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清洗是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为此,利用虹吸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清洗,以减轻常规清洗方法对文物本体尤其是绘画颜料层的摩擦及冲击损伤,对脆弱纸张及色彩易脱落的字画尤其适宜。这可避免传统的清洗方法中清洗液循环使用出现的交叉感染及清洗不彻底的现象。清洗后纸张白度提高,光泽度几乎无变化,pH值提高至8.5左右。

  • 标签: 纸质文物 清洗 册页
  • 简介: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那精美绝伦的油饰彩画,它既保护了建筑构件免受风吹日晒,又在美化装饰的基础上表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水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中的彩画已到了“耄耋之年”,怎样使这些彩画重放光彩是古建修缮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此,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在永福寺、端王园寝的修缮工程中,对有保存价值的旧彩画采取了化学清洗法进行了保护。

  • 标签: 古建筑 彩画 清洗工作 文物保护 中国 清洗剂
  • 简介:瓷器表面硅质水垢的清洗周双林在出土瓷器表面,常会有各种污垢存在,影响文物的美观与研究。这些污垢有硬土、碳酸盐等,一般较易去除。但是,也会有较硬水垢的出现。这种硬质水垢,很难去除。一批出土于禹县的瓷器,水垢在瓷器表面成层附着,面积大小不一,色泽为浅白色...

  • 标签: 出土瓷器 氧化硅 硅质 清洗液 元素地球化学 表面活性剂
  • 简介: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乡的中河西岸,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厚度达2.75米,地层分为11层,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的遗迹遗物。遗址保存完整,是一处典型的巴文化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300余件珍贵、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物,其类型包括:礼器、容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等。这些青铜文物为研究西南地区巴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这批器物出土时表面粘附厚厚的泥土,泥土里层是酥松的(绿蓝)色锈或土锈混合层,器物表面纹饰基本被遮盖,严重影响到考古绘图、考古研究和文物本身的保护。为此,国家文物局拔专项研究资金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了清洗保护。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青铜器 罗家坝遗址 清洗 文物考古研究所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激光清洗应用于青铜文物上有时会使其表面颜色及其他一些物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何优化这种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为此,本工作将琼脂凝胶-激光联用作为一种可能的优化手段,首先研究了凝胶对激光能量和作用的影响,包括以能量计测量激光穿过凝胶层后的能量减弱幅度,以及通过热敏纸和文物样品上的烧蚀斑观察凝胶对激光烧蚀结果的影响。其次在不同类型的青铜文物样品上将之与普通湿法激光清洗、机械清洗等手段做清洗效果的对比实验,并以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发现,凝胶能小幅度降低激光能量,减轻激光引起的青铜文物表面微观结构的改变,为清洗操作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选择。凝胶-激光联用的方法在实验的文物样品上取得了理想的清洗效果,兼顾了操作的效率性和安全性,是在今后的应用中可被考虑的手段。

  • 标签: 琼脂凝胶 激光清洗 青铜文物
  • 简介:硝酸铵是清洗石质文物表面污垢的常用方法。然而,有研究认为硝酸根离子可能会溶解大理石或石灰岩等含碳酸钙成分的石质文物中的部分钙质。针对此问题,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院博物馆保护协会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硝酸铵是否会在清洗石质文物的同时对文物本身产生伤害。研究人员制备了8种不同pH值、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溶液:pH值分别为7、8、9、10(用氢氧化铵调配);

  • 标签: 石质文物 硝酸铵 石灰岩 清洗 研究人员 常用方法
  • 简介:摘要:以古鉴今,为发掘古代传统清洗方法中的科学、合理成分,解决现代化学洗涤剂清洗丝织品文物产生的易损伤、易残留、污染大的问题;简要回顾了皂苷、淀粉等植物活性成分,胰子、油脂等动物提取物,草木灰、天然碱等矿物质以及微生物酶等天然材料在古代日常清洗和古书画清洗中的应用记载;并简单介绍了天然材料在清洗丝织品文物血迹、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霉斑、矿物质类无机污染物上的应用进展。清洗效果评估说明,天然材料对丝织品文物的损伤小,适用于其清洗保护,是对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 标签: 天然材料 丝织品文物 清洗 洗涤剂
  • 简介:在我国考古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多,种类丰富,但由于墓葬环境的特殊性,如棺液的浸泡等原因,丝织文物的表面形成很多结块,影响了文物的品质。因此,对此类丝织文物的清洗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本研究以唐代出土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技术对其表面结块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盐的主要成分为CaSO4.2H2O。本研究针对其结晶盐的成分,再利用显微观察、抗拉强度检测等手段分析了红茶菌发酵液对老化的现代蚕丝影响。在得出没有损伤的基础上,利用红茶菌发酵液中的生物有机酸和生物酶作为生物清洗清洗唐代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晶盐,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对丝织文物本身无损伤。

  • 标签: 唐代丝织品 红茶菌 CASO4 生物清洗剂 抗拉强度检测
  • 简介:纸质文物保护所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寿命、缓解病害为目标,避免过度干预造成对纸质文物价值、信息的改变,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本研究从"水"的选择、清洗技术选择和书画修复技术路线选择三方面论述了最小干预原则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通过近期研究成果及实际案例,探究出适合的清洗用水、清洗技术及"能不揭画芯尽量不揭,能保留的尽量保留"的书画修复技术路线。

  • 标签: 纸质文物 清洗 修复
  • 简介:2017年8月11日-12日,由上海博物馆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研究所(CNRICVBC)共同主办的"文物保护修复中的激光清洗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国内首次以"文物激光清洗技术"为主题的会议,来自38家中外文博单位、高校、企业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博物馆 文物保护 清洗技术 保护修复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