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当一个人受到碰撞,或者被绊倒时,大脑会采用两种策略维持平衡。其中一种策略为预期性肌肉控制,如果发生冲撞、碰撞,身体就会先做好准备。

  • 标签: 跌倒 研究人员 肌肉控制 碰撞
  • 简介:长时间伏案工作、一动不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弯腰驼背玩电脑……所有这些生活常态,都很容易伤及后背。美国“雅虎女性网”最新载文,刊登了美国西北大学整形外科教授迈克尔·谢弗最新总结出的“防止背痛的10种简单方法”。

  • 标签: 背痛 单方 伏案工作 外科教授 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的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0例)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64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非相关性肺炎组患者在通气时间、胃管留置率和意识恢复方面优于相关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HIV/AIDS患者的控措施,增强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AIDS在医院的传播。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中共累计发现HIV抗体初筛阳性187例次,指导门诊科室加强隔离防护,及时采送血样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人直接送至疾控部门鉴定,改进、完善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相关知识培训,认真完成综合医院AIDS初筛检测工作。结果门诊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和上报意识明显增强,未发生院内播散,门诊AIDS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医院门诊AIDS控工作对阻止院内传播、疫情监控、积极开展AIDS宣传教育、降低AIDS感染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AIDS 综合医院门诊 防控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修改膳食钠、钾的推荐量,建议每日膳食中钾的含量为3510mg。而除了《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结果,美国(《中风》杂志的一项研究同样证明,在老年女性人群中,高钾膳食有助于预防中风。如何达到膳食钾的推荐量呢?只要每天吃足够的绿叶蔬菜、高钾的水果(比如香蕉)、薯类等,可以很轻松的达到这一数量,对控制血压、预防中风都非常有利。

  • 标签: 高钾 中风 美国心脏病学会 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 膳食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和对ICU患者护理的控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入住ICU病房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的总结调查,入住ICU病房的患者发生感染者270例,对27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的270例患者有以下几个特征,患者机体创伤过大,治疗前体质较差,进行较多侵入性操作以及大量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且ICU患者发生的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的感染等,手术患者会出现切口感染。结论加强对ICU患者的抗感染护理,操作要进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比如合理营养抗生素等。

  • 标签: ICU患者 院内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人们都知道结核菌进入肺部可引起肺结核,其实,结核菌不但能侵入肺部,还可侵人人体胸膜、腹膜、肠、骨、生殖器官及淋巴系统、泌尿系统等处,使这砦部位也得结核病。特别是女性生殖器官结核,其危害性较大,备受人们关注。

  • 标签: 女性生殖器结核 生殖器官结核 淋巴系统 泌尿系统 结核菌 肺结核
  • 简介:摘要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甲型(A型)HlNl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最高级6级,这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的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从甲流疫情刚开始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并部署甲流控相关措施。本文对近期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主要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与控预测等方面对甲型H1N1流感讨论。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疫情 流行趋势 防控预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旌阳区艾滋病流行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呈自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之势,传统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和方式已无法适应日益恶化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的、可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新模式,是我区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2014年,旌阳区卫生局以东山、泰山、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利用我区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打造了“以社区为中心的艾新模式”,有效的推动了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 标签: 社区 艾滋病防治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由于结核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属于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疾病,当前国家的医疗机构对此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也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其的共同防治。文章简要从结核病的概述入手,重点对结核病防治的医合作策略进行探讨,期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实施,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医防合作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的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0例)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64例),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非相关性肺炎组患者在通气时间、胃管留置率和意识恢复方面优于相关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神经外科ICU(ICU)是以抢救各种神经外科重症为主的治疗体系,病人病情危急且变化快,而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我院收治562例ICU病人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潜在的护理风险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 综合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患者居住、活动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使其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近年不断出现新发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疫情多聚集和发生于医院。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是控传染病在医院暴发流行的最直接有效的控手段,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控中具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 标签: 医院 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 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传染病控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巩固对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工作,有助于对传染病的研究,而且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仅凭借某项工作,很难有所突破。因此医疗结构要研究出传染病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与社会的实际情况想结果,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传染病防控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口腔黏膜溃疡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少数患儿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患儿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以及采取有效的控措施,对于手足口病的发生、传播以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了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趋势 防控措施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72-02摘要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染病的发展变化一直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染病的控的基础研究领域在最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在此部分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接着对传染病的控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三点看法,希望对此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561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产妇368例,统计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61例分娩的产妇中剖宫产术368例,占65.8%,其中发现术后切口感染39例,感染率为10.6%;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体重指数(BMI)、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发生率、检查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6±2.23)kg/m2、46.15%、12.82%、(4.2±1.0)次、(86.52±8.98)min、(350±12)ml,显著高于非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的(21.52±1.59)kg/m2、13.68%、12.16%、(2.1±1.2)次、(50.03±4.21)min和(250±20)ml(P<0.05或P<0.01),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02.33±10.18)g/L,显著低于非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的(109.66±11.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BMI、是否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检查次数、血红蛋白的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相关因素的防护有助于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术中出血量 羊水污染 胎膜早破