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临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验证对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共计60例,并利用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均分两组常规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数据信息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研究组护理干预更具优势,P

  • 标签: 脑卒中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大众人群对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评估宣传防控效果,提供落实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相关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复杂抽样方法,随机从我县抽取四个村,各村抽取100人,共400人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进行收集,调查丙肝防治知识和行为学信息,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有效样本量400例,回收率为100%。问卷结果显示丙肝相关知识总知晓率 55.81% ,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年龄、婚姻和文化程度之间有关,其中18~50岁、同居、离异或丧偶、大专及以上等人群的丙肝知晓率较高。行为学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在个体诊所拔牙、补牙、洁牙的经历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5.0% ; 有过做内窥镜检查经历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20.3% ;其他行为学调查,发生率均在20.0%以下。结论泗阳县大众人群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未成年人、未婚与在婚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是加大丙肝相关知识宣教重点人群,丙肝相关行为学发生率较低,要增加其他行为学的调查,对丙肝的新的传播途径进行了解,使大众人群能全面深入了解丙肝防治知识。

  • 标签: 丙肝 知晓率 行为学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和肋间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55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神经阻滞治疗可缓解疼痛,但对免疫功能提升无明显作用。

  • 标签: 神经阻滞治疗 老年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MO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O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优质的心理护理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制患者的冲动行为,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脑卒中患者临床应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作具体阐述。方法:以2020年至2022年,近两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运用等量分配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小组,最后对实施两种不同护理后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较另一组均呈现较高优势性,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早期心理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应用中体现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心理护理 脑卒中病人 抑郁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接生的新生儿84例为实验目标。随机双色球分组护理组与常规组,各42例。护理组应用袋鼠式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护理组NBNA评分、体重增长量、BAT评分,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距明确(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均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评分。方法:以简单随机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从中随机选择80例,根据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急诊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2组患者急救效果、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诊时间、确诊时间、接受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并改善患者病情,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颅脑外伤手术后ICU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92例,并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46例,B组(研究)46例,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NFD、MMSE、MBI的评分状况。结果:B组患者的NFD评分比A组低,MMSE、MBI的结果优于A组。P

  • 标签: 颅脑外伤手术 ICU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即使经过有效的抢救,仍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脑梗死在中医中属于“中风”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为本虚(肝、脾、肾三脏亏虚,气血衰弱)标实(风、火、痰、瘀,逆乱气血,脉络痹阻)之证,致使中风,因此本病需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对治疗CI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感染 中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95.00%vs80.00%,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科的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管理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状况。方法 挑选本医院内2020年9月-2021年8月神经科护理工作者 34 名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本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分析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管理知识的认知的分数。结果 不同年龄以及学历的护理工作者的认知分数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的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神经科护理人员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及遵医行为变化。方法:使用随机数生成软件,筛选出我院2019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4例,按照随机生成顺序将前3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后32例患者作为分析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干预服务。对心理状态和医嘱遵从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分析组患者心理状态更趋于健康,且对医嘱遵从性更高,与常规组差异较大,P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按照干预措施分组,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儿童则采取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随访1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①随访发现,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②观察组儿童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于龋齿的认识,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诱导 行为护理 儿童龋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栓塞术治疗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时机。方法:根据电脑随机法指导,对同一阶段内我院就诊患者分组,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检查后发现,2组均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行栓塞手术治疗,其资料抽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其中,32例在对照组中收纳,32例在实验组中收纳,2组病例数为64,其临床干预方案为: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延续性康复护理,比较疗效。结果:(1)出院时,颅内动脉瘤患者关于NIHSS评分对比,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实验组评分VS对照组评分,明显较低,P<0.05;(2)ADL评分相较对照组,实验组高,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联用栓塞术后3个月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康复护理 栓塞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患者 神经功能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采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06——2022.04期间收治脑梗死病人共计70名,治疗数据设为主体,接“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平均纳入常规组(红球)、实验组(白球),每组35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生活能力更高、神经功能更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帮助脑梗死病人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生活能力恢复,建议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所产生的实践效果以及对其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采取常规护理,病例40人;实验B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病例40人。比较两组患者的NHISS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得分。两组比较患者的生活品质。结果:实验A组患者在护理30天以及60天后的NHISS评分均大于实验B组。实验A组患者在护理30天以及60天后的Fugl-Meyer评分均小于实验B组。实验B组的各项生活品质功能均高于实验A组的评分。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值得推崇。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神经及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92%)较高(P

  • 标签: 团队资源管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