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科研与生产工作,以区域水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相关技术方法为研究对象,利用新理论与新方法,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预警和解决重点地区潜在和已出现的相关问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有关水资源评价与管理项目;研究地下水多参数测试技术、G1S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耦合技术、“3S”技术集成等在地调科研中的应用;在上级部门领导下,修编水文地质相关规范与规程。

  • 标签: 水资源评价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可持续开发利用 技术方法
  • 简介:1原理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不同吸附特征可以用于封存二氧化碳并且提高不可开采煤层中甲烷气体回采率。在5-8个大气压力下,一吨煤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0-35立方米。使用适当的压力,每摩尔甲烷可以置换二氧化碳气体1.5到5或6摩尔。利用上述提到的文献资料计算出二氧化碳的封存量。

  • 标签: 二氧化碳气体 深部煤层 封存 德国 甲烷气体 大气压力
  • 简介:地质灾害研究是我所从事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警、防治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科研团体,现有人员18人,是一支专业技术结构合理、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技术队伍。

  • 标签: 地质灾害 勘查 监测 预警
  • 简介:针对海上某油田奥陶系潜山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常规DST测试无产能,又难以实施人工压裂或酸压措施的问题,从油藏储集空间特点出发,提出利用酸化作业在储层中建立酸蚀人工裂缝、沟通天然微细裂缝和孔隙、改善储层渗流条件等措施,提高油井产能。经实施2口井酸化作业,酸化后日产油均达100m^3左右,且产油量稳定。分析酸化施工曲线以及试井曲线特征,选用“井筒储存+无限导流+均质油藏+无限大地层”的试井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井筒及储层物性的各项参数,表明酸化作业能够有效沟通储层中的天然微细裂缝和孔隙,起到人工压裂或酸压措施同样的增产效果,是提高此类低渗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特低渗储层 酸化 试井曲线 人工裂缝 增产效果
  • 简介:根据人们对压裂气井不稳定渗流机理的认识,应用压裂气井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不稳定渗流模型,结合Cullender-Smith管流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压裂气井稳产时间的简便方法,编制出低渗透气藏压裂井稳产时间预测软件。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使用方便,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对气井合理配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特低渗透 气藏 压裂气井 稳产时间 预测
  • 简介:为了持续监测德国Konigswinter/波恩地区DollendorferHardt滑坡区的地面运动,在现场安装分辨率均为0.1μrad(微弧度)的钻孔测斜仪和平台式测斜仪。监测站安装了控制孔隙水压力的2个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深度安装了4个电阻测温仪。降雨数据来自于约2km外的Frankenforst地区。监测数据表明,引起倾斜信号波动的倾斜、压力、降雨和日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分解倾斜信号,我们首先对时间序列求微分3次,以分离趋势信号。随后,我们扩展Fourier序列内的残留信号。这种残留信号将被截取至小于10天的截止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从短期残留分量中分离出周期性变化分量。趋势总体为线性,每年向坡下倾斜1,000μrad。残留信号以降雨事件为特征。我们试图把降雨数据和倾斜信号分别用作输入和输出参数的线性系统,描述倾斜信号对降雨的响应。分析表明,该模型可定性解释倾斜信号的多个特征,但同时倾斜信号也依赖于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边坡变形采取持续、高分辨率监测可把滑坡活动分解为不同进程,并可作为一种检验理论模型的适宜基准。

  • 标签: 滑坡 土壤变形 测斜仪 孔隙水压力
  • 简介:5月17日,受我所邀请,法国NympheaWater公司驻华代表EmmanuelTurlin来所,就法国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与我所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探讨。NympheaWater公司一直致力于水下淡水勘探开发,曾第一次成功地从地中海海底36公尺深处抽取淡水。交流会上,EmmanuelTurlin分别从海底泉探测及定位、海底泉特性研究、导出海底泉三个方面介绍了海底淡水泉开发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海底淡水泉开发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所科技人员对NympheaWater公司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并纷纷就海底淡水泉勘探开发与我所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交叉领域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 标签: 公司 法国 海底淡水 勘探开发 科技人员 多媒体手段
  • 简介:光阴荏苒,转眼我们度过了艰辛的2009年,迎来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201O年。在这里,我代表油气井测试公司向多年来给予公司支持、指导、帮助的各级领导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愿!

