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研究将新疆天山沟段博罗科努带花岗岩划为石炭纪或泥盆纪,中天山花岗片麻岩划为加里东期.本文根据1:5万区调成果,将其分别厘定为志留纪和前寒武纪。论证了志留纪沟序列花岗岩构造环境.其序列组成为石英闪岩-花岗闪岩/斜花岗岩/英云闪岩-二花岗岩组合,二花岗岩略多,地球化学特征具典型造山花岗岩特征,K-Na-Ca图解中性段具英云闪岩趋势,酸性段呈钙碱性趋势,其构造环境为大陆弧.据花岗岩中的斜长石内高岭土和绢云母结晶形态,辨识出研究区志留纪沟序列花岗岩具绿片岩相变质.

  • 标签: 博罗科努 中天山 花岗岩 志留纪 大陆弧 干沟
  • 简介: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断隆由多排逆冲岩席所组成,逆冲岩席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排列。柯坪断隆中部萨尔断裂呈右行走滑产出,活跃至今,其东西两侧逆冲岩席并非一一对应。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依据区域地质调查成果、Worldview2遥感影像解译及前人资料,以柯坪断隆中部萨尔断裂为研究对象,开展断裂构造特征和断裂带内侵入岩地质特征研究,分析萨尔断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出萨尔断裂发育先于区内逆冲推覆,并以萨尔断裂为界将柯坪逆冲岩席分为东部逆冲推覆体系与西部逆冲推覆体系。西部逆冲推覆体系由于受到巴楚隆起阻挡较东部逆冲推覆体系大,使柯坪逆冲岩席空间上出现不对应,进而初步解释柯坪断隆现今构造格局。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柯坪断隆 逆冲岩席 萨尔干断裂 构造格局
  • 简介:振碎石桩作为软地基处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施工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技术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标签: 干振碎石桩 挤密 置换 复合地基
  • 简介: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根据泥岩颜色、沉积旋回、测井相分析与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相层序和相模式,为储层特征研究、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白豹油田 沉积微相 三角洲相 相层序 相模式
  • 简介:对明陵陵墓和外围土壤特征开展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陵陵墓土壤cl、S、P,N、C、Hg、Au和有机质含量在表层显著富集,陵墓内土壤各元素含量高于外围土壤。陵墓内五供两佣土壤Hg和Au元素含量出现异常,影响皇陵外东南向土壤Hg,以及南向和西南向土壤Au含量。陵墓土壤稀土总含量略有差异,但土壤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表明陵墓内土壤为同源物质。

  • 标签: 明长陵 土壤汞和金 稀土含量
  • 简介: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微观孔喉内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镇泾地区主力产层延9、6和8段砂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从延9到8,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大.就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有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砂体孔喉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则使得6段和8段的孔喉增大.

  • 标签: 镇泾油田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孔喉
  • 简介:通过塔中地区KT1孔和KT2孔井下第四纪地质测试研究,首次揭示出:塔克拉玛沙漠腹地在深度653.80m以上,沉积物可划分42层,基本属于第四系.第四系下限初步定在761.17m深处.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演化大体有过3次大的气候波动和13个较大气候波动旋回.沉积环境早更新世为河湖相泛滥平原;中更新世以洼地湖泊相沉积为主,同时明显加入了风沙环境堆积,沙漠开始形成;从中更新世晚期开始,经晚更新世到全新世,沙漠大规模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今日的大沙漠景观.

  •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四纪 沉积环境 气候演变 风沙环境堆积
  • 简介:眉山市芒硝矿以含钙量高、矿物晶体较大、埋藏浅、规模大为特点,目前采用洞室水溶法开采。钙芒硝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地下水疏。这给矿山及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其形成机制的分析,可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 标签: 地下水疏干 防治 芒硝矿 四川眉山
  • 简介:通过塔中1井和满西1井两个钻孔的孢粉特征.划分出7个组合带.上新世晚期.塔克拉玛大部为草原和荒漠平原,河流沿岸生长着以榆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第四纪以来气候干旱.北部以荒漠为主;南部以荒漠草原为主,平原河谷广泛分布着以扬、柳、榆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根据古植被可以看出,上新古世有面积不大的沙漠出现,到第四纪北部沙漠发育,南部具阶段性发育.

