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近年来福建沿海以及福州市地震地质勘探调研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长乐市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为跨断层土壤氡气,二氧化碳观测等手段的监测资料分析,以及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 标签: 长乐市 地震地质 分析 研究
  • 简介: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 标签: 黄河源区 冻融地质作用 生态环境地质
  • 简介:本文探讨莆田市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南日岛是本区地震发生最为涉繁的地方,历史上发生过8级地震。

  • 标签: 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
  • 简介:本文依据福州———泉州高速公路工程场地所处的地质地震环境、工程地质、现代构造应力场等资料综合研究,探讨在地震活动带内建设场地的工程动力地质效应的力学特点及其产生地质灾害的类型,为工程因地制宜的安全设计,提供一条动力学思路

  • 标签: 地质地震环境 工程地质特征 动力地质效应 地质灾害
  • 简介:本文收集了晋江市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晋江市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从地震地质背景、历史震害的影响出发,依照相应规范和地质类比等方法,通过对晋江市区地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震边坡效应、地震断层破坏效应的评判,结合地层、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进行震害效应分区。

  • 标签: 历史震害 砂土液化 软土震陷 震害分区
  • 简介:本文依据福建地域独特的岩土建造组合有序性、地壳动力学特征、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性等论述了不同地域公路、尤其高速公路地带潜在地质灾害属性以及地质灾害系统运动的相似性。旨在从理性角度认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局域性因素,为综合治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和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岩土建造组合 地壳动力特性 灾害地质成因 灾害地质属性
  • 简介:建立“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等概念来描述地震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要素及可能的灾害危害程度,进而建立构成地震地质灾害层次分析的概念体系及地震地质灾害空间预警评估模型,将定性评估转化为定量评估进行初步研究。

  • 标签: 地震地质灾害 预警评估 定量化 研究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黄河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补充论证工作报告》,对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坝址区主要地震地质问题,包括1709年中卫71/2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F201断层的规模,坝址区F3、F,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是否被F201断层“牵动”,坝址区不同级别断层的深浅构造关系等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 标签: 黄河黑山峡 大柳树坝址 地震地质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集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大地测量、工程地震和地震灾害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 标签: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科技服务工作 简介 空间大地测量 科技体制改革
  • 简介:本文利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的方法,对山东地区近期地磁场中总强度F值及垂直分量Z值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得到了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近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在地震活动平静状态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纬度的改变密切相关,而与地理经度的改变关系不大;F值或Z值等值线的分布与地磁台分布状况有关,F值和Z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 标签: 山东 地磁背景场 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 等值线
  • 简介:福鼎新世纪大厦为23层高层建筑,作者通过对其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研究、分析,科学地提出采用箱型基础,并得到了施工验证和土建设计部门认可;从而既解决了实际施工难题,又节省了大量财力、物力,同时打破了以往高层建筑宜采用桩基础传统理论。

  • 标签: 工程地质 基础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震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震断层。

  • 标签: 构造背景 发震断层 共和盆地
  • 简介:利用黄海与东海海底地貌、海底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做了初步分析。根据震前对南黄海地区的震情追踪表明,这次地震前震中100~200km范围内无明显的测震学异常现象,而异常主要分布于南黄海中、北部地区,认为南黄海6.1级一类地震的地点预测是十分困难的。

  • 标签: 海底地貌 海底地质 异常现象 南黄海6.1级地震
  • 简介:福建省地处台湾海峡西岸,1604年泉州海外的8级地震对它造成很大的破坏,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批经过8级大震考验的珍贵古建筑物,受到海内外专家的重视。作者经过实地考察,认真查阅历史资料,着重介绍了经过1604年大震考验的泉州古建筑物,并结合今天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地貌,福建土楼等,较系统的展示了海峡西岸的地震地质景观。

  • 标签: 古地震 遗迹 地震 地质 景观
  • 简介: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分析方法,对厦门台数字化潮汐资料的背景变化及其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存在的原因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和内陆台站的相应资料对比后表明,并非所有的台站测项所观测到的固体潮资料中,M2波都会占绝对优势;临海台站在作资料分析时,对M2波的分析应该是主要的,而内陆型台站应该综合考虑其它波群的影响;同一台站的不同测项受到主要干扰的机制是不同的,厦门台受海潮的干扰机制是,厦门台处于相干海潮波的波峰或波谷处,且该海潮波的周期又和M2波的非常接近,气压的干扰机制是,气压扰动形成的压力差以波动形式直接作用在洞体应变仪的含铌特种因瓦棒或传感器探头上,使得其记录曲线中叠加了多种波的成份。

  • 标签: 数字化潮汐 背景变化 干扰因素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的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