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说不同地区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因地制宜的选择,那么越南下龙湾海上人家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上帝的恩泽,他们沐浴并享受着海上的日出与日落,与大海朝夕相处,看似漂泊,实则与大海融为了一体。日日夜夜远离世俗的渔家生活,使得他们成为了海的儿女。

  • 标签: 生活方式 下龙湾 海上 民族 大海
  • 简介:苏联为了在中国开展革命工作、协调与中国的关系,于1924年5月31日与中国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和外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这样,在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期间,外蒙古充当了苏联向中国内地输出革命的"走廊"。但很快中国大革命失败,中苏关系走向全面恶化。与此同时,苏联国内政治状况发生变化,斯大林模式开始形成,而日本称霸东北亚的对外侵略扩张计划也粉墨登场。在上述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苏联开始形成了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缓冲政策,并最终完全得以实现。苏联该政策的实行完全是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危害极大,不仅使中国又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扶植外蒙古建立了独立国家,使中国又多了一个潜在的地缘对手。

  • 标签: 苏联 外蒙古 战略缓冲政策
  • 简介:随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边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梳理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价值,也探讨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转型的三大困境:工作内容"复杂化"、工作难度"多层次化"和工作职能"多部门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标签: 社区工作 转型困境 非正式网络 城市融入
  • 简介:二、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处理或制造某种事物的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对于摄影的技术而言,随着现代高科技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进步,如果不使用大画幅手动技术型照相机,可以说需要人来操作的技术已经简化多了。但是,无论多么简化,它仍然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保证。如何掌握和提高技术呢?1.越是常识越要扎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着单反照相机却使用"傻瓜"自动模式拍摄,不使用半自动优先模式,更不会运用自定义模式,实在是浪费。

  • 标签: 艺术造型 摄影术 自动模式 字法 技术水准 摄影作品
  • 简介:在中国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频繁流动,在此种趋势下,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口外流逐渐发展,对于人口流出社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并导致了相应的社会后果,一方面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带来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另一方面也使农村社区的生产萎缩、社区治理负担加重、社区居民趋向原子化及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困境。本文在调查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庄人口外流现状的基础上,考察其对社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同时为类似的调查与研究提供参考经验或材料积累。

  • 标签: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人口外流 社区发展
  • 简介:本文是笔者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在系统梳理了双方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华大地上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体系的第一次碰撞发生在秦汉时期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先后实现游牧和农耕地区的"大一统"之后,两大政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碰撞是自然的结果,是两大政治体分布的空间和支撑其存在的具有互补的经济基础所导致,而碰撞的结果则是匈奴游牧行国体制最终被王朝藩属体系所涵盖,成为王朝藩属体系的一部分,而匈奴族群的一部分也被融入农耕族群之中。

  • 标签: 匈奴 汉王朝 游牧族群 农耕族群 碰撞 重组
  • 简介:由于太平岛易攻难守,台湾当局又以不战示人,放弃军队驻守,再加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不断袭扰以及美国的暗中施压,目前台湾在太平岛的驻守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鉴于太平岛在南海海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意义,不容失守,与台湾的现实利益也息息相关,而中国大陆在维护太平岛安全方面又可以发挥隐性但却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未来台湾当局应该打破以大陆为"唯一假想敌"的错误心态,跳脱民进党的牵制和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施压,充分借鉴1988年的历史经验,早日与大陆联手,推动两岸逐渐由事务合作迈向机制合作,共同捍卫太平岛。

  • 标签: 太平岛 驻守困境 两岸合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概念愈发深刻了,生态旅游提出的"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之旅"理念掀起了一股新的旅游热潮。而生物多样作为生态旅游的新看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物多样与生态旅游相辅相成,丰富的生物多样资源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而每一次的生态旅游又是一次绿色的科普教育,多样的物种不仅更新了我们的视野与知识库,让我们在旅游中学习知识,更唤起了人们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重视。

  • 标签: 生态旅游 生物多样性 旅游热潮 绿色旅游 科普教育 生态危机
  • 简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2006年和2014年南京旅游网络结构变化。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络结构分层仍存在,仍然呈现强中心线型结构。但旅游网络密度增强,旅游网络密度由0.35增长到0.41,旅游者旅游线路安排中旅游节点数量也由4个增加至7个。核心成员之间的联结密度有所下降,由0.81降至0.49;核心-边缘区联结度提高,呈现由核心节点向多节点分散分布的特征。②旅游节点不均衡有所改善,旅游流分布更均衡。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略有下降,2006年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的均值为5.19,2014年则降至5.04。旅游节点在亲近指标中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也有所改善。但5A级景区在网络结构中仍承担重要的中介作用。其效率性、约束、效能大小仍然较高,表明这些核心旅游节点在旅游流中竞争力仍较强,使得这些旅游节点具有不可替代。③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旅游地日益呈现出多节点多区域的空间布局。不同性质的旅游节点越来越多,新的旅游节点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文化节点成为新的城市文化体验场所,交通节点也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

  • 标签: 旅游流 社会网络结构 历时性比较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