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牛皋沟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镇金陵景区,2012年“7·21”特大暴雨期间暴发泥石流。本文在现场调查、综合地质测绘、勘探等的基础上,对景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物源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牛皋沟岸坡陡峻、物源丰富、水动力足,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且景区内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也为泥石流发育创造了条件;对牛皋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泥石流流体重度约为1.550t/m3,定性为稀性泥石流;50年一遇洪峰流量值为28.33m3/s,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1.85×10^4m3,其爆发的规模属于中型泥石流。

  • 标签: 泥石流 灾害 基本特征 牛皋沟
  • 简介:本文针对北京景区泥石流破坏的特点,确定其资源价值,生态环境、生命财产的损失为评价主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以加权求和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2年发生于云蒙山景区的泥石流进行了灾情评估。

  • 标签: 景区泥石流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 简介: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对小岩湾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5739.81hm2总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旅游餐饮足迹次之,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景区的生态赤字为4020.13hm2,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旅游生态足迹 世界地质公园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分析了东天山铜、金、镍、、铁等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基础上,将东天山成矿区从北向南分为12个矿化亚带,分别对应于大南湖-头苏泉泥盆纪增生岛弧、小热泉子-梧桐窝子石炭纪弧内盆地、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干墩-苦水弧后盆地边缘相、阿齐山-雅满苏早-中石炭世弧后盆地和中天山古陆块6大构造单元.对构造环境、区域成矿规律和地、物、化、遥综合研究后,优选出卡拉塔格等10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成矿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 标签: 天山 铜金矿床 成矿环境 成矿区带 成矿远景 韧性剪切带
  • 简介:山谷型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难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其次是由于景区内往往没有宽大的混凝土主路,仅有崎岖小路,治理工作所需的材料及设备运输全靠人工完成,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因此,最终的治理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根据2015年在云蒙山风景区(南段)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设计工作成果,本文重点介绍危岩体(带)的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措施,并对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内的危岩体(带)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合理选择进行探讨。

  • 标签: 云蒙山风景区 危岩体(带)崩塌地质灾害 勘查与治理设计 探讨
  • 简介:通过对平天湖风景区——望华楼景点不稳定边坡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变形破坏主要因素的分析、地基岩土勘察评价、边坡稳定性计算,才能制定出安全、合理、经济的治理方案。

  • 标签: 地质灾害 滑坡 稳定性计算 地基岩土评价
  • 简介:本文对铜陵矿集区的landsat7ETM+。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影像波谱特性,运用波段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信息,利用彩色密度分割得到蚀变异常图像,清晰显示铜陵矿集区的成矿有利区域。并对。感解译结果和铜陵地区地质构造与现有矿点对比,验证提取结果。圈定的11个成矿有利区域中:3个A类区蚀变信息明显,具备有利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4个B类区蚀变信息中等,具备有利成矿条件,具有一定成矿潜力;4个C类区蚀变信息离散,成矿条件不明显,具有成矿可能,但是潜力不大。

  • 标签: 遥感 蚀变信息 主成分分析 地质解译
  • 简介:牟阳古城景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魅力。以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为原则,设计出以特色鲜明观光旅游产品、特殊内容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科考教育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生物宝库米仓旅,红叶之乡牟阳游”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 标签: 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 四川南江牟阳古城
  • 简介:黄山风景区钓小旅游公路全长3.9km,其间有五个边坡稳定性较差,故对此进行加固治理。本文浅谈治理工程中的SNS柔性防护网的应用。

  • 标签: SNS柔性防护网 边坡支护 应用
  • 简介:都江堰市景区秦堰楼为重要的古建筑物,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古建筑物基础及主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调查其变形破坏特征、规模,分析论述其变形破坏机制,并在场地整体及局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治理方案和建议。

  • 标签: 5.12汶川大地震 秦堰楼 稳定性分析 都江堰
  • 简介:综合物探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瑞雷波勘探和直流电法在九寨沟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对方法原理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探讨了对综合工程物探技术在九寨沟景区第四系化学沉积钙华层和冰碛地层的划分的分析评价。

  • 标签: 瑞雷波法 电阻率测深 评价 九寨沟
  • 简介:介绍了九寨一黄龙核心景区地质环境和水循环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地质环境容量的计算不仅要考虑到游人数量还要考虑到其他多种因素,水循环模式的选择要结合景区的实际进行计算,提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建议。

  • 标签: 地质环境 水循环 环境容量 九寨沟 黄龙
  • 简介:在对工作区环境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等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工作区的地基稳定性、场地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利用GIS软件的栅格图层叠加和DPS系统聚类功能,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场地工程建设较适宜区、适宜性差区和不适宜区。

  • 标签: 工程建设 稳定性 适宜性 评价
  • 简介:安徽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找矿远景区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铜铅锌矿化,本次研究选取铜铅锌矿化相关的鲍冲二长岩开展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54-1.33,属于典型岩浆成因锆石。鲍冲二长岩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4±2)Ma(n=10,MSWD=3.2);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鲍冲二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形成年龄对应于大别造山带构造垮塌事件,因此,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地区铜铅锌矿化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后岩石圈减薄环境。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鲍冲二长岩的εHf(t)在-15.7~-10.2之间,两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为1.82~2.17Ga,指示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的基底。结合前人资料,安徽北淮阳构造带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三期:第一期晓天盆地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化(130Ma),第二期鲍冲岩体有关的铜铅锌矿化(124Ma)和第三期的斑岩型钼矿化(114Ma)。

  • 标签: 铜铅锌矿化 鲍冲二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早白垩世 造山带构造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