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英岩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其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笔者于1987年会同云南地科所吕伯亚等同志,在滇南边陲阿莫山发现了具典型岩浆作用标志的英岩。通过室内外工作研究,就英岩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 标签: 岩浆作用 因论 工作研究 钠长石 变火成岩 滇南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物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物-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物的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的实验研究等。所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的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
  • 简介:生物矿物学”一词是1973年马克·康尼尔提出的,它研究各种生物作用参与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组份的固结生成物,如骨骼、牙齿、软体动物中的耳石和外骨骼、珍珠、尿结石、胆结石、唾液结石等。它的研究对象很多方面与传统矿物学不同,首先是在其结构中总有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有机物与矿物部份是完全有规律的。它们的构造主要有放射状、同心环状、柱层状、枝叉状、交错层状等,

  • 标签: 矿物学 生物矿物学 人体结石 有机矿物
  • 简介:生物成因煤层气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生物成因,它们在生成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导致后期保存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研究指出,原生生物成因气不能被大量保留在煤层中,气田中的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分布比较普遍,含量较为丰富,且生物成因煤层气埋藏深度浅,勘探成本低,因此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潜力.

  • 标签: 煤层气 原生生物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生成机理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的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西南低温热液改造矿床成矿域包括扬子地块西南缘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东与华南褶皱系毗邻,西到云南三江地区,南至中越边境,北与四川接壤,地域广阔、矿种齐全,类型之多、规模之大、组合之复杂堪称世界低温热液改造矿床成矿域之最。最使人瞩目的就是这一地域孕育着一批大型和超大型汞、锑、砷、铅、锌等有色多金属矿床,金、银、铂、钯贵金属矿床(矿化),铊、镉、锗、硒、碲分散元素矿床和水晶、重晶石、萤石等非金属矿床。

  • 标签: 低温成矿域 低温热液 矿床地球化学 扬子地块 非金属矿床 贵金属矿床
  • 简介: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的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的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物氧化作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的微生物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的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的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的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阻滞铜矿石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释放.

  • 标签: 铜矿石 金属硫化物 微生物氧化 方解石 重金属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的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的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的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的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的开发一定要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生物可以还原铁氧化物矿物。本文通过使用电化学方法对铁氧化物矿物在微生物还原作用下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模拟与表征,补充了从新角度对微生物还原铁氧化物矿物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可直接以铁氧化物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得到二价铁生成物。电化学实验显示,0.2mA阴极恒电流条件下铁氧化物矿物可以接受电子,同时铁氧化物矿物中的Fe3+在0.89±0.0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发生还原反应,表明铁氧化物矿物满足被微生物还原的电化学条件。双室微生物-铁氧化物矿物体系研究证实,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阴极接受微生物提供的电子。

  • 标签: 铁氧化物矿物 微生物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位法
  • 简介:现代喷口生物群的特征与其特定的构造部位、玄武岩、极端环境等紧密相关;而这种特定环境的产物,在地质时期,尤其是造山带地区也不乏出现。本文以造山带东昆仑中、新元古界海山地层序列为例,指出古喷口的地质背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对古喷口群的识别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研究给远古时期古喷口研究具有一系列新的启示。加强对远古时期喷口生物群研究,无论在二者研究的互动上还是对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喷口生物群 古喷口生物群 特征 几点启示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 简介: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的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的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mg/L,pH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物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的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mg/L、0.1mg/L0、.4mg/L和1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物作用下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为碳源、污泥为微生物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原位修复。

  • 标签: 尾矿 硫酸盐还原菌 重金属 动态实验 淋滤
  • 简介:冀北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 标签: 碱性岩浆 印支期 冀北 地球动力学
  • 简介:1.岩浆系列胶东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剧烈。由于地幔和地壳的作用,曾多阶段产生花岗质岩浆,生成了片麻状花岗岩系列、黑云母花岗岩系列、碱性花岗岩系列、巨斑二长花岗岩系列、二长岩系列和正长岩系列。

  • 标签: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胶东半岛 片麻状 二长岩
  • 简介:总结了大洋锰结核(壳)的形态、构造、矿物组合、元素富集特点,以及区域分布和南极底流活动的关系,采用ICP-MS测试手段对中太平洋海山区17个锰结壳样品和1个基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的REE含量很高,平均为1716.6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平均为4.82,锰结壳样品中除MID06样品有轻微的Ce负异常外,其余样品均具明显的Ce正异常,基岩MKD01呈明显的Ce负异常.不同区域锰结核(壳)中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表明,南极底流活动区和非活动区Ce/La值有显著差异,但不能通过Ce/La值确定底流的迁移路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洋成矿作用与海洋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

  • 标签: 锰结核(壳) 南极底流 稀土元素 中太海山区
  • 简介: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界上覆地层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 标签: 冀北坳陷 双洞背斜 中上元古界 油气包裹体
  • 简介: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活动自北往南贯穿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展现规模不等的火山群: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南部大同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这些火山群主要由单成因火山组成,少则几十座,多则200余座,如阿巴嘎火山群向北延入蒙古达里干加,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区。因此,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成为探讨大陆内部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的重要场所,也是获取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和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差异演化信息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这些火山的分布、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

  • 标签: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 第四纪火山活动 成因与构造意义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9月14-18日分别在南京、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和贵阳6地同步举办主题为"认知地球亲近自然科教助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协 近自然 科普 科教 科学精神
  • 简介:【本刊讯】经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并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同意,我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拟于2009年4月在贵阳召开,同时召开第12届学术年会和举办我会建会30周年庆典活动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庆典活动 学术年会 贵阳 常务理事会 中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