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分布式伏电站的运营,发电量是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除了逆变器、变压器、电缆等设备的损耗外,伏组件表面的灰尘遮挡也是造成电站发电量损失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丰力一期伏电站伏组件清洗前后利用小时数、输出效率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提出电站伏组件清洗的判定方法和最佳清洗周期,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光伏电站 组件清洗 利用小时数 输出效率
  • 简介:本文以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定量化发展为切入点,系统阐明了信息与定量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了信息及定量遥感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 标签: 光信息技术 定量遥感 现代农业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内容。而环境检测工作的进行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其对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环境检测工作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促进性作用进行分析论述。

  • 标签: 环境检测 环境治理 分类 促进性作用
  • 简介:摘要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需要做好地工作,从而才能更好的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发挥煤矿开采的价值。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还有非常大的一个功效是能够有效的解决煤矿中所产生的水灾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煤炭企业发挥其功效和价值,而其在进行开采的时候主要的基础是依靠地,对此需要高度重视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煤矿地防治技术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确保人们的安全,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

  • 标签: 煤矿 地测防治水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局新型自动气象站使用实际,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存在的观测数据缺问题展开分析,并阐述对应处理方法,提出新型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提升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 标签: 新型自动气象站 观测数据缺测 问题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雷尼绍OMP60头系统与西门子840D系统加工中心配合实现夹具与工件测量方法,包括参数设置、头校正和测量循环的应用。

  • 标签: 雷尼绍测头 OMP60 在线测量 数控机床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最新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对比试验资料,在不同能见度等级情况下,对比了能见度自动观测仪与人工观测之间的测量偏差,从能见度定义上给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了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之间偏差的大小,比较了两者之间的测量相关性,并对仪器和本次比对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 观测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6南海夏季风强度及其与汛期降水关系,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对流)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南海季风爆发主要的流场特征是整个南海地区(至少在5~15oN区域)由偏东风转为偏西南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从南海撤出,孟加拉湾北部的印缅槽生成,同时东亚大槽(120~130°E)减弱,并有强对流活动从5oN附近快速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200hPa上南海及以西区域在5月第5侯以前盛行西风,而之后盛行偏东风,陆地上的西风带减弱并北撤,低纬东风加强且范围扩大。而且季风爆发前后全球的位势高度场也发生了大的调整。

  • 标签: 南海夏季风 季风强度 环流/对流场 水汽通量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绵阳地区8个台站196512月-201512月的逐日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研究了近50绵阳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仅供参考。

  • 标签: 绵阳市 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但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建筑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以及质量检测环节不科学等。下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加强建筑工程各管理环节的具体措施,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够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

  • 标签: 建筑工程 管理 现状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辽宁省5个水稻产区代表站点(开原、东港、辽中、庄河、大洼)1960-2009水稻生长季(4至9月份)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水稻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平均气温以及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303℃/10a以及0.219℃/10a。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可以分为2个时期偏冷期和偏暖期。其中偏冷期为20世纪60代初期到90代前期,偏暖期为20世纪90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水稻生长季≥5℃、≥10℃、≥15℃积温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每10分别增温57.088℃、57.046℃以及56.605℃。辽宁省近50降水量以及水稻生长季降水量变化都呈波动减少变化趋势,降水量平均每10分别减少15.8mm、19.3mma,且具备较为显著地阶段性分布特征;辽宁省近50水稻生长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6.7h/10a。

  • 标签: 辽宁 水稻生长季 气候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气象异常年报表”规定统计项目,对迪庆州3个国家级基本自动气象站1958-2017气候极值分析,得出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气候极值时空分布特征。

  • 标签: 气候 极值 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146月19~20日莱芜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频繁,是造成短时强降水主要原因。

  • 标签: 暴雨 低涡切变线 倒槽 短时强降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8月1~3日呼伦贝尔市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等产品分析此次过程中的环流演变和要素场等对高温天气的影响,此次过程中(1)本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暖性高压影响,副热带高压北上与大陆暖性高压合并加强,且东南沿海有台风(妮妲)沿偏北路径在华南地区登陆起到了促进暖性高压北抬的作用,使其稳定控制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生。(2)当北方有冷空气南下或有降水时,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温天气。(3)地面负变压、低层的低湿以及强下沉气流有利于局地气温的升高。(4)高空稳定的湿度层结,不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有利于温度的维持和升高。(5)在自动站的高空,风随高度顺转表明高空有暖平流,有利于气温的上升。

  • 标签: 高温 大陆高压 副高 台风 预报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3月19~20日福建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南急流充足的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再加上锋面、低层切变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冷暖空气的交汇使得层结不稳定性和垂直上升运动不断加强,进一步触发了福建南部地区飑线的出现;在降水大值区上空的对流层低层以辐合区为主,而对流层上层则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同时也是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上游地区的广西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时,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的水汽通量则在8~12g·s-1·cm-1之间,沿海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35~46mm之间,对于降水云团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福建省
  • 简介:摘要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1961-2001青藏高原大气热源际变化作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夏季整个青藏高原海拔≥3000m范围几乎都为热源,平均而言,6月属大气热源最强月份。高原西部热源强度较东部强,相同热源等值线在西部位置较东部偏北。夏季1979-1990大气热源相对较强,1990后大气热源较弱,但1998大气热源还具有明显突变特征。夏季高原整层大气热源EOF分析第1模态均表现为气候转变型。其中6月与7、8月不同的是,大气热源变率中心不在高原上空,而位于高原北部,即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北侧。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EOF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6月21-24日天津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有东退的趋势,在天津南部地区不断有上游短波槽移出,低空切变线逐渐转为东西走向,天津地区开始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天津大部分地区的水汽条件较为充足,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850hPa低空处逐渐从负涡度转为正涡度,并与暴雨区域保持一致。结合不同高度层的垂直速度场,天津地区上升区域边缘位置与上升气流保持一致,对于水汽输送和高低空能量交换较为有利;因天津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不稳定能量较小,再加上暖湿空气不足,在释放不稳定能量后会出现暴雨天气,位势不稳定层结开始重新建立并加强,促进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天津
  • 简介:摘要在全球迅速变暖的大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玛多县极端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利用玛多县1987-2017的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近31来玛多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7玛多县年平均极端最高(低)气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就极端最高气温而言,夏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增加幅度最小;就极端最低气温而言,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增加幅度最小。

  • 标签: 玛多县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