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充注,第一充注时间较早(20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充注时间较晚(5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 标签: 流体包裹休 运移期次 充注时间 油气特征 恩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 简介:冀北印支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 标签: 碱性岩浆 印支期 冀北 地球动力学
  • 简介:本文重点对元宝山洼陷下白垩统储层油气进行了油气包裹体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现今储层原油至少为两油气的混合物。第一油气成藏发生在储层成岩作用晚期,油气成藏规模大。第二油气成藏发生在成岩后,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成藏规模相对较小。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两油气的成藏时间分别为90Ma和100-104Ma。储层原油的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元宝山洼陷现今储层主要为低成熟原油。

  • 标签: 元宝山洼陷 白垩系 储层流体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成藏期次
  • 简介:张家口地区位于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衔接部位,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本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频繁的岩浆活动。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火山岩带内的太行山—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及阿尔泰—阴山构造岩浆带从本区东部及中部通过,使燕

  • 标签: 燕山期花岗岩 花岗岩类 华北板块 张家口地区 地质演化历史 岩浆活动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油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统计分析了各区块已揭示的主力油层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明确了主力油藏主成藏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埋藏史和热史的恢复,结合主力烃源生排烃热演化,确定了各区块主力油藏主成藏发生的时间:中部1区块为新近纪渐新世(40Ma),中部2区块为晚白垩世早期(95-88Ma),中部3区块为白垩世末-古近纪早期(75-60Ma),中部4区块第一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5-95Ma),第二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85-72Ma)。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主成藏期次 中央坳陷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探讨块体基底属性的重要手段,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中两印支岩体(香目德岩体和察汉诺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两岩体均属过铝质花岗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戎模式,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轻微的不均一,(^87Sr/^86Sr)t=0.70846~0.71289,∈Nd(t)=-5.54~-7.80,tDM-1.49~1.68Ga,两个岩体以高放射成因铅为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326~18.644,(^207Pb/^204Pb),:15.560~15.693,(^208Pb/^204Pb),-38.172~38.549。岩雄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底变质岩显示岩浆派生于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两岩体与西秦岭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对比表明,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基底性质与西秦岭一样,具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 标签: 柴达木 基底 同位素 构造属性
  • 简介:华南热液矿床形成的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的继承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的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的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的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中隆”成矿的重要条件。燕山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的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的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 标签: 金属矿床 花岗岩 矿床成因 热隆起 华南
  • 简介:溶解有机质(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渐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DOM的来源、含量、组成和分类,以及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 简介:  高水平放射放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关系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标签: 黄铁矿 高放废物 放射性核素 阻滞作用
  • 简介:镁铁岩-超镁铁岩侵人体中常常含有少量及微量硫化物,它们是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的产物。由于岩石圈环境下铂族元素亲硫的制约,当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呈液态熔离时,铂族元素便被硫化物熔体所捕集和运载,尔后在重力分异过程中下沉到岩盆底部富集成矿。能否依据岩盆上部岩浆熔离硫化物的铂族元素丰度值来判断岩盆深部铂族元素潜在成矿能力呢?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 标签: 超镁铁岩 铂族元素 岩浆 侵入体 成矿 硅酸盐岩
  • 简介: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建立非均质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是L1>N1,矿物非均质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云南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与煌斑岩的同源金志升黄智龙朱成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煌斑岩同源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带(亦称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富碱侵入岩带之一,前人对该区富碱侵入岩进行过...

  • 标签: 三江地区 富碱侵入岩 煌斑岩 同源性
  • 简介: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形成泉点的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区内近期水热爆炸活动的演化特征.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区内近期引发水热爆炸活动的气体源区有从浅层、中层向深层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区内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炸活动,其危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 水热爆炸 阶段性演化 危险性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质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刻画岩石微观尺度的非均质。而三维正演地层模拟方法Sedsim则能够有效地模拟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空间展布。沉积地层正演模拟与非传统地质统计学相结合,能够更真实地定量刻画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尺度沉积储集层、烃源岩及盖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难题,而且为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定量评价方法。

  • 标签: 沉积非均质性 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统计学 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 简介:本文利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沙漠土进行了土壤改良实验,以玉米盆栽试验效果探讨了可行,实现了国内外首次用固体废弃物配施改良沙漠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固体废弃物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有害元素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标准,C/N值符合土壤栽培要求;2)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沙漠土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保水保肥明显提高,pH明显降低,节约用水45%~48%;3)将本区沙漠土(松沙土)改造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实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进行农作物种植、恢复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使固体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 标签: 粉煤灰 城市污泥 改良沙漠土 陕西省榆林市
  • 简介: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较为常用的沥青回收方式是热碱水分离法。本文运用热碱水分离法处理了四川厚坝与内蒙古图牧吉两地的油砂样品,并对上述两地的油砂样品进行了镜下薄片观察、XRD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测定,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岩特征和油砂热碱水分离实验的数据,结果表明,油砂中黏土矿物的含量、油砂岩的胶结程度及胶结方式、油砂的砂颗粒粒径、油砂层遭受风化作用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油砂沥青热碱水分离的效率,在设计油砂开采工艺流程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 标签: 油砂 岩性因素 热碱水分离 沥青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