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用动力Wilhelmy板法研究石英表面上原油吸附引起的接触角滞后和润湿稳定变化。某些接触角滞后都是在先与盐水平衡,然后浸入高温原油的表面上观察到的。在前进和后退的反复循环中,实验流体出现的滞后程度因原油组成不同而不同。不管表面是否干燥以及首次测量的表面是在盐水中还是在癸烷中,在碱性的含沥青原油中老化的石英表面都显示出较大而重复的接触角滞后。在含沥青较少、室温下低于析蜡温度的原油中老化的石英表面,其后退接触角一般是可重复的,而前进接触角随润湿循环次数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原油 滞后 石英表 下降趋势 变化 动力
  • 简介:在对富含粘土的敏感性砂岩储层进行注水时常常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和注水能力下降。一些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遇水膨胀,阻塞孔喉,降低渗透率。另一类,如高岭石和伊利石遇水易发生细拉迁移,阻塞孔道,降低渗透率。钾岩与碱性矿物作用生成稳定的氢氧化钾类粘土。氢氧化钾与粘土发生化学反应,会永久改变粘土矿物化学结构,使注入水成分的变化不会对粘土矿物化学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论述了几个油田的具体实例,说明氢氧化钾可以减弱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颗粒运移。实际的开发结果也证实了只需进行一次氢氧化钾处理就会在整个油井生产期有效。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对地层进行氢氧化钾处理时,所需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1)氢氧化钾的浓度;(2)氢氧化钾与油藏岩石的接触的时间;(3)在进行氢氧化钾处理时,氢氧化钾溶液的流量要保持一定;(4)油藏温度。在怀俄明州PowderRiver盆地的许多白垩系地层都进行了氢氧化钾处理。氢氧化钾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改善富含粘土矿物的水敏储层提高其注水能力的一种有力措施,在某些地区可以替代水力压裂。最后,运用简单的水驱模型软件进行氢氧化钾处理的经济效果评价。

  • 标签: 低渗透 注入井 粘土矿物 油藏 注水能力 储层渗透率
  • 简介:煤层中地层含气含量估算不精确,就不能精确估算煤层甲烷项目中的最终采收率。天然气研究院(GRI)的一个研究项目能提供一种确定煤层含量的更精确的方法。

  • 标签: 地质储量 煤层气 采收率 方法
  • 简介:中国大陆含煤盆地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及准噶尔-兴安活动带的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陆块或地块上,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二叠纪、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依据所处大地构造区域的位置及沉积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板内克拉通型与陆内断陷、坳陷型。含煤盆地中形成煤层气藏受下列条件控制:①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古构造以及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的形成、分布及品质;

  • 标签: 中国 煤层气盆地 地质特征 形成时代 变质程度 封盖层
  • 简介:在研究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储量以及煤层气含量的测定方法时,发现现行的《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如规范性引用文件已经滞后,体积法公式基准选取欠妥,原煤基、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三种基准的含气量换算公式不当,原煤基含气量的测定方法操作性不强等。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表1参9

  • 标签: 煤层气 体积法 含气量 原煤基 空气干燥基 干燥无灰基
  • 简介:通过分析管网仿真的理论方法,以韩城韩一站煤层气集输管线为例,运用PNS软件画出韩一站集输管网仿真模型图,进行节点压力分析,改变入口压力等不同集输条件下分析管网的输送能力,比较模拟值与实测值,分析和评价不同时期、不同集输方案的影响,及时调整和修正管网模型,优化管网系统,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

