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地震前兆非标准仪器的统一接入问题,出一套完整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适配软件设计方案,关键技术设计。本文对地震前兆台网设备异构性进行了分析,提并从采集、存储、传输3个主要软件模块描述了

  • 标签: 前兆台网 数据采集 适配器 设备异构 序列化 NIO
  • 简介:在进行长输埋地管道振动台试验的过程中,针对数据信息的采集量测以及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内容包括埋地管道结构纵、横向在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受力变形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主观测断面及辅助观测断面的位置及观测断面上传感器布置的位置,在满足基本信息采集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供采用的信息采集通道进行了优化分配,由此确定本次试验的观测断面以及传感器的具体测量部位与数目。成果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 标签: 埋地管道 振动台试验 传感器位置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及抗震意识的加强,建筑结构加固也飞速发展。在地震多发的农村地区,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很多简单粗糙的支撑建筑结构的措施出现,这些支撑方案大多缺乏科学的设计与评估。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某典型的非正规设计的3层2跨框架结构为例,分析评价支撑边框和支撑中框对该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抗倒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计算方法,结合结构易损性方程评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支撑中框和支撑边框能够将非正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从17.5%降至2.4%和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种支撑位置对结构在3个典型地震强度作用下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框架结构中框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提升和抗震性能的保证效果比支撑边框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支撑中框。

  • 标签: 倒塌易损性 非正规设计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抗倒塌能力
  • 简介:为解决分析预报等相关专业软件访问前兆数据库时存在的性能与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共享接口软件。该软件可以隔离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数据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与控制,切断非法、低效的数据访问请求;同时,使用连接池、数据缓存和数据压缩等技术提高前兆数据的访问速度。软件无需安装Oracle客户端,易于使用,屏蔽了数据库表结构的复杂性。

  • 标签: 地震前兆数据库 ORACLE 数据交换接口
  • 简介:在传统模拟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传感器机械结构、内嵌高精度采集器等方法,设计了1款数字化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针对传感器中三通道模数转换要求完全同步、高分辨率、高采样率等技术难点,本文选用高精度ADS1294模数转换器,以同1个驱动信号完成三通道同步模数转换,实现低干扰、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采用高速ARM微处理器对模数转换数据进行大容量数据存储、高速数据通讯、数据处理、波形显示和电源管理;采用高精度线性电源芯片作为可开关控制的高精度电源,实现仪器整机低功耗管理。该数字化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了大动态测量范围、三通道同步数据转换、高达1000Hz的采样率,且具有网络通讯接口等功能。

  • 标签: 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 数字化 高精度模数转换 大动态范围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TECDOC-1347推荐使用的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的设计地震反应谱。通过与RG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的研究堆设计反应谱的特点。

  • 标签: 研究堆 设计地震反应谱 对比分析 地震动输入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的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的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的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至今缺少好的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的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的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针对地震监测精密水准测量明码文件修改检查方面的不足,设计编程应用程序,规范明码文件的修改过程,提高了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经测试,程序运行稳定,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精密水准测量 明码文件 程序设计
  • 简介:为了降低模型制作加工成本和节约试验空间,开展结构缩尺比例小于1:10的小模型结构抗震试验。目前,国内相关的试验设备较少,本文将参考大型反力墙的结构形式,研究小型钢架反力墙,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为后续的制作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结构抗震试验 小型钢架反力墙 优化设计 ABAQUS软件
  • 简介:依托工程实例,对粉土场地强夯加固振动衰减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振动加速度与强夯能量、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2种能级夯击振动加速度衰减公式;提出了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及减轻强夯振动影响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强夯振动加速度峰值近似按指数函数衰减,且强夯能量越大,振动衰减速度越快;夯击振动卓越频率为8-10Hz,振源距对振动卓越频率影响不大;振源距达到50m时,2种能级的强夯振动对建筑物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 标签: 强夯振动 衰减规律 最小安全距离 振动测试 粉土场地
  • 简介:强震动观测是获取地震地面运动最基本的手段,但其观测质量会受到观测台站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场地条件的观测台站和附近不同高度建筑物,开展建筑物对观测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模拟分析,探讨其对强震动观测的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粘弹性边界方法,建立了8个场地-建筑物体系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4种不同剪切波速的场地和4种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计算分析了建筑物高度、观测点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对强震动观测及场地土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动台站附近地面建筑物的存在对观测结果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近距离建筑物影响的相对误差可高达20%以上;建筑物高度的变化并没有明显改变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较大的地震动周期范围,但较高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会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减慢;场地土越软,周边建筑物对观测带来的影响越大。建议:对于较软弱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低至21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40m,对于较坚硬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大于25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25m。同时还认为,如果强震动观测要求较高精度,需进一步增加避让距离,且应具体考虑建筑物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观测台站 场地条件 建筑物影响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