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可视地震应急通讯办公系统是用微机实现地震现场与指挥部之间影音互传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的视频输入设备,利用现有公用通讯信道实现视频实时交换的实施方案。

  • 标签: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REAL TIME exchange.
  • 简介:这是一次有多方参与的切合实际、以人为本,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防震演练。广大师生在演练过程中,主动接受防震知识,回家后又对家长“言传身教”,加上县有线电视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报导,大大扩大了地震宣传范围,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防震演练 地震宣传 地震应急 经验
  • 简介:在宁德井首例成功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地震地下水单并综合观测,水位和水化观测同时达到满足常规要求的理想效果。本文介绍采用“循环法”实现静水位一水氡单井综合观测的实施过程和实验观测结果,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和优点作了讨论。

  • 标签: 地震 地下水前兆 单井综合观测 循环法
  • 简介:利用测震数采器对昌平台CZB钻孔倾斜仪开展了100次/秒的高频采集实验,记录到了可靠的观测资料,其中蕴含的地震信息也更加丰富。同时利用十三陵台测震资料与昌平台钻孔倾斜高频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都记录到了地震波响应,但由于频响特性差异,钻孔倾斜仪记录的地震波所对应的P波震相较弱;通过频谱分析估计钻孔倾斜仪的频响偏低频,其频率上限大致在0.1Hz以内;对于一个近地震事件,钻孔倾斜仪的响应表现出与测震仪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其低频响应明显优于高频响应;对于远震,随着震中距的增加,两者响应特性逐渐趋于一致。

  • 标签: 钻孔倾斜仪 测震仪 高频观测 频响性能 地震波
  • 简介:研究了防空洞里地电阻率产S的变化与压力、气温、地温和湿度的关系,得到户S法探测深度大的数据内在质量要比小的更好,岩石电阻车具有方向性和年变化,并在一定范围与气温、地温和湿度的变化相关性较好。

  • 标签: 地电阻率 现场实验 方向性
  • 简介:利用较大岩石样品,实验研究了加载时同时向样品内注水过程中穿过样品超声波波速和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压力作用下,岩石破坏前通过岩石的尾波Qc值下降,如果有压力水进入,则岩石的尾波值Qc会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地壳岩石破坏发生地震前的尾波下降的物理机制是岩石在压力产生扩容裂隙及流体进入裂隙双重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模拟实验 波速 尾波QC值 震源区介质 地震
  • 简介:本研究运用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时信号处理与控制技术,研究了基于速度控制法、OS数值积分法和相应的实验误差控制法的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对动力加载装置采用速度控制,在加载过程中考虑了加载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隔震橡胶支座的速度相关性能在试验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采用OS数值积分法,充分地减少了试验的时滞误差,提高了试验精度。并通过不同加载速率的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研究了天然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和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对桥梁的隔震效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后,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的加载速率对隔震桥梁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子结构拟动力实验 速度控制法 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橡胶隔震支座
  • 简介:为了获取近场永久位移,通常采用基线校正方法,对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永久位移值,但这一结果主观性较强,其可靠性也往往缺乏验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产生包含永久位移振动过程的振动台实验方案,采用振动台加滑动机构的方法,模拟记录到永久位移台站测点的真实振动情况;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加速度计、摄影测量方法分别直接得到加速度和位移时程,对加速度时程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位移时程,将其与直接获得的位移时程进行对比,以验证采用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现有的基线校正方法校正后,通过积分能得到可以接受的位移时程。

  • 标签: 近场 强震动记录 基线校正 永久位移 振动台实验
  • 简介: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s≥5.0级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期(T≤6个月)和短临(T≤3个月)预测模型.综合预测方案还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最终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运用本综合预测方案对2011年腾冲5级双震、2013年洱源5级双震和德钦两次5级地震作用了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测.

  • 标签: 综合预测方案 分级预警 中短临预测 实践运用
  • 简介:通过对72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了解仪器性能,分析仪器误差,选择测定可溶性硅酸实验条件,制订操作规程,圆满完成该项目测定可溶性硅酸的试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需要开机预热30分,对地震日常观测采用仪器参比调零消除比色皿的配对误差,应尽量缩短仪器参比调零与观测时间间隔。在吸光度较小,选用5cm比色皿能减小相对误差1-3倍。可溶性硅酸显色反应随时间而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时间为配置后10-30分,要求实验水样品应控制在该时间内。

  • 标签: 分光光度计 可溶性硅酸 仪器误差 实验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收集整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台形变数字观测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抽水、降雨、大风、进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它仪器故障等因素对形变数字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 形变 固体潮 干扰 短临异常
  • 简介:规整标定是模拟观测地震仪器标定的一种方法。系统介绍了规整标定仪器的方法、参数,发现它有许多优点,是标定遥测地震仪器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遥测台网 模拟 地震仪器标定 规整化标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数字观测中的模数转换、采样、量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并以地形变数字观测为例介绍了采样定理的应用

  • 标签: 数字 观测 采样
  • 简介: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 标签: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字化传输 地震前兆数据 地震遥测台网 地震遥测设备
  • 简介:福建省地震局于2003年6月正式开通了FTP服务器,接受各台站上传前兆数据及下载地震资料。由于台站每天要上传的文件很多,而且要按文件类型分目录存放,操作起来步骤烦琐,还很容易漏传文件或传错目录。根据这种情况,本人在Window环境下利用VisualBasic6.0研制开发了地震前兆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容错功能好,可自动搜索指定日期应传输的所有文件,实现了前兆数据传输的智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传输完整、准确、及时。本软件完全由本人自主开发,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 标签: 地震台 FTP服务器 前兆数据 软件应用
  • 简介:阐述地震信息网络当前应加强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并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地震信息 信息网络化 网络化工作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改造之后利用数字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形变 固体潮 畸变 地震前兆 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