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982年8月高安县博物馆征集到一尊素胎白瓷观世音雕像。该雕像是高安县东方红乡连锦砖瓦厂于1979年取土制砖时发现的,由该厂职工高希清送来我馆。经进一步了解,有一对褐釉十二生肖堆塑陶瓶同时出土,当时打碎一件,现存一件。据同厂职工

  • 标签: 高安县 东方红乡 堆塑 陶瓶 景德镇窑 仰莲纹
  • 简介:莫高窟第205窟是武周时期开凿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西壁2铺观音图像进行考察,辨识出一些榜题文字,其中“圣历”年号的发现为确定此窟建造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西壁2铺观音像所表达的内容是观音向世俗信仰者施予财宝、施予甘露,具有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特征,可能受到密教观音的影响。在以观音为主尊的佛教造像中,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而后有密教观音中的“甘露施饿鬼、七宝施贫儿”的图像以及产生于中国的引路菩萨、送子观音等大量互动或观音图像,因此205窟这组观音图像是研究观音信仰的一个重要材料。

  • 标签: 武周造像 莫高窟第205窟 施宝观音 施甘露观音
  • 简介: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广元 观音岩 石窟调查 主要龛窟 时代 题材
  • 简介:长治观音堂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明代彩塑,包括圆塑、壁塑和悬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彩塑保存现状堪忧,逐渐出现了残缺、颜料层脱落、粉尘污染、褪色、裂隙、断裂、龟裂、起甲、泥渍、动物损害、划痕、倾斜、不当补塑等多种病害,对彩塑的生命延续构成严重威胁,亟待进行保护修复。本文在实地调查观音堂彩塑保存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建议。

  • 标签: 观音堂 彩塑 病害 保护修复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三台发现唐代观音寺遗址左启1991年4月12日下千,大朗气清,我随县文物考察组一道,驱车直取三台涪江大桥上游的临江石滩。去那里勘察新近发现的“涪江大佛”。车出城关约5分钟后,我们赶到了“大佛”附近的山崖上,大伙不顾危险,纷纷抄近道顺崖壁羊肠小径鱼贯而...

  • 标签: 观音菩萨 遗址 南北朝 西方极乐世界 艺术风格 三台县
  • 简介:<正>泸山是西昌邛海西岸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景色秀丽,寺观云集,素有“川南胜景”之美称。在半山腰的观音阁木亭内,有一通明万历卅一年(1603年)线刻的“鱼篮观音”画像碑,尤为引人注目。此碑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2.5米。碑阳的额顶上,篆刻有“御制”两个大字,碑身是一幅阴线刻制的“鱼篮观音”像,观音头像的上端两侧,分别刻有万历神宗皇帝的“赞词”和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的印鉴款识等。(图一)碑阴则全部通刻以《重修大悲观音碑阴记》。此碑自嵌立以来,迄

  • 标签: 观音像 明万历 西昌 皇太后 画像 风景名胜
  • 简介:佛教自汉朝末年由印度传人我国,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和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佛教传人的佛教艺术,逐渐独立发展。建寺造像成为时代风尚而风靡各地。这为那时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创作能力的场所,他们把外来佛教雕塑艺术中的形式,

  • 标签: 千手观音 造像 山西省 佛教艺术 传播与发展 汉朝末年
  • 简介:<正>新津观音寺位于县城十五华里的九莲山,面临水,背依群山,风景秀美。据文献及庙内碑刻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南宋孝宗中期或光宗初年。但原寺在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代中叶重建,规模宏伟,殿宇增至十二重;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又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又遭破坏;同治、光绪年间,再经重修,以后由于天灾人祸,目前只存两殿——观音殿与毗卢殿。所幸这两殿皆系该寺精英,殿中明代壁画和雕塑保存均较完好。