  • 标签: 渤海钻探油气井测试公司 经理 金融危机 经济效益
  • 简介:一、概述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油含水量增高需进行层段封堵或其它修井作业,以往的方法是上钻机或修井机、压井、起出生产油管、下桥塞或注水泥封堵含水层,再下生产油管生产。这种老式工艺不但生产成本高,而且不可避免地对产油层再次污染,影响产量,同时,老工艺不易控制桥塞的下入深度。贝克石油工具公司(BakerOilTools)最近提出一种新

  • 标签: 桥塞 坐封 修井作业 修井机 注水泥 封隔器
  • 简介: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WTC)是原石油1983年专项投资建成的中国第一家油气井测试专业公司。WTC始终遵循“自立自强、争优争效”的企业精神,把“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奉为企业生存之本,依靠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争得了众多国际上有影响的石油技术公司的有力支持,

  • 标签: 华北石油管理局 油气井测试 质量保证体系 石油技术 专业公司 企业精神
  • 简介:一九九六年元月九日至十三日,总公司勘探局在重庆石油宾馆组织召开了九五年度总公司射孔、试油工作会议,全国各油田、新技术推广中心、勘探定额站、各有关厂家等单位共193人参加了会议.根据会议要求,各单位共提交工作经验总结、新技术应用、新产品介绍等报告49篇,在大会及专业会上分别进行了交流,并评选出了16篇优秀报告.

  • 标签: 工作会议 射孔 试油 总公司 发展规划 工作经验总结
  • 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钻井局、开发局、审计局、国际合作局、新技术推广中心、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所,中国石油报社,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试油试采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公司,大港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公司,江汉石油管理局测井工程处,宝鸡石油机械厂配件分厂,新疆石油管理局试油处,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北京市海淀区东方石油机械技术公司,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美国哈里伯顿公司,美国贝克公司,美国ICT公司,美国三永公司,美国索乔公司,加拿大GK公司,加拿大金加公司,加拿大高山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加开业庆典并祝贺.

  • 标签: 石油管理局 勘探局 井下作业公司 石油工程建设 中原石油 石油勘探开发
  • 简介:二连油田乌里雅斯太凹陷为低孔、低渗砂砾岩油藏,压裂难度大,成功率低.经对以往压裂工艺及压裂难点分析,进行了优化设计,采取了压裂设计与现场实施交叉结合、适时调整,台阶式增加排量,楔型追加破胶剂,强制闭合裂缝,多段加砂,欠顶替技术等针对性措施,使该区块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提高到100%.

  • 标签: 二连探区太39井 砂砾岩油藏 压裂技术 研究 应用 低渗透油气藏
  • 简介:原油流动性差使得L16油田难以取得合格的地下含气原油样品,无法直接掌握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流体性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统计分析40个国内主要稠油油藏脱气原油黏度和气油比,回归出二者之间的对数关系式。根据L16-3井脱气原油黏度计算L16油田地层原油的气油比为8.67m3/m3。结合室内原油复配实验,进一步得出地层含气原油的饱和压力约为3.77MPa,黏度约为10299mPa·s。发现带气顶的L16油田原油饱和压力远小于地层压力(11.4MPa),存在与经典油层物理理论相悖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深度调研比对,结合L16油田的自身特点,认为L16油田在长期的油水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形成具有封隔作用的沥青壳,从而将油藏形成的气顶与原油隔离开来,使得天然气难以回溶至地层原油内。表现为虽存在气顶,但原油的饱和压力却远低于地层压力,最终合理地解释了油藏流体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

  • 标签: 气顶 超稠油 气油比 饱和压力 沥青壳
  • 简介:用跨孔以及地面-井下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监测深度约650米咸水含水层中二氧化碳(CO2)迁移的可行性调查在Ketzin(德国)附近的CO2SINK实验场地进行。永久性的垂直电阻率排列(VERA)由45根电极组成(15根在注入井Ketzin201内,两口观测井Ktzi200和Ktzi202内各15根),成功地放置在约590-740米(电极距约10米)深度范围的绝缘套管上。该Ketzin的三口井排列成垂直三角形,孔间距50和100米。第一个合成模拟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注入引起大约200%的电阻率增加(与大部分二氧化碳50%的饱和度相对应),这同实验室的研究比较一致。场地资料的有限差分反演在井孔之间提供了与储层模拟研究一致的电阻率三维分布。为了扩大跨孔测量提供的有限观测面积,另外布置了地面-井下测量。从地面到井下的电阻率实验推导出一个东南-西北方向的主要二氧化碳的迁移。第一个跨孔时延成果指出,Ketzin电极排列设置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足以解决期望的关于该电极排列在特征长度尺寸上的电阻率变化。有可能测量到大的电阻率变化,但是,在当前的地质情况下,用垂直电阻率排列还不能解决二氧化碳羽状流的详细资料。

  • 标签: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地电监测 二氧化碳储存 野外数据 埋设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