考证,丰富了两《唐书·杨元卿传》的记载。

  • 标签: 杨元卿 墓志 书法研究 淮西平叛 唐朝
  • 简介:瓶是磁州窑极富特色的一类器物,其造型挺拔,细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器体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并在白釉部分绘画、书写,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突出。装饰技法以釉下彩黑绘为主,装饰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人物、花卉、龙凤、鸟禽、诗文、馆铭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带“仁和馆”、“太平馆”、“八仙馆”等馆铭……

  • 标签: 色彩对比 多样 釉下彩 绘画 气韵 磁州窑
  • 简介:民居建筑是数量最多的古建,最贴近先民的日常生活."山气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气,凝结为穴",这是古人择基选址的理论,讲究"觅龙、观砂、察水、点穴",想在自然环境寻求理想的营建场地,一般把座北朝南、背山面水的地基,视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诞生了种种隆重的营造礼仪习俗.在那些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下,江西各地区的民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渗透,形成原因隐含着社会因素和脉络规律.

  • 标签: 区系划分 民居群体 江西民居
  • 简介:墓葬出土漆案略论聂菲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楚墓葬中出土的精美家具时,会惊奇地表现;这些沉睡墓底2000多年的艺术珍品,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年代较早,无疑是中国漆木家具体系主要源头,...

  • 标签: 曾侯乙墓 墓葬 拦水线 《艺文类聚》 河南信阳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本省易县城东南有燕下都故城,城址内外历年有古文物出土。农民耕作及伐土时,往往发现古物。武阳台、练台、北董、高陌、周任、沈村、故安城一带每年出土不少古物。五十年前,在大风大雨之后,铜镞、印玺、古币多暴露地面,妇孺争相采集,售于绘画着古物图象幌子的打锣小贩保定谢洛好等。北京东琉璃厂云松阁李庆和兄弟常年住在这里收购,掉手转卖。清道光、咸丰间曾出土大量明刀(见《古泉汇》);光绪十九年出土齐侯四器,为盛铎所得,转售纽约艺术博物馆。民国三年端阳节,北董薛姓在老姥台东取土,掘得重36斤,长0.65米的铜龙(俗呼“小金牛”),商人争夺,脱落尾部,为姚桂芳攫去,经中高村冯化南介绍,以400元售于保定,转售比利时斯托莱克(A.Stoclet),自是引起外国文化间谍注意。美国毕霞波曾驾驶飞机拍照燕故都鸟瞰图,拟勾结劣绅在此盗掘,经人民反对而未逞。二十年代,古物保管委员会北京大学马衡教授为了防止外人盗掘,倡议勘察发掘。1930年试掘,颇有收获。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文化单位重加勘察,1961年国务院定燕下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燕下都文物,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一部分藏北大考古学系及易县燕下都保管所,是考古学的珍贵材料。我自1929年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会?

  • 标签: 燕下都 考古系 考古学研究 明刀 古泉 嶂Щ?考古工作
  • 简介:安阳殷墟的发现将我国的信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以前,这不仅提高了我国古代文献的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夏商周考古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已知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点,在探索中国古老文明的漫漫征途上艰难跋涉,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杰出的考古学家.

  • 标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邹衡 考古文化 历史文化遗址
  • 简介:<正>1975年5月,冕宁县委成立了“纪念红军长征四十周年筹备办公室”,组织部份干部和教师,深入全县,开展宣传活动,征集长征革命文物,充实扩大长征展览。在征集到的七种珍贵革命文物中,有一件是农村小学教师王开和同志献出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证章”银质,圆形,直径四厘米,厚度零点一厘米。正面正中是镰刀锤子五角星,环绕五角星有一圈阳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背面刻有编号“116”和

  • 标签: 证章 集团军 中国工农红军 匪兵 红军长征 革命文物
  • 简介: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性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 标签: 社会集团 文化交流 地域性 社会文化系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农耕社会
  • 简介:北京大学考古高明教授,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学者,1926年生,祖籍天津。1956年于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多次辅导考古专业同学田野考古实习,先后给本科及研究生开设中国古文字学、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文字、说文研究、殷周青铜器研究等多门课程。撰写出版了8本学术著作,其中一本论文选集是由近百篇学术论文中选出的。他在青铜器研究、古文字学及先秦文献研究方面贡献卓著,是我国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界的著名学者。……

  • 标签: 田野考古 历史系 学田 铜器铭文 青铜器 考古学
  • 简介: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王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王,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王号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王”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王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 标签: 《高句丽史与东亚》 朝鲜 历史研究 王系问题 王号问题
  • 简介:四川联合大学历史召开考古专业创建35周年学术讨论会6月6日至9日,四川联合大学历史召开了考古专业创建35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校、院、及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各省、市的代表对川大考古专业35年来,坚持以“博学、奋进、求...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联合大学 历史系 田野考古 四川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