  • 标签: 煤层气 韩城韩一站 节点压力 管网仿真
  • 简介:煤层气有关的地层水具有一个共同的化学特征,这种化学特征与地层的岩性或年代无关,它能作为一种勘探方法。实际上缺乏硫酸盐、钙和镁的地层水主要含有钠和碳酸氢盐,并且因受到海水的影响还含有氯化物。生物化学作用使硫酸盐、大量的碳酸氢盐,以及钙和镁沉淀减少,据此可推断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阳离子与粘土互换也可能会减少溶解的钙和镁,但这不是必要条件。硫酸盐/碳酸氢盐比值低是地层水的特征,并且还很普遍,但并不表明有常规油气存在。在许多煤层含水层中发现地层水富含硫酸盐、钙和镁,但未发现伴生甲烷。使用总溶解固体数据可确保这些数据能反映碳酸氢盐浓度的调节范围,以便模拟蒸发残留物。碳酸氢盐总含量的计算误差结果可能导致地层水中的碳酸氢盐含量太高,因此使待处理的问题变得复杂化。重点研究与甲烷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提高对远景构造的评价并且有利于勘探目标的选择,了解地球化学特征对评价普通的井疲劳试验也是有用的。在地层水分析中出现的高浓度硫酸盐能证明早期缩减试压泵是正确的,并且能促使后续钻探井的井位远离供水区。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地层水 煤层气 伴生 生物化学作用 勘探方法
  • 简介: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气新一轮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该盆地煤层的分布范围、地化特征,计算了资源量,指明了勘探层组和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大,煤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较高,生烃潜能大,资源量较大,勘探前景广阔。西山窑组和东部聚煤带是目前最为现实的勘探层组和有利勘探目标区。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煤层气 有利区
  • 简介:阿帕拉契亚盆地北部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30年代,SanJuan盆地煤层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50年代早期。但是直到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当美国矿藏办公室、美国能源部、天然气研究院和油气开发公司一起致力于利用垂直井对煤层气进行工业开发的研究时,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煤层气的储量和重大经济价值。在19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得到发展,一部分原因归于非传统燃料税贷。到2000年,煤层气的储量(15.7tcf[0.44Tm^3])占美国干气总储量的8.8%,年度产量(1.38tcf[40Gm^3])占美国干气年度总产量的9.2%。从1989年到2000年,美国煤层气累积产量为9.63tcf(272Gm^3)。如今,美国有约十多个盆地在开发煤层气,煤层气的勘探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煤层气层是包含热成因气体、经运移的热成因气体、生物成因气体或混合成因气体的自源储层。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贮存于煤质基岩的微孔隙中,其次以自由气体或溶于水的溶解气的形式储存于微孔隙和裂缝中。控制煤层气的资源量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参数是热成熟度、显微组分、气体含量、煤层厚度、裂缝密度、地层应力、渗透率、埋藏历史和水文环境。在美国和世界上的各个正在生产中的油田的这些参数变化很大。在2000年,SanJuan盆地的煤层气产量占美国煤层气产量的80%以上。该盆地蕴含了一个大型的煤层气远景带Fruitland油气通路,至今已产出超过7tcf(0.2Tm^3)的煤层。Fruitland与在PowderRiver盆地中的FortUnion煤层气远景带的煤层气系统及其关键因素有所不同。FortUnion远景带是美国开发最迅速的远景带之一,它的煤层气产量从1997年14bcf(0.4Gm^3)提高到2000年的147.3bcf(4.1Gm^3),占美国煤层气总产量的10.7%。到2000年为止,远景带的年平均产量为244.7bcf(6.9Gm^3)

  • 标签: 煤层气 裂缝 劈理结构 油藏描述 地层应力 储量
  • 简介:试井已成为获得有关储层参数和井的情况之类重要信息的最有用技术之一。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使不稳定试井发展成为油藏工程的一个成熟领域,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该学科的重要性为下列几个因素所证实:

  • 标签: 试井分析 典型曲线法 不稳定试井 水平井 压力不稳 流动模型
  • 简介:通过探讨钻井液抑制机理和封堵机理,优选了抑制剂和封堵剂,研发了铝胺抑制防塌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抑制性好,封堵性强,在董7井进行了现场应用。通过采用合理密度支撑-"多元协同"抑制-物化封堵防塌技术,解决了上部地层泥页岩易水化分散及侏罗系地层井壁失稳的难题,顺利穿过高压盐水层,完成了钻探目的和地质任务,为该区块其它井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表8参10

  • 标签: 董7井 铝胺 井壁稳定 煤层 抑制 封堵
  • 简介: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吐路一驼马滩地区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等,以定性分析、定量解释方法对该区地层进行了四个大的地层界面推断划分。为该区的铀矿找矿地质环境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砂岩型铀矿 局部构造 成矿条件
  • 简介:为了探索甲基葡萄糖苷(MEG)在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作用机理,对MEG降低水活度、在黏土表面的吸附性、半透膜效率以及抑制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EG在黏土表面吸附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半透膜,MEG浓度越高半透膜越致密,可抑制黏土的水化分散,岩心回收率最高可达99%;MEG同时可显著降低水活度,最高可降低至0.85以下。对MEG的成膜规律进行了探索,MEG在泥页岩表面的膜效率同MEG浓度、浸泡时间有关系,MEG浓度越大、膜效率越高,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效率降低。MEG通过在黏土表面吸附成膜抑制黏土水化和提高膜效率维持了井壁的稳定

