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控制理论中Lyapunov方法对三级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用信号流图对系统可控做了讨论,结果表明此系统为不稳定系统

  • 标签: 信号流 控制理论 可控性 稳定性
  • 简介:为了辅助静脉穿刺及相关医疗操作,设计了一款基于投影式头戴显示器(HMPD)静脉显像系统,其光学系统由近红外成像系统和穿透型HMPD构成。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优化设计近红外成像系统,使其具有F/2.6大数值孔径,有利于弱反射红外光收集成像。穿透型HMPD采用与近红外成像系统相同光学结构,有利于简化系统加工装调。设计结果表明,近红外成像系统成像质量优异,分辨率达到QXGA(2048×1536)。穿透型HMPD具有18mm大出瞳直径及25mm大出瞳距离,场曲小于0.03D,畸变小于0.32%,达到QXGA分辨率显示模式。与现行静脉显像系统相比,本显像系统结构简单紧凑、佩戴舒适,且具有超高分辨率,是一款适用于辅助医疗目视系统

  • 标签: 静脉显像 投影式头戴显示器 光学设计
  • 简介:目的:对于复杂技术系统,给出不同研究领域初步分类,并找出一些研究关注问题。创新点:提出了一种推理方法,将复杂技术系统研究领域分为三类。方法:1.对相关学术刊物进行直觉探索;2.对领域和子领域研究给出基于证据分类规范;3.对基于相关学术刊物控制给出分类进行提炼与验证。结论:复杂技术系统研究领域分为三类,分别为:(1)智能化类,包括哲学、本体和认识论;(2)实现类,包括方法论和复杂技术系统创建;(3)影响类,包括表现和价值学。

  • 标签: 基础研究 复杂技术系统 初步分类 研究范畴与领域
  • 简介:在对国内外HPM源辐射场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HPM辐射场测量系统功率分配设计;基于X波段大功率微波源,对BJ-100高方向性定耦、SMA微波电缆和SMA同轴衰减器在相应功率水平下开展了功率容量实验研究,并进行了功率分配设计可行验证;基于X波段RBWO,开展了功率分配设计在Gw级功率测量中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J-100高方向性定耦、SMA微波电缆和SMA同轴衰减器分别在300kW,1kW,400W工作正常,验证了HPM辐射场测量系统功率分配设计合理性与可行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辐射场 测量系统 功率分配
  • 简介: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源选择及针对选用光源所采用几种常用调制方式:开关键控(OOK)、脉冲位置调制(PPM)、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脉冲间隔调制(PIM)以及双头脉冲间隔调制(DH-PIM)等并对各种调制方式在平均功率消耗、带宽效率和包误码率方面进行了对比。

  • 标签: 可见光通信 调制 LED
  • 简介:基于镅铍中子源及瞬发伽马分析技术,构建了核素分析探测系统,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测量了屏蔽设计对瞬发伽马能谱影响,评估了LaBr_3:Ce探测系统探测下限。结果表明,设计慢化屏蔽结构有效提高了待测样品中热中子密度,同时降低了伽马本底;系统能够实现核素定性分析测量,对C、H、O、N等常见核素探测下限约在千克量级。

  • 标签: 镅铍中子源 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 核素分析
  • 简介:"对称测量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消除系统误差方法。为此,文中通过几个实例具体探讨了如何利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实验中一些系统误差影响,以提高实验测量准确度。这对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

  • 标签: 系统误差 消除 对称测量法
  • 简介:本文基于子弹飞行过程中红外辐射特性和热成像模型,结合大气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射衰减,在不同距离处将子弹热成像模型视为扩展源目标和点源目标,利用最小可探测温差(MDTD)、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和噪声等效功率(NEP)分别给出了相应红外视距模型估算方法。根据红外热像仪常用参数以3种蒙皮温度给出了3种不同模型下子弹辐射作用距离计算实例及结果:MDTD模型下得到作用距离最长,MRTD模型计算所得作用距离约为MDTD模型2/3,由NEP模型计算所得作用距离最短,不到MDTD模型视距1/2。研究表明,实际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系统能选择作用距离模型。

  • 标签: 子弹辐射 作用距离 MDTD MRTD NEP
  • 简介:构造了一类新含有包含绝对值非线性项三维二次自治混沌系统,根据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定性行为,并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系统部分动力学特性。通过Lyapunov指数谱讨论了系统参数对系统混沌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参数变化系统平衡点稳定性发生变化。进一步通过分岔图、Poincare截面图以及相图验证了上述结论。

