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U元素含量变化的气候环境意义,以川东北狮子洞石笋SI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I3的U/Ca进行分析,发现在53.2~45.8ka之间SI3的U/Ca变化与该石笋和格陵兰冰心NGRIP的δ^18时期偏大,在夏季风增强时期偏小。此外U/Ca很好地记录了H5冷事件和GIS12、GIS13及GIS14暖事件。

  • 标签: 石笋 U/Ca值 夏季风 华中
  • 简介:玄武岩作为一种大洋和大陆广泛分布的基性岩,其成因理论主要是在对大火成岩省研究的基础上奠定的,其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则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本文利用GEOROC和PetDB数据库对全球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洋岛玄武岩(OIB)和岛弧玄武岩(IAB)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早先的判别图判别效率不尽相同。部分判别图判别效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早先的研究大多是以典型案例的研究为基础展开的,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给出的结果,说明典型和抽样的代表性可能不足。通过对判别图解的研究和比较,并对部分判别图进行了改进,发现许多图解可以把IAB与MORB、OIB分开,但MORB和OIB之间仍然有一些重叠不易区分,并借此推测MORB与OIB源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利用大数据研究可以使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 标签: 大数据 玄武岩 构造环境判别图 MORB OIB IAB
  • 简介:CO2的地质封存技术是减少CO2向大气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矿物封存由于储存时间长,安全性高,对CO2地质封存至关重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地层为例,利用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CO2注入后,各矿物的溶解和沉淀机理,确定固碳矿物和CO2的矿物封存量;通过改变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初始含量,研究原生矿物组分对CO2矿物封存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英、长石为主的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类、绿泥石和高岭石是主要的溶解矿物,铁白云石是主要的固碳矿物,原生矿物中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对CO2的矿物封存量影响很大,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体积分数增加,CO2的矿物封存量也增加。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质储存 矿物封存能力 数值模拟
  • 简介:  0引言  世界上第一个Ar-Ar实验室于1965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年代学实验室建成[1].我国最早的Ar-Ar实验室于1982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成.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于K-Ar和Ar-Ar法定年的标准物质约30个左右,绝大部分年龄为第三纪至寒武纪.大于6亿a的K-Ar年龄标准物质只有英国标准Hb3gr角闪石(年龄1072Ma)和中国标准BSP-1角闪石(年龄2060Ma),这两个老年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物质.  ……

  • 标签: 白云母 标准物质 K-Ar和Ar-Ar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