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10月25-29日,"第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第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由第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主任李刚教授主持,会议特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林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一室主任高素婷编审、第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全体委员参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专职副秘书长孙晓丽、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裴雁曦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雷云龙副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屈良鹄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贾竹青、陈苹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科技名词 编写 重庆 会员代表大会 学术会议
  • 简介:文章是苏德辰和乔秀夫、蒋汉朝、嵇少丞等专家评议冯增昭先生《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术语问题的讨论》一文的答复意见。主要内容为:(1)同意嵇少丞教授的意见"seismites本应译成地震岩",因为翻译的首要准则是忠于原著。(2)更重要的是seismites这一术语的根据问题。赛拉赫1969年提出seismites的根据是美国加州西海岸中新世蒙特雷页岩中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中的构造主要是有白色充填物的裂隙,这些裂隙有小的错动,看不到大的断层。它们不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也不是地震岩,因为它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的成因研究已涉及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畴了。(3)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山穆玕是近50年来首次质疑赛拉赫seismites的地质学家,功不可没。(4)seismites等术语的学术讨论和争鸣,在理论上是有所创新的。这说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确实是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SEISMITES 地震岩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构造地质学
  • 简介: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

  • 标签: 徐光启 《几何原本》 傅兰雅 翻译思想 跨时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