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鄣源村(现名樟源里)坐落在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樟田村渔瑶公路边,休宁县当地人自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相传村人均为宋朝起义名将方腊后裔,战败后为躲避朝廷杀戮而迁徙繁衍于高山峡谷间.在茂密的水□林掩映下,村口一道坚实的石墙横亘于眼前,石墙4米高2米宽,连接两边山体长30余米,只留-1.5米宽、2米高的门洞供村人出入,石门顶部嵌有石碑,上书“石门胜概”苍劲四字.码砌石墙的条石平整匀齐,且条石间的隙缝都灌注了桐油石灰浆,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即便被攻陷村民也能顺利向深山撤退,关雄隘险为徽州地区罕见.

  • 标签: 水口 徽州地区 休宁县 黄山市 石门
  • 简介:<正>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讲行阐述,至少可以得到两个主要的收获:其一,揭示旅游者的根本意识或价值取向;其二,指明旅游动机峰值的移动方向.这对于旅游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人为什么要旅游?我们认为,当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候,就有了某种对原有生活环境的“走出和超越”的行为和趋向.当然,这首

  • 标签: 旅游动机 文化学阐释 本意 旅游主体 未知世界 文化空间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两个商城的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的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城的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的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的移动和城市的兴衰。

  • 标签: 夏商时期 晋南地区 自然资源
  • 简介:享受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政府的职责。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是政府主导,依靠公共财政投入。近二十年来,基层文化事业机构因缺财政经费保障而影响公共服务活动乃至机构正常运转,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许多乡镇文化站成了无经费、无活动的“空壳站”,群众呼吁“莫让乡镇文化站‘空壳化’”,媒体也在批评“文化站,不该‘失守’的阵地”。因此,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担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是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责任 经费保障机制
  • 简介:<正>山药蛋文学流派在本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如旋流急剧席卷了三晋大地,掀起巨大的文学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的热浪,弥漫在中国文坛上空。一九五八年《文艺报》第十一期出了山西文艺特辑,除对赵树理、马峰、西戎、束为、孙谦、韩文洲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总的评述外,又对《三年早知道》(马峰)等单篇作品发表了专门的评论文章,于是作为一个流派便被全国文艺界所公认。本文拟从文艺民俗学的角度探讨民俗对这一流

  • 标签: 赵树理 山药蛋派 民俗性 文学流派 文学作品 民族化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述文学受到了中国学人的热情关注,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端。在这过程中,1918—1926年的“北大时期”、1926—1929年的“中大时期’’以及1929—1937年的“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时期”,以学术团体、刊物为中心,汇集了众多的学者,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无疑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

  • 标签: 民间文学研究 书籍出版 民国时期 学术空间 上海 研究者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受到冲击。文章以目前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珠村乞巧节为例,指出了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普遍性;提出在乞巧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构建政府主导、专业保护和本体保护三管其下的保护机制体系的观点,旨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标签: 乞巧节 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 标签: 民间宗教市场 宗教产品 佛纸 宗教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