  • 标签: 混沌系统 动力学行为 分岔 POINCARE映射
  • 简介:基于斯特林制冷式4×288元光伏型碲镉汞二维探测器,根据红外扫描成像系统原理,设计了一个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根据系统指标要求对光学指标进行分解计算及光学优化设计得到系统光学参数和外形结构图,并对扫描光学系统冷反射进行分析优化。该光学系统采用三次成像结构,由变焦望远镜组、扫描摆镜、中继镜组、成像镜组4部分组成,包含9片透镜和2片反射镜。为了降低校正色差成本,系统使用了硫系玻璃镜片。光学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耐奎斯特频率处全视场光学传递函数大于0.35,全视场畸变小于2%。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成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30.8-154mm范围内连续变焦,变焦过程中目标景物清晰,细节分辨率高,无冷反射现象出现,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热灵敏度高、像质清晰等特点。

  • 标签: 红外扫描系统 连续变焦 冷反射 三次成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地基大口径望远镜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发展现状,详细论述了望远镜驱动方式选择、交流永磁同步力矩电机应用情况、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以及伺服系统控制策略。讨论了大型望远镜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大型望远镜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大型望远镜 交流伺服系统 永磁同步力矩电机 综述
  • 简介:若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线电荷)与接地平板系统电场是二维静电场,当求解区域可视为为多边形时,则可应用S-C映射法和电像法为统一模型,求解出线电荷在求解区域所激发电势。

  • 标签: S-C映射 电像法 接地平板系统 电势
  • 简介: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个串联FBG传感元直接成缆大面积、长距离智能周界警戒技术。建立了8路时分、13路波分复用实验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探测距离大于1km、定位精度为10m、波长解调精度为0.01nm智能警戒。同时,该系统具有成本低、FBG传感元数量多、告警定位精确、告警灵敏度高、布放灵活及易于复用拓展等特点。现场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完成不同入侵模式判断,可以用于周界警戒。

  • 标签: 准分布 FBG传感元 周界警戒系统 告警灵敏度
  • 简介:描述了一种采用HPGe探测器γ能谱法无损测量核材料铀样品并计算样品生产(纯化)年龄与同位素丰度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其他任何标准源或参考源,对样品形态(固体、液体)和形状没有限制,由铀样品自身所含多γ射线核素γ能峰来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由能峰计数率、相对效率、γ射线发射概率等参数确定铀同位素比值,由^234U与其衰变子体214Bi活度比值计算其生产年龄。对一个铀总量约5g、^235U浓缩度约90%24mL液体铀样品,用两套HPGe探测器分别测量不同能区范围γ能谱:在平面型探测系统获取低能区能谱中,用^235U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了^234U、^228Th(232U子体)与235U相对比值;在同轴型探测系统获取高能区能谱中,用^228Th及其子体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238U、^214Bi与^228Th相对比值,综合计算得到铀样品生产年龄(-32a)及铀同位素丰度,并与样品经过放化分离后,质谱法测量得到结果进行了比较,生产年龄与丰度比偏差均在5%以内符合。

  • 标签: 高浓铀 铀年龄 丰度 Γ能谱 相对峰效率
  • 简介:利用632.8nm连续激光辐照以KAI-1020型IT-CCD为图像传感器BaslerpiA1000-48gm相机,观察了CCD相机输出视频中通过光斑中心区域贯穿整个画面的均匀串扰线现象。实验发现,当成倍改变相机积分时间时,与光斑及环境杂光亮度产生明显变化不同,串扰线宽度及亮度几乎不变。通过对IT-CCD激光光斑均匀串扰线产生机制进一步分析,对串扰线强度与积分时间无关进行了解释。

  • 标签: IT-CCD 激光光斑 串扰强度 积分时间
  • 简介:针对斯特林热机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存在工质外漏现象,提出了存在密封性问题内卡诺循环模型。然后通过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了循环效率与输出功率与密封关系。最后利用该关系探讨了影响斯特林热机性能参数因素,并得到了密封等对性能影响4个主要结论,对斯特林热机研发与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斯特林热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密封性
  • 简介:研究了铂电阻温度-阻值之间关系,给出了铂电阻标定温度曲线,开发了温度测量物理实验题目,丰富了大学物理设计实验内容,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标签: 铂电阻 温度测量 传感器
  • 简介:传统教学围绕“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旧有模式打转,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机器.而通过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质疑问难、引导探索,拓展知识、求异创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来激发、培养、强化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应为新形势客观需求.

  • 标签: 中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 简介:采用第一原理方法从原子尺度研究了SrTiO_3缓冲层对Pt/PbTiO_3/Pt铁电电容极化强度和稳定性影响。针对PbO和TiO_22种不同终端表面的PbTiO_3铁电电容,在Pt与PbTiO_3下界面处逐层引入SrTiO_3缓冲层,研究了PbTiO_3薄膜极化性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引入SrTiO_3缓冲层会不同程度地破坏PbTiO_3薄膜极化对称,使指向上表面的极化状态更为稳定,这对于要求双稳极化状态铁电存储器是不利

  • 标签: 铁电薄膜 缓冲层 界面 极化对称性破缺
  • 简介:本文从借助实验、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和观念内在联系五个方面,通过教学案例具体探讨物理课堂中如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 标签: 教学情境 物理 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