  • 标签: MEG 泥页岩 膜效率 井壁稳定
  • 简介: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压力不稳定分析的论文,论述了既简单又复杂的与储层有关的现象。所有论文都隐含能够直接测量储层压力这一假设。然而,活生生的事实是,压力计位于井筒中,而不是在储层里。实质上井筒是储层与压力计联系的环节,尽管井筒中记录的压力通常代表储层压力,但是它们也可能受若干与井筒有关现象影响。除井筒储存、经典的相重新分布“驼峰”之外,许多可以显著影响测量压力的井筒现象尚未在上述文献中论述。本文提供几个受井筒动态影响的测试例子,说明它们易被误解释为复杂储层现象(双孔隙度等等),而不是井筒效应,井筒动态影响常常在传统上用于诊断储层特征的半对数变异曲线中得到强调。因此,必须识别出它们是井筒,不是储层效应,以免错误诊断。通常,只有分析测试数据而不是记录的压力—时间曲线才能做到。

  • 标签: 储集层压力 井筒储存 压降
  • 简介: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库克湾盆地是一个弧前盆地,其巨大的第三系煤沉积中含有丰富的甲烷,表明它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煤层出现在中新世一渐新世Kenai群河道沉积中,厚度0.6~15m,气体含量1.6~7.8cm^3/g。业已证实,这些煤可能是该盆地常规砂岩气藏超过8万亿ft^3天然气产量的来源。库克湾的煤主要分成两组:(1)Tyonek组中的烟煤含有大量热成因甲烷,只分布在盆地东北部(马塔努斯卡山谷)和别处的深层位中;(2)在Tyonek组和上覆的Beluga组地层中的亚烟煤,其埋深浅(<1524m),含有大量生物成因甲烷,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岩心和经过修正的岩屑解吸分析得知,烟煤平均气体含量为7.2cm^3/g,亚烟煤为2.5cm^3/g。两种煤级样品的等温线图表明烟煤为甲烷所饱和,而沿盆地中西部侵蚀边缘分布深度较浅的亚烟煤局部不饱和。初步预测库克湾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0万亿ft^3。

  • 标签: 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 库克湾盆地 煤层气 天然气资源 地质构造 地层
  • 简介:专门测定地下岩层速度的反射地震资料的性能是不确定的。本文运用一种层析方法来研究典型的地质形态的地震测量分辨率。首先在傅里叶域对单一水平反射层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最大偏移距与地层深度之比为1时,对于约为地层厚度2.5倍的波长,其速度变化以及界面深度变化的横向分辨率4氏低。随着最大偏移距与地层深度的比率增大,分辨率也随之提高。用一个最小平方层析算法结果证实了在傅里叶域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还发现,在处理时,加入阻尼项的层析正规化可以抑制低分辨率区产生的伪振荡,不过这是以牺牲分辨率为代价的。对3—D地震体的单层响应的分析表明,一种多方位覆盖的3—D采集可以明显改善速度的测定。

  • 标签: 地面反射地震资料 测定 层速度 不确定性 最小平方层析 层析正则化
  • 简介: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业务风险在油气工业的各领域无处不在。如果能够了解和量化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它们,就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保护项目和资产的价值,并实现公司项目投资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本文说明了在油气田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组合是如何变得相互关联的,也就是从勘探(主要风险是缺乏经济可采油气)、评价和开发(主要风险是项目有效结果的不同方面)直到油气田经营(主要风险是所确认储量和价值的产出)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应于不确定性关联度的变化,在早期主要涉及静态资源体积问题,而在油气田生命周期的较晚阶段则逐渐由动态因素占优势。与单个项目有关的特定风险需采用缓解法(mitigations)或者应急法(contingencies)来管理。一家公司(涉及很多资产和潜在的项目)所面临的总体风险与此不同,它可以通过对计划实施的项目组合的优化来管理。这本专辑的10篇论文涉及了油气田生命周期各阶段以及单个油气田到项目组合所具有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这些文章探讨了某些最新的技术、模拟方法、思路和交流方式,它们都有助于作出有效的决策,实现风险最小化以及项目和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 标签: 业务风险 资产管理 油气勘探 定性控制 不确定性组 综述
  • 简介:以提高煤层气产能为主的开发技术是制约煤层气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研究区的煤储层特征分析将其特点总结为低压、低渗、厚度大、含气高;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综合生产数据与地质资料研究认为煤储层的厚度、临储压力比、渗透率是影响该区煤层气产能的主控因素,它们影响着煤层气的原始气源和采出程度。分析煤储层条件和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本区块下一步有利目标区的优选与产能预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煤层气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煤层气 煤储层 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