  • 标签: 观音像 明代壁画 新津 雕塑 光绪年间 供养人
  • 简介:绘制于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中的净瓶,数量庞大,造型多样,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点。本文通过大量取样、分类,以及与文献和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深入分析了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中净瓶造型的发展、变化及成因。得出结论:一、净瓶造型主要分无盖、有盖、圆盘小颈和罐四大类,每一类中又有多种型、式;二、净瓶造型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之间既有一致性,又保持了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净瓶造型除受印度早期净瓶造型和佛典描述的净瓶造型影响外,还受到唐代瓷器、金银器以及萨珊、粟特、拜占庭、吐蕃等地金银器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环境下中外工艺美术的发展、交流,及其在佛教美术中的反映情况。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 观音画像 净瓶造型
  • 简介:唐代敦煌地区观音信仰十分流行,所以此期的莫高窟中绘有大量的观音画像。然而,岁月的流逝与历代的修缮以及藏经洞发现以后遭遇的数次劫掠,使观音画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并大量流失海外。目前的保护为延迟画像消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开放和研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也就是说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的现存状态不利于研究者窥其全貌并作整体把握。故此,本文在对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特点及分类略作论述的基础上,重在调查、统计其分布及存在状态,以期廓清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的基本形态,并对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启示。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观音画像 现存状态 分布
  • 简介:石叟及其款识的铜器由于资料的匮乏,目前学术界对其认识尚不清晰.旅顺博物馆藏有3件"石叟"款的铜观音像,通过对其造型、材质及刻款的分析研究,或可有助于对此类器物的了解.

  • 标签: 旅顺博物馆 “石叟”款铜观音像 造型 鉴赏
  • 简介: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教石窟寺院都有观音造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榆中县博物馆藏有明代的观音菩萨造像,造型典雅、温和,为研究明代西北地区的观音造像提供了例证。

  • 标签: 明代 观音菩萨造像 浅析
  • 简介: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东隅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内修铸一尊高21.3米的铜质干手千眼观音像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木,对寺院进行扩建,基本奠定了现有的平面布局.之后,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增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敕重修后,赐名隆兴寺.

  • 标签: 龙兴寺 铜质 宋太祖 赵匡胤 正定县 北宋
  • 简介:<正>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以及杂剧传播中的有关问题,过去虽有所论述,但尚须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近些年发现的戏曲文物结合史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浅芜的探讨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已日趋固定化。总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汴梁、临安等都市

  • 标签: 戏曲文物 元杂剧 中国戏曲艺术 演出形式 戏曲舞台 民间戏曲
  • 简介:本文确定了杭州飞来峰四臂观音三尊龛的建造年代与施主身份,并通过考察四臂观音三尊组合形式的演变及对造像龛现状的分析,推定龛中已毁两像的尊格。三尊造像的组合形式系由印度传入西藏,然后再随藏传佛教传到汉地;造像藏风显著,但也含有一定的汉地因素。本龛是国内已知窟龛中唯一带有纪年题记的四臂观音三尊像,且在四臂观音题材作品中纪年最早——建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是大一统的元代藏传佛教的流行及藏汉艺术交流的有力佐证。

  • 标签: 飞来峰 至元二十四年 四臂观音三尊造像龛
  • 简介:山东博兴出土的带有北魏太和年款和制作地点的金铜观音立像甚为重要,这为这类小铜像树立了可靠的断代标尺.本文依据此像和国内外现藏的同样式观音像探讨了这类形式立像的起源、地域分布及样式异同并论及了此后这类像的演变规律.

  • 标签: 样式 出土 源流 演变规律 地域分布 观音像
  • 简介:2000年8月因施工在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城东南侧马鞍山观音寺大殿土坎内发现4座石室宋墓(图一),桐梓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其中一个墓内淤土中清理出陶瓶、陶碗、陶盏、银发叉等器物。4座墓墓室依山修建,坐南朝北,天门河从墓前开阔地中央流过。自东向西依次编号为桐M1、桐M2、桐M3、桐M4。

  • 标签: 清理简报 观音寺 马鞍山 桐梓县 宋墓 贵州
  • 简介:文物领域利用数字化文物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文物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文物交流的新趋势。如何更好地利用采集的文物数字化档案,发挥数字文物的作用是进行文物数字化的最终目的。为此,针对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各种病害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缺损状况,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计算机自动虚拟修复研究。研究表明,Criminisi基于样本的图像修复算法可利用图像小波域的小波系数优化因子,保证算法对不同纹理程度的图像采用适当的优化因子值以实现修复策略的调整,其采样的"素材"同实际壁画修复一样来自于画面已知区域,在观音寺壁画数字图像上有较好的虚拟修复效果。

  • 标签: 观音寺 壁画 虚拟修复
  • 简介:蒋士铨(公元1725—1785年),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年号定甫。江西省铅山县人,清乾隆廿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十六种,均存,其中《临川梦》等九种合集,称

  • 标签: 蒋士铨 戏曲家 临川梦 翰林院编修 藏园九种曲 忠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