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苍山洱海构建了大理独特的人居环境。作为洱海区域的核心城市,自南诏、大理国以来,不论是寺观庙宇还是居家民宅,大理地区的传统建筑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大理地区的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及私家园林为分析对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布局方法比较分析,探讨大理园林所展现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大理白族在学习吸收中原文化过程中,没有忘却自我,而是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所做的努力与创造,为当代大理城镇与风景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大理 园林 构成要素 布局方法
  • 简介:本文作者卡罗琳?汉弗莱(CarolineHumphrey),系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著名蒙古学家和肉亚研究专家.本文原名“Conceptsof‘Russia’andtheirRelationtotheBorderwithChina”,刊载于FranckBill6,GregoryDelaplace,CarolineHumphrey等编《边疆的遭遇:俄国、中国和蒙古进境的知识与实(FrontierEncounters:KnowledgeandPracticeattheRussian,ChineseandMongolianSorter.OpenBookPublishers,2012)一书.该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展现了中俄边疆社会形态以及跨界群体(cross-borderpopulations)的特征,关注他们身上诸如转瞬即逝的社会网络以及非民族化(non-national)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对俄国边境相关状况的分析,探究其与中国接壤的国境在影响“俄国”作为一个政治形态的概念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反过来讨论俄国这-观念的演进历史,从沙皇帝国(TsaristEmpire)到苏联(USSR)、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对这个国家如何看待边疆所造成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相关边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然,其中的一些看法也跟国内的某些研究有不同之处,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辨析.

  • 标签: 俄国观念 中国边疆 身份认同
  • 简介:治理概念本身意味着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突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强调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法治和责任.在新疆南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人口、民族、宗教等特殊因素,加之暴恐事件频发,存在着现代化进程下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对南疆社会治理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南疆地区产业发展、反贫困和援疆等方面着手,从南疆地区人口居住格局、族际关系、宗教管理、基层组织等方面讨论社会治理的效果,成果相当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国家战略与南疆治理特殊性的关系,以及南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三个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新疆南疆地区 现代化进程 社会治理
  • 简介:雄安新区的设立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以雄安新区为节点,京津南侧的城镇体系会重新组合,以京津双核为核心的分散发展的城镇体系会尽快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涉及较大区域,为了推动整个区域城镇水平提升,就需要重视“节点城镇组团”的建设,冀中地区与雄安新区类似的地方仍有两处:其一是以定州市为核心将“定州市+望都县+安国市”整合在一起的“定安片区”,其二是“饶阳县+肃宁县+安平县”整合在一起的“宁安片区”,与雄安新区并称为“三安”区。前者是将石家庄与保定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后者是将沧州、衡水与保定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这两个区域要前瞻性地得到重视。在“三安”区得到有效发展的基础上,位于“三安”区与保定之间的由“高阳县+蠡县+博野县”整合在一起的“高蠡博区”就扮演着节点角色。

  • 标签: 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节点城镇组团 宁安片区 定安片区
  • 简介:本文归纳了我国江南丘陵地带水量充沛、风景秀丽、地形起伏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了它们对城市选址及形态所起的作用,如大多依山傍水、城市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等。并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回顾了其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出了在快速大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传承与发扬其文化与景观特色的思考,如划片分区,让不同片区承担不同功能、展示不同形象,保护古城,并通过空间环境整治规划以突出文物古迹,并根据不同河道特点进行不同滨河地带规划等。

  • 标签: 江南丘陵 环境特征 吉安 城市特色
  • 简介:城乡一体化发展反映城镇化的域面载体——区域(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质量,是城镇化的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从城乡关系演变路径、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入手,在阐释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选择相关指标,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与评价了西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查找出西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评价体系 西部地区
  • 简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纲领性要求,我国当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大演化、大变革的关键期,有必要将日本“内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通过对我国的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日本“内生发展”的关联性进行解读,明确了“内生发展”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理想形态,同时也高度契合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为进一步实践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并借鉴日本乡村运动的丰富经验,应从乡村集体资产利用、应地制宜发展特色、活用地域资源自主自立创新发展等方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居民实现自我充实。

  • 标签: 内生式发展 乡村振兴 融合
  • 简介:根据弗里曼(Freeman)和戈瑟姆(Gotham)对绅士化及旅游绅士化特征的研究,形成了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以南京老城南的门东、门西、夫子庙和南捕厅4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有旅游开发项目推动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并非一定是具备绅士化潜力的区域,如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项目的进展决定了存在绅士化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否已经开始绅士化进程;案例街区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特征与戈瑟姆(Gotham)提出的旅游绅士化特征基本相符。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旅游绅士化 南京
  • 简介:中原南迁移民将体现儒家礼制的合院民居带入闽东地区,结合当地气候,发展出了冬暖夏凉的低能耗民居形式。以其中最大规模的宏琳厝为例,通过对该民居的庭院体系、低碳生态体系、防火体系、防御体系四重体系的分析,探讨传统合院民居在闽东地区的生态设计方法。为今后闽东地区继承传统的农村住宅与乡村环境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设计策略。

  • 标签: 闽东民居 合院式 宏琳厝 建筑环境 生态
  • 简介:苏南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近年来为应对生态转型的发展诉求,在立足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推动苏南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创新与模式探索。《产业转型的地方实践》立足当前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从苏南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的视角,以苏南工业园区为考察对象,详细阐释了地方生态产业转型的现状、问题和逻辑,从清洁生产、低碳排放和循环经济等维度解读了产业转型的具体机制,并解释了经济优势、政策倾斜和人文生态等维度对于产业转型的基础逻辑。从理论层面给出了环境污染的“政绩跑步机”机理解释,进一步推进了地方治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发展的研究深入,对于生态文明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苏南工业园区 产业转型 生态发展
  • 简介:国务院2015年9月正式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增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为环渤海地区合作的主要省(区、市),同时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为环渤海地区内陆合作的战略中心城市。新的发展形势为内蒙古自治区及首府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合作中立足自身优势参与国家战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错位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和环渤海地区合作的战略中心城市,旨在为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战略中心城市 国家战略 错位发展 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