  • 标签: 塔克拉玛干 上新世晚期 钻孔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环境
  • 简介: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采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旬邑地区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东北部和西北部是7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1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总体达到成熟阶段,生油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旬邑地区
  • 简介:霞石正岩是重要的炼铝资源和陶瓷、玻璃原料。文中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线、电子探针等,综合分析方法对黑英山霞石正岩的矿物学特征作了详细研究。着重描述了岩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生成及变化特征。对主要矿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及X衍射分析,测得霞石成分:SiO243.66%,Al2O330.97%,K2O4.23%,Na2O18.46%(Na2O高于其它地区的霞石)。根据霞石单矿物实测成分计算出其晶体化学分子式为:(K0.525Na3.528Ca0.012)4.065[Cr0.010Al-(3.559)Mg0.009Fe0.054Mn0.012Ti0.008Si4.258O16];测得霞石的主要X衍射d值为:0.302~0.303,0.386~0.389,0.1388~0.1391(nm)。测得微斜长石的成分:SiO264.82%,Al2O319.68%,K2O11.77%,Na2O2.30%,求得其三斜度△=0.83~1.00,属低微斜长石。通过霞石正岩中钾长石与霞石矿物中对K原子分配值计算和作图,解得矿物生成温度为400~500℃。测得岩石中的钠长石主要为低钠长石,属后期交代矿物。

  • 标签: 霞石正长岩 矿物学特征 电镜扫描 红外测定 X衍射 电子探针
  • 简介:扬子大陆东南边缘构造演化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争论问题之一是:皖南雪峰期许村花岗闪岩体是构造定位还是侵入定位。经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确认许村岩体侵入于元古界上溪群(相当于板溪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尽管在岩体的南部边缘与围岩有构造接触,但在岩体的西部边缘上溪群被接触变质形成角岩是庸置疑的。

  • 标签: 许村花岗闪长岩 侵入接触 不整合 接触变质 角岩 皖南
  • 简介:坪沟无鱼类生存,而周边沟谷流域却有大量鱼类生存.究其原因,是因为坪沟中上游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区,且沿沟分布有大量花岗岩冰川漂砾,由此类岩石形成的土壤中Mo、U、Th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区内平均值,而Ni、Se却低于区内平均值.这些微量元素的异常,干扰了鱼类P和Ca的代谢,导致Ca/P比例失调,使鱼类生长受抑制,易患病而死亡.

  • 标签: 花岗岩 土壤微量元素 鱼类死亡 长坪沟
  • 简介:通过对闪玢岩脉含金性的对比分析,认为代隆金矿区的金矿化与岩浆活动的期次有密切的关系;并提出首先要研究该区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从而为地质找矿提供明确的方向。

  • 标签: 地质条件 闪长玢岩脉 含金性 壤塘代隆
  • 简介:雀儿山黑云母二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具有过铝质碱性系列A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黑云母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值为101.2~102.18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K1)。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川西雀儿山燕山期黑云母二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雀儿山
  • 简介:通过斜角闪岩类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变质岩原岩恢复,属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晓天火山沉积洼地中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的相似性确定火山岩物源来源于基底岩系卢镇关岩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根据斜角闪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丰度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卢镇关岩群中斜角闪岩类岩石存在密切关系,其物源主要为卢镇关岩群中斜角闪岩类。

  • 标签: 岩石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因类型 含金丰度
  • 简介:色勒特果勒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与侵位于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花岗闪斑岩关系密切。对花岗闪斑岩的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斑岩的形成年龄为(302±3)Ma,MSWD=2.1,指示其形成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斑岩体为准铝-弱过铝的I型花岗岩,属钙碱性系列,富集K,Rb和Th等LILE元素和相对亏损Nb,Ta,Hf,Y,Yb等HFSE元素,出现了较明显的Nb,Ta负异常,暗示其源区为大陆弧环境。本区斑岩具高的LREE/HREE和LILE/HFSE比值,较低的Ba/Th比值,暗示斑岩的岩浆受俯冲带熔体显著改造。结合邻区岩浆岩特征及时代,花岗闪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其形成可能与晚泥盆—早石炭世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体制下部分熔融有关。

  • 标签: 西天山 花岗闪长斑岩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