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绍兴印山大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冢”,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 标签: 印山大墓 墓主
  • 简介:因富春侯孙峻遭斯棺毁的下场,且根据中出土的青瓷堆塑罐的分析,南京上坊中下村孙吴大的时代可进一步推定为孙皓晚期,因而主不可能是五凤三年(256年)卒亡的孙峻,而可能是孙皓晚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和他的两位王妃。迄今发现的可推定主身份的孙吴宗室形可分3个类型,分别相当于宗室中的陵墓、王和侯

  • 标签: 江宁上坊 孙吴墓 孙峻 孙皓 宗室墓
  • 简介:1993年浙江安吉县博物馆在天子岗发掘了一座西晋太康六年纪年(M2)和一座孙吴时期无纪年(M3)。根据两的形制规格、随葬器物分析,这是两座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天子岗一带是朱氏家族墓地,三国东吴至晋没有其他贵族葬在这里。据随葬器物特征判断,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推断,M2、M3的主应是朱氏家族的朱才与朱琬父子。

  • 标签: 浙江安吉 太康六年 孙吴时期 朱氏家族 墓主
  • 简介:北洞山西汉楚王与狮子山汉墓、驮篮山汉墓相比,在墓葬的营建技术、结构布局和随葬器物等方面均具有发展至更高阶段的特点,因此北洞山西汉楚王主不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而可能是第四代楚王刘礼或第五代楚王刘道,其中第四代楚王刘礼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北洞山 西汉 楚王墓 墓主
  • 简介:<正>尤溪县西滨乡拥口村最近发现一批宋代群,这批群大多为中小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时代较早的宋群位于东南,在区西北部有一些明,宋的形制大体有单室和双室两类,结构有砖室,砖土结合室、土洞室;葬式以仰身直肢为多,侧身直肢和二次迁葬的葬式较为少见.在该村吴家后山清理的两座宋代壁画为双室.墓地距地表2.9、墓室高1.55、长3.95、宽1.3米,墓室均用石灰混浇砌筑,地面用五层条砖铺设,两室隔墙并列,隔墙上各有一个方形壁龛,室内有一棺一椁均已腐朽,仅存痕迹和一些残骨片,出土随葬品有陶罐、陶谷仓、杂技俑、力士俑、

  • 标签: 墓群 尤溪 宋墓 葬式 隔墙 砖土
  • 简介: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地的发掘,使我们对明代贵族的舆服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出土的精美的丝织品衣饰亦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

  • 标签: 明代 墓葬 王洛家族 丝织品 舆服制度
  • 简介:<正>印纹陶遗址分布密集,堆积比较丰富,时代早晚不一.笔者根据对嘉兴印纹陶遗址的调查和墓葬清理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印纹陶遗址概况本区目前发现的印纹陶遗址约有130多处,极大部分没有进行科学发掘,少数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据调查,印纹陶遗址大部分在良渚文化遗址的附近或旁边,多数在高地或土墩上,很多遗址发现大量印纹陶片,而文化层很薄,或找不到文化层.较多的印纹陶遗址的下面直接叠压着良渚文化遗址.

  • 标签: 印纹陶 遗址 石室土墩墓 嘉兴 原始瓷 文化层
  • 简介:<正>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年)的籍贯与址一直有几种不同说法.一、嘉兴说.见明代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明清时修的嘉兴府志、县志也持此说.而朱买臣的.陆广微《吴地记》载:“嘉兴县,……(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太平寰宇记》嘉兴县条,清光绪《嘉兴府志》等有类似记载.二、建德说.新编《建德县志》(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如是说.持此议的还有民国《建德县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二)载:“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建德亦有朱买臣,明万历十年(1582)建德知县俞汝为之立碑,《中国名胜词典》(第376页)有此记载,现墓碑尚存.三,吴县说.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至明清历代的《苏州府志》、《吴县志》都作此说.据《吴县志》及其他地方志乘记载.朱买臣的故宅就在苏州城西边的穹窿山.《光福志》载:“穹窿禅寺在穹窿山麓,俗曰茅蓬,旧名福臻禅院,相传来买臣故宅.”另据有关古籍记载,或曰朱买臣故宅在茅蓬显忠寺,或云即藏书乡朱家场.

  • 标签: 朱买臣 墓址 县志 故宅 嘉兴 会稽
  • 简介:本文结合《茶经》等文献记述,对河北宣化辽壁画中所见之茶具作了考辨,并对其时北地饮茶之俗的流播、自身的地域特色及古人的"一器多用"现象作了探讨。

  • 标签: 辽墓壁画 茶具 《茶经》
  • 简介:<正>1984年8月余杭县崇贤水泥厂在老鸦桥笆斗山工地取土中,发现了三座战国,出土一批原始瓷器物.我们得悉后赶赴现场时,部份器物已被不法之徒购走,通过该厂领导、职工的协助,查清追回、收缴出土文物25件,对不法者给予查处,对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经察看现场后,我们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就整理资料简报如下:

  • 标签: 战国墓 余杭 原始瓷器 底径 笆斗 腹径
  • 简介:<正>1984年,三国时东吴大将朱然在安徽马鞍山发现,其中众多漆器上的绘画,填补广东汉到南朝绘画史上的空白.漆器中的《宫闱宴乐》漆案、《季札挂剑》、《百里奚会妻》.《伯逾悲亲》、《童子对棍》等漆盘已不象汉代漆器那样以装饰图案为主,而完全是故事性叙述和独幅画面的描绘.在绘制用笔上,一些漆画大致沿用了汉代绘画在底子上先以色彩涂抹,然后以线条勾勒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漆槅及一些漆盘外壁上的怪鲁和云气纹、童子戏鱼的描绘.却以修长、光洁准确的线条,向我们透露出一股面貌一新的气息来,使我们对绘画史上口碑丰隆的顾恺之用笔有了新的认识.

  • 标签: 朱然墓 漆画 漆盘 顾恺之 汉代漆器 线条
  • 简介:我国古代,地下墓葬多是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即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借助于部分墓葬资料,也可探究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本文以部分考古出土宋代墓葬材料为基础,通过其壁装饰内容,探究其所反映的宋代社会厅堂陈设、内寝陈设、书房陈设以及兵器架陈设四个方面的日常家庭陈设风尚。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补史之缺。

  • 标签: 宋墓 装饰 家庭陈设 起居方式
  • 简介:文章论述了宁镇地区大型土墩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等级、分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 标签: 宁镇地区 大型土墩墓 等级
  • 简介:2008年发掘的沙石岗孙吴天册元年距1979年发掘的城土盖村棱角山天册元年仅约百米,亦为平面呈双“凸”字形的前、后室砖室结构,出土青瓷器、铜器等精美文物20余件。此二砖上模印的花纹和铭文完全相同,证明主可能均与兄(倪)侯有关。沙石岗天册元年是该地区发现的第4座孙吴晚期大型砖室,对研究该地区高等级孙吴贵族墓葬的分布及孙吴时期丧葬礼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沙石岗 孙吴墓 天册元年 免(倪)侯 青瓷器
  • 简介:<正>1983—1984年中,我所先后在肖山县城南电扇厂、杭州钢铁厂转炉车间、杭州联运公司古荡仓库等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葬,现简报如下:墓葬形制以上各地所发掘的墓葬,有土坑和券顶砖室两大类:1、土坑共14座,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和凸字形两种。内用原土回填,并经夯打,墓坑规整,底部四边往往有“热土二层台”,底面平整,部分底有“枕木沟”,个别内有排水沟。葬县均已腐朽,但多数中残留的棺漆痕迹表明,有合葬和单葬之分。随葬品往往较多而破

  • 标签: 底径 腹径 盘口 发掘简报 杭州地区 肩部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的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的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的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马氏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的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的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祠的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的山区,不同的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的。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正>三十年代前后,学术界同人谈起做学问如何勤奋,都曾交口称赞“郑龙虎”。这郑是郑振铎,这万里。后来,每当有人谈起万里先生,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都深情地说:“万里才思敏捷,若有人问及某题,他连那本书、第几页、第几行都说得很准确。我着手编撰《全宋词》,就是依他的《校辑宋金元人词》为基础。……”原来,与唐是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的同学,朝夕相处,切磋学业,感情甚诚笃。1925年,王国维应邀去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身边缺一理想助手。经人推荐,王发现万里这位小同乡(王、都是浙江海宁人),年龄不大,见地不凡。遂与校方交涉,破例让提前结业。于是万里去北京做了王国维的助教。古人说得

  • 标签: 校辑 名词学 王国维 清华国学研究院 小同乡 宋金元
  • 简介:关于南京东郊麒麟铺的一对南朝石兽的主问题,笔者曾对南朝宋代帝陵之说提出过怀疑,并作了可能是陈初瑞陵的推测。根据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记载,否定了原有的推测。而根据《景定建康志》有关上元县东三十五里萧梁帝陵的记载,可以认为麒麟铺石兽即是这一主失载的梁代帝陵。于是,又进一步推测主有可能为梁代末年一度称帝的萧渊明。

  • 标签: 南京麒麟铺 石兽 墓主 南朝
  • 简介:南京近郊雨花台区为历代古墓葬集中之地,1949年以来在这一带发掘过大批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现将我馆1985年底至1988年初在雨花台区清理的4座西晋情况简报如后。一.养回红村西晋(M1)在雨花台区雨花乡养回红村(区教师进修学校内)。是用长31、宽14、厚4厘米的长方形青砖砌成的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方向200°。上半部已毁。墓室长方形,长4.78、宽1.30、壁残高0.82米。砌法为平砌二层再竖砌一层。铺地砖一层,斜铺呈人字形。甬道已毁,仅

  • 标签: 西晋墓 雨花台区 灰釉 底径 施釉 腹径
  • 简介:郭家山11号出土了青瓷器、铜器、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断,该应为西晋。这一墓葬的发掘为南京地区六朝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 标签: 南京 郭家山11号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