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炮竹一声除旧岁,时增岁月人添寿。新一年又降临了!全体中华儿女意气风发地迈入了2015年!在神州大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人们尽情地欣赏雪景时候,南方已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浓浓春意了。在您开卷展读羊年第一期神州民俗杂志之际,我们首先向您致以诚挚祝福!祝愿热爱本刊读者、作者、国家平安大禧!

  • 标签: 作者 读者 快乐 幸福 杂志
  • 简介: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重要工作,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素养是提高工作能力重要手段,本文从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形象设计与塑造角度分析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重要途径.

  • 标签: 群众文化 职业形象 设计 塑造
  • 简介:台湾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体系架构。台湾地区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特征,这与湄洲岛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成功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理应是策展人、研究人员、展示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集体协作结果。但在机构实际操作中,教育工作者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我国博物馆界,这个问题似乎更为严重。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展览团队组成究竟是什么样、团队中各成员应扮演怎样角色、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展览团队中该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展览策划中积极纳入教育工作者不仅有助于各阶段进程推进,而且将极大地帮助博物馆推出成功展览和吸引更多卿.众。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 教育工作者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军事巫术兴盛,标志着兵民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博弈,反映了对人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观照与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长期共存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本文对明代浙派健将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若干史料补充与考证。包括蒋乾之生卒年补证、画史二蒋乾考、画派归属、生平编年等。并对广东省博物馆藏《临流图轴》之作者蒋乾是否为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考辨。

  • 标签: 蒋乾 生卒补证 画派归属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关注,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鲜明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墓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墓祠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山区,不同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是怎样从温州来到巴黎、在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在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问题。

  • 标签: 巴黎 温州人 民俗文化 互动 重构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对旧历作为民俗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中华民国生活历》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历运动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客家民众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民众、民俗、学者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意义,将丰富复杂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民"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作用。民俗中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信奉文献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华北乡村社会秩序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大义店村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关系具有独特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信仰民俗 乡村社会 历史传承 冰雹会
  • 简介:漫无边际地说大话被喻为"夸海口"。"海口"今天指内河通海出口,其实最早指的是孔子口。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其命相也被神化。据《太平御览》引《孝经·援神契》记载:"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意即孔子嘴大而深,就像大海一样;孔子说的话,就像弥漫着光泽和香气。这是"海口"一词最早出处。后世再没有圣人能跟孔子相比,"海口"一词进入民间俗语,不再专指孔子大嘴,而是比喻说大话,同时也嘲笑"夸海口"的人居然敢拿自己跟圣人相提并论。最迟到元代,"夸海口"讽刺含义已定型。

  • 标签: 民间俗语 至圣先师 《太平御览》 孝经 历代统治者
  • 简介:海东青,是一种鹰,产于鄂霍茨克海以北,每年秋季千里迢迢飞回长白山余脉岗岭和草地捕食,春天再飞回北方海洋孤岛上产蛋繁衍,这种不停迂徙生存规律,练就了海东青凶猛强悍、不畏艰险性格和刚骨。它身型很小,可上天能捕捉形体肥壮天鹅,下地能擒拿狡猾无比狐狸。海东青虽凶悍却有“可训性”、通人性,驯化过海东青可以用于行猎,是猎人好帮手,也是主人身份象征。

  • 标签: 灭亡 辽国 长白山 强悍 猎人
  • 简介:在中国,泰山大约是最为显赫圣山了,但让人难以理解是,它长期以来一直为史学家忽略。自沙畹(EdouardChavannes)在1910年发表过一部关于泰山重要著述以来^1,虽则关于各种朝圣行为、诗文或其它与泰山相关活动研究层出不穷,

  • 标签: 泰山 中华帝国 朝圣 晚期 反观 史学家
  • 简介:日本“中国非国论”检证[日]水野明Thisarticlecriticisedpre-warJapaneseuiewof“Chinaisnotasovereignstate”bypoint-ingoutthatthisviewWasaconspir...

  • 标签: 日本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国民国家 内藤湖南 满州国 东洋史学
  • 简介:名片作为社会交往工具,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内容。了解名片在历史上情况,对于我们研究民俗和社会生活史,均有意义,本文仅就笔者见闻所及,谈谈清代名片。

  • 标签: 名片 中国传统文化 清人 社会生活史 